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杰;王怀江;陈秋华;李国立;黄尧;刘仁杰;刘双;胡祥云;
油气管道作为我国跨地域油气资源流动及交换的主要途径,拥有极高的国家战略意义,因此对其进行损伤检测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金属磁记忆检测是新兴的管道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它可以检测金属构件上以应力集中为特征的危险区域,因为利用的是天然磁场,具有不需要磁化装置、不需要耦合剂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管道检测。本次研究基于实验室场地钢制管道模型,对金属管道焊缝与缺陷检测的磁梯度测量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归一化磁异常模量等信息提取方法,将不同直径钢管、不同压强、不同观测高度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磁异常推断的缺陷位置、类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该磁梯度测量装置和基于磁梯度测量的金属磁记忆检测对管道的焊缝及裂隙缺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2021年03期 v.18 28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陈德炙;刘康雷;杨大兵;刘海军;苏梦园;
为了查清F628油井平台下的空洞分布(破碎带/连片的鼠洞),避免再次发生井架塌陷,阿曼国家石油公司委托多方采用不同方法对平台进行了勘察。在这些方法中,高精度重力勘察效果明显。本文详细介绍了重力勘察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囊括了仪器试验、基点建立、掉格控制、仪器摆放和观测指标等数据采集全过程。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了重力垂直二次导数异常,通过追踪异常零值线,得到了反映地下空洞的重力异常信息,为新建井场提供了直接有效的依据,及时确保了新井建设的安全。
2021年03期 v.18 300-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潘剑伟;周江;杨洲;王海红;
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人工洞室进行高效、准确的探测,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人工洞室赋存的深度一般不大,洞室易受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过程、所在地层的岩性和地层的透水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末被充填的空洞室在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结果中可能出现不同性质的电阻率异常。本文通过对洞室周边不同富水条件的数值模拟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贵州大学两处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场地试验,论证了在地层透水性较差或是较为干燥的环境下,洞室空腔通常也会以其本身的高阻状态呈现;而当地层的透水性较好,有丰富的水分补给时,由于地下水在洞室空腔周边汇集成导电的水膜,使空腔在高密度电法结果中反而以低阻异常形式呈现。因此,在进行人工洞室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解释时,应紧密地结合当地的地层、水文等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免造成解释错误。
2021年03期 v.18 305-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刘樟乐;王宏宇;杨旭;
澳大利亚西澳洲Pilbara地台区的Mallina沉积盆地是重要的金成矿带,盆地内第四系覆盖严重,缺乏显著的找矿标志。Calvert金矿区位于此成矿带东部,自该处矿点发现以来,找矿工作未有大的进展,急需开展物探工作探索盲矿体。本次研究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SQ-3C双频激电仪对矿区开展双频激电法扫面,优选适用的测量装置及工作频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电磁耦合干扰,最终圈定1处激电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控制了一条走向方位、金矿化分布与异常区高度吻合的金矿体,证实了双频激电法在该矿区寻找盲矿体的有效性,为该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技术。研究表明,本次工作可以作为Pilbara地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的勘查示范样板工程,对于整个地台区今后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3期 v.18 31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 张巍;周瑜琨;刘立岩;陈俊良;
南水北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其输水管道在北京段多沿主干道路铺设,埋藏深,如若渗漏不易察觉且影响重大。目前,现有输水管道渗漏检测方法,多以沿管道布设传感器实现,该方法对于已建成管道,施工难度大且后期更换困难。针对此现状,开展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该类输水管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通过正反演模拟计算,分析了渗漏区和非渗漏区管道在电性剖面上的结构特征,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输水管道实际探测之中,通过电阻率剖面,圈定了渗漏区和非渗漏区管道位置,并结合多期测量数据,探讨了该方法对管道渗漏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无损地实现该类输水管道渗漏情况的探测,并能显示出渗漏区范围的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2021年03期 v.18 3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 黄程鸿;
电阻率法是水土污染调查的重要物探方法之一,针对软土地区浅部土层导电性好、土体受污染前后导电性差异较小的问题,统计了覆盖上海地区73个钻孔套管以下首层软土的电阻率平均值分布区间,分析了浅部土层电阻率变化趋势,评价了电阻率法在上海地区对于不同水土污染类型探测的适用性,最后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技术在上海某化厂场地水土污染快速调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深度20 m以内土层电阻率总体在5Ω·m左右,靠杭州湾、长江口的近海区域,土体电阻率在2Ω·m以下,故电阻率法在上海地区油烃类有机物污染调查适用性更好;电阻率静力触探技术可快速获得软土地区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对浅部有机污染引起的高阻异常、深部无机污染引起的低阻异常均有良好反映。
2021年03期 v.18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黄力军;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热资源类型。为了进一步开发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地球物理勘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是目前地热资源勘查的主要手段。本次研究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岫岩沟汤温泉、凤城东沟温泉和海城西荒地地热田进行勘察,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能够形象地描绘出该类地热田深部和浅部热储空间展布及与之相关的热循环系统的分布情况,可为进一步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2021年03期 v.18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刘兴达;刘春成;吴旭光;刘旭明;唐进;
近年来针对复杂岩体的勘探,以"两宽一高"为首的高精尖采集手段成为了勘探首选;而适用于深水区的拖缆宽方位方案设计却缺少定量化评价体系,这也制约着高成本的拖缆宽方位采集的推进。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从地震数据出发,提出了基于构造产状分析的多船拖缆宽方位设计方法,将最大非纵距与以往地震资料品质、构造特征等相结合,确定权重因子及置信区间,最终以正演模拟的方式优选采集方案,并在某深水工区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断块型构造勘探有较强的适应性。
