- 栗宝鹃;张涛;张美多;刘康和;李嘉欣;
水利工程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其混凝土构件会出现磨蚀、裂缝等损伤,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本文以混凝土内部缺陷所导致的波阻抗差异为基础,采用超声横波反射三维成像法探测。该方法具有横波探测、阵列式耦合、相控阵成像、合成孔径聚焦等特点,在多发多收的配置下,可实现对地下目标高信噪比、强分辨力、强穿透力、高工作效率的探测。通过将超声横波反射三维成像法应用于水工混凝土地面和蜗壳内部侧墙的混凝土裂缝精细化检测,为后续维护、维修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实践证明,超声横波反射三维成像技术在裂缝、脱空等水工混凝土缺陷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同类案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2022年05期 v.19 595-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张付军;胡俊;胡正旺;蔡佳豪;赵元科;
在隧道中进行高密度电法探测时,由于全三维正反演算法计算量大,建模较为困难,通常采用半空间假设的二维正反演算法进行计算,而实际隧道更接近于三维全空间模型,因此半空间假设会给视电阻率计算和反演结果带来误差。为研究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富水结构探测时采用半空间假设计算视电阻率带来的误差水平,以及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隧道三维模型,然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三维隧道模型的准确视电阻率值,并将三维模型计算的装置系数带入反演的正演迭代过程,定量分析了半空间假设时对视电阻率和反演结果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掌子面探测时,真实视电阻率是半空间假设计算结果的0.66~1.0倍;而在隧道侧壁探测时,该比值在0.9~1.6范围内。但半空间假设计算的视电阻率值的空间特征与真实值基本一致,而且误差较大的视电阻率值大多位于高密度电法的低分辨率区域内,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较小。模拟结果表明了基于半空间假设的反演算法在隧道探测中的反演误差可以忽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年05期 v.19 610-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 朱鑫磊;杨磊;冯光福;赵喜斌;杨喜锋;彭雨杨;
盾构穿越岩溶地层案例不断增多,如何精准探测盾构掘进区域内的岩溶分布特征已成为制约盾构法高效施工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铁机场引入线为工程依托,为了精确探测出区间内岩溶发育情况,开展了不同探测方法在岩溶发育区内典型区段的适用性评价,提出了该区间的最优岩溶探测组合方法,确定了区段岩溶处治加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地质钻探法+电磁波CT法+微动法”的综合探测方法可有效解决盾构穿越岩溶区地层探测的难题,具有探测精度高、深度大,不受场地限制且勘探成本低等特点;现场探测结果表明,典型区段内岩溶发育强烈且集中,揭露溶洞共有20个,见洞率55%,平均线岩溶率3.9%,85%的溶洞为充填型溶洞,90%的溶洞分布于隧道底板以下,10%的溶洞穿过隧道或位于隧道侧方。基于探测结果提出岩溶处理范围:隧道掘进线两侧2 m范围内以及隧道顶部3 m范围内的溶洞都必须处理;隧道外径扩大至2 m时的隧道底板以下5 m内溶洞必须处理;底板以下5~10 m范围内的溶洞,若覆跨比小于1,且溶洞稳定岩面顶板高度小于2 m时,需进行充填处理,若覆跨比大于1,且溶洞稳定岩面顶板高度不小于2 m时,无需进行充填处理。研究结果对南宁地区类似工程岩溶探测以及确定注浆加固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05期 v.19 619-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 洪少雄;胡毅;房旭东;刘溢滂;刘伯然;李小璐;王立明;
福建晋江深沪湾陆上古森林与海上古牡蛎礁出现于同一海滩的现象是自然界之奇观,这种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海洋保护管理的重要对象。自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伴随深沪湾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大通道、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人类活动剧烈,而自然遗迹的保存现状亟需重新认识。本文基于多波束、单波束、浅剖、侧扫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对研究区地貌及浅地层情况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部分可疑点进行了水下探摸。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主要存在海底礁石、沙波、人工构筑物、沙脊、拖痕、围网等地貌类型,人类活动痕迹剧烈,在海底未出现大规模出露的自然遗迹。通过照相、RTK等手段对出露于潮间带的古森林、古牡蛎礁等自然遗迹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精细定位与描述,初步确认了19处古森林遗迹地址及数处出露古牡蛎礁遗迹分布范围。研究成果对于近海海域和海底的自然资源遗产如何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明确保护区边界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5期 v.19 630-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2K] - 陈海涛;马远刚;吕曹炯;
高铁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质量缺陷识别是探地雷达检测的难点。为抑制二衬钢筋对混凝土内部脱空缺陷反射的影响,首先,提出利用在滑动窗口内将相邻雷达记录道进行叠加平均,使合成后的雷达记录道中钢筋反射能量因相邻道间相位差的存在而得到抑制的道平均算法。然后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根据高铁隧道衬砌设计参数分别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及素混凝土衬砌模型,并进行了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经道平均处理后的探地雷达模拟剖面显示:钢筋及钢拱架等弧形反射同相轴得到明显抑制,预设的脱空缺陷特征得到有效增强。最后,通过对某在建高铁隧道的探地雷达实测数据进行道平均处理,识别出1处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脱空缺陷,结果得到了钻孔及孔内电视验证,表明将道平均技术应用于钢筋砼衬砌缺陷识别是可行的。
2022年05期 v.19 640-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余信江;邹双朝;邓扬;黎建洲;
传统锚杆锚固质量检测方法采用拉拔试验来判断锚杆施工质量的好坏,由于是一种有损性检测,难以准确判断锚杆实际长度、孔内砂浆密实性的真实情况。以一维声波反射法传播理论为基础的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体系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声波法作为作为锚杆无损检测常用的方法之一,已在水利水电、交通等工程锚杆支护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发展,详细介绍了基于一维杆体的波动理论的锚杆锚固质量检测技术基本原理、锚固长度和饱满度的评价方法,从时域、频域、相位特征分别对比波形信号分析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现场制作5根锚杆锚固试验模型。检测数据结果表明,波形信号的缺陷位置与模型实际设置的缺陷位置基本一致,杆底反射位置通过原始波形较难判断,特别是缺陷较多的波形信号更难以判断,但在模型缺陷位置和杆底反射位置均发现了相位信号明显变化,可为同行研究者提供借鉴。
2022年05期 v.19 649-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