2021年03期 v.18 342-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6K] - 刘杰明;孙雷鸣;刘杰;刘洋波;李三福;
惠州26-6构造位于惠州凹陷惠州26洼西南陡坡带,是近NWW向北倾控洼断裂下降盘的断块构造,经多年勘探已实现二次三维采集覆盖。早期单方位处理的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在中生届及古近系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需求,特别是在主力目标层析地震成像信噪比低、多次波干扰严重、内幕反射结构不清晰、基底与断层不清、局部受断层阴影带影响的情况下,落实中深层构造界面形态,还原古近系地层内幕结构反射特征,沉积体系分析面临了很大困难。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不同年度和方位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本次研究在分析不同方位采集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宽频处理技术、三维并联多次波衰减技术、双方位TTI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TTI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及基于目标优化的双方位融合技术等处理技术,得到的中深层构造界面形态清楚,断点清晰,提高了目的层分辨率和信噪比,还原了古近系地层内幕结构反射特征,深层成像效果明显得到改善,为目标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021年03期 v.18 351-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6K] - 杨吉武;赵立波;黄书华;
隐伏断裂的存在对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查明隐伏断裂的位置一直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难点,传统的地表地质调查难以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所在,而物探方法在寻找隐伏断裂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城市隐伏断裂的勘探中应用最多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本次研究以横波地震勘探为例,首先通过横波地震勘探理论和实验选取合理的地震参数,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数据;然后经过细致的地震数据处理取得了清晰的时间叠加剖面,对比分析研究后推测出了断裂的位置。最后经过打钻验证,结果表明断裂确实存在,并且与推测位置相吻合,说明横波地震勘探方法寻找隐伏断裂效果良好,可以为今后隐伏断裂勘探提供借鉴。
2021年03期 v.18 36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杨超;赵鹏;权利宾;
为了对地下箱涵(特别是合流污水箱涵,原水箱涵)空间位置进行高精度有效的探测,首先通过探地雷达法、地震面波法、地震映像法、磁梯度探测法等几种常用工程物探方法的对比应用,提出了地震映像法与磁梯度法组合探测地下超深箱涵的探测方法与思路;然后采用地震映像法与磁梯度法进行实地探测,成功探测了深达14.5 m的地下超深箱涵,并对探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映像法与磁梯度法的有效组合,可以对地下箱涵进行高精度探测,为类似问题的地球物理勘察提供实践依据及解决方案。
2021年03期 v.18 367-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 吴宝杰;高岳洲;董跃;
废弃化粪池由于资料缺失、年代久远等原因无法知道其准确位置,给地下工程的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地质雷达能够有效地探测其在地下的埋设位置。首先对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原理进行研究,然后应用在废弃化粪池探测实例中,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Hilbert变换,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对废弃化粪池的探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2021年03期 v.18 374-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 吴见萌;黎泽刚;何传亮;韩芳芳;任杰;
为了解决复杂井筒条件下有机质含量的计算问题,以永川地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对不同井型条件下的测井资料进行有机质含量计算方法探讨。直井(取心井)中,由于获取测井资料丰富,分别采用体积模型法、ΔlogR法、体积密度法、自然伽马能谱法和多元拟合法对有机质含量大小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岩心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工区内直井中多元拟合法、密度法为最佳计算模型。水平井中,受资料采集限制,提出运用伽马能谱叠合区域差值法与体积密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考虑轨迹的空间位置进行计算,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水平井有机质含量计算难题。本次研究对于不同井筒条件下的有机质计算模型作了较全面探讨与研究,值得四川及其他页岩气工区储层有机质含量计算参考与借鉴。
2021年03期 v.18 379-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张艳国;周永贵;
古河道沉积物成分复杂、均匀性差,强度、变形等特性差异明显,易引发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在工程建设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前期调查,以规避古河道带来的工程风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武清地区古河道发育、岩(土)物性特征,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浅埋古河道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重力剖面测量中的高重力异常和梯度变化带,可对浅埋古河道的富集砂体进行有效识别;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映的高阻电性异常可对浅埋古河道进行识别和划分,而视电阻率剖面电性特征不明显,规律性较差。
2021年03期 v.18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吴星宇;李雪;吴桂桔;
为了研究川滇地区城市地震风险变化,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并采用以景观指数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方法,获取川滇地区2000~2010年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再结合研究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据,采用地震风险时空变化识别方法,分别计算川滇地区2000年与2010年地震风险指数,并以区县为单位统计地震风险变化指数及变化率。结果表明:城镇呈现出离散型增长的地区,地震风险变化指数增长越明显;相较于其他地形,山地对地震风险变化指数的影响更大;相比于未发生过地震的地区,遭受过严重地震的地区的地震风险变化指数降低更明显。本次研究对川滇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03期 v.18 39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5K] - 张聚斌;邢晓森;李振雄;
本次研究主要以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异井抽灌换热系统和同井抽灌换热系统为基础,提出中深层地埋管"d"型井换热系统、异井抽灌换热系统双层热储开发模式和同井抽灌换热系统双层热储开发模式,并对三种换热系统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井抽灌系统经济性最好,同井抽灌系统次之,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最差;取热不取水系统不同于抽采取热系统,其不但会降低地层温度,存在井距、开采强度及冷堆积问题,而且在径流条件好的地区还可能存在冷迁移问题;为降低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系统能效和系统可持续性,可考虑系统分层取热模式。
2021年03期 v.18 400-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