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曲波变换和快速非局部均值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

    孙思亮;刘怀山;

    在常规的地震勘探中,由于受到激发、接收环境或仪器等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中会不可避免地混杂随机噪声,导致有效信号被淹没,从而无法被清晰识别,因此随机噪声的压制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提出一种改进曲波变换阈值去噪结合快速非局部均值去除地震随机噪声的方法:首先将循环平移和块状复数域阈值方法引入到曲波变换阈值去噪中,改进传统的曲波阈值去噪方法,得到最佳去噪结果;然后将去除的噪声利用快速非局部均值方法进行滤波,得到有效信号;最后将上述两步得到的数据相加得到最终的去噪结果。将该方法与曲波变换阈值方法、小波阈值方法及快速非局部均值算法的去噪结果进行比较,模型试验和实际地震数据去噪效果表明,该方法去噪结果的信噪比更高,信号保真度更高。因此本文方法压制随机噪声的效果更佳。

    2021年02期 v.18 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0K]
  • 地层条件下灰岩储层复电阻率特征

    郭琦;严良俊;向葵;童小龙;

    研究灰岩复电阻率特征,对大港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分析岩石电性参数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模拟地层深度研究灰岩随温度、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地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的预测值,确立了地层因素与孔隙度、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该研究为电磁勘探储层预测提供岩石物理基础和评价方法,对特定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02期 v.18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4K]
  • 渭河盆地深部基底结构特征研究

    张瑾爱;谷开拓;张林;周少伟;王双双;

    为了探测渭河新生代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为氦等天然气选区评价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重点探明盆地基底组成和结构构造。本次工作在全面收集渭河盆地重、磁资料和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在渭河盆地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利用重、磁资料,认识到渭河盆地深部基底结构整体呈"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和钻井资料进一步对其基底组成进行了划分:北部斜坡区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基底,中部坳陷区主要为上古生界泥岩基底,南部隆起区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西部隆起区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基底。通过此次工作实践,对渭河新生代盆地的基底组成和结构构造有了清楚认识,对评价重点勘查区的成藏条件、渭河盆地油气调查与氦气战略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2021年02期 v.18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8K]
  • 跨孔地震CT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杨永龙;褚金桥;吴迪帆;刘伟;

    跨孔地震CT技术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波速度差异,通过弹性波在地下介质中的旅行时的差异及能量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算法反演刻画地下结构和位置,该技术在工程勘察中能够有效地探测土洞和溶洞发育分布情况。论文结合跨孔地震CT技术的应用现状,简述了跨孔地震CT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跨孔地震CT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关键,并将跨孔地震CT技术应用到桥梁基础勘察中,为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充分的地球物理依据。

    2021年02期 v.18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1K]
  • TS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宽大断层内部的应用

    王汪汪;牟元存;

    当前借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小规模断层的探测及对断层破碎带范围界限的判定在业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际隧道工程中往往也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宽大断层,而在宽大断层内部准确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是当前亟需进一步应用研究的工作。本次研究采用TSP法(一种弹性波反射法)对宽大隧道断层内部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通过资料处理、对比分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为相应隧道断层内部安全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本文TSP法在宽大断层内部探测的应用研究,也对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预报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21年02期 v.18 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1K]
  • 1∶2.5万高精度航磁在圈定河北某半隐伏岩体上的应用

    魏云飞;柴泉;张云鹏;

    本次研究使用河北省新一轮的1∶2.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资料,通过对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向一阶导数、垂向二阶导数等一系列处理后,对河北省阜平县某半隐伏岩体进行岩体圈定、岩性划分,表明了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空磁测不但在寻找铁矿上有很大作用,而且在圈定岩体、划分岩性、推断构造上也有显著的效果,尤其在推断隐伏岩体和构造方面,给基础地质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2021年02期 v.18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5K]
  • 高密度电法反演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尚新磊;于悦;王天宇;王浩宇;王晓光;

    高密度电法探测获得的视电阻率数据中存在的不确定噪声,会使反演结果不精确且反演时间增加。为了减小不确定性噪声带来的影响,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对视电阻率曲线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反演计算。本文通过仿真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构建球体异常区域,半径为1 000 cm,电阻率为35Ω·m。对构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后,获得视电阻率数据,分别对添加白噪声与工频噪声的视电阻率数据和预处理后的视电阻率数据进行2.50D电法反演计算,反演电阻率相对误差降低10%,异常区域半径相对误差降低30%,反演时间缩短30%。结果表明,对存在噪声的视电阻率数据进行自适应滤波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反演结果,并能够缩短反演时间。

    2021年02期 v.18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勘查实例

    黄力军;

    低温传导型地下热水是我国主要地热资源类型,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通常埋藏深度相对较大,随着地热资源埋藏深度加大,开采风险也随之加大。为了减少投资风险,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前必须进行地球物理勘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是地热资源勘查常用手段。根据实测结果确定实测区域地层及地质构造分布,以此推断出区内热储及热储盖层空间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地热资源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主要目的任务。文中三个深部地热勘查实际应用实例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勘查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成果。

    2021年02期 v.18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近地表空间梯度瞬变电磁粒子群优化反演研究

    赖虔林;朱德兵;高堤;朱涵;

    空间梯度瞬变电磁测量方法利用以发射线圈为对称平面的两个同规格接收线圈信号相减,消除了一次场互感影响,使得早时段瞬变电磁响应得到精确测量,为近地表电性结构层探测提供技术支持。瞬变电磁法一维正演理论研究表明:相比于重叠回线装置,空间梯度瞬变电磁观测模式在早时段(1 ms内)记录具有优势,对近地表30 m深度范围内的介质地电参数变化反映更为灵敏。为实现近地表空间梯度瞬变电磁高精度反演,提出一种基于反向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OBL-ACPSO)。利用该算法对理论模型的无噪和含噪瞬变电磁数据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显著提高反演精度,抗噪性能突出,为近地表空间梯度瞬变电磁数据的快速反演解释提供了新算法。

    2021年02期 v.18 21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2K]
  • 高密度电阻率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在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郑福龙;韩磊;庞有炜;陈挺;张鸥;冯化鹏;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进程中,垃圾填埋场数量激增,伴随而来的渗漏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们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制约了城市发展。本次研究通过在四川省某垃圾填埋场开展的高密度电阻率法调查,归纳总结出了垃圾场主断面上电阻率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钻孔资料综合解释验证,应用三维可视化分析技术,查明了垃圾场原址边界范围和垃圾场底部地质情况,其包括:岩石裂隙位置、含水破碎带,排查出了有建设施工隐患的不稳定地质体,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修复治理及土地恢复开发再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2021年02期 v.18 22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9K]
  • 温度和矿化度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与校正

    谢韦峰;陈猛;刘向君;王中涛;杨国锋;

    为探究温度、矿化度、含水率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提升高含水条件油气井持水率监测及评价精度。本次研究设计完成不同温度(35~80℃)、不同矿化度(0~200 000 ppm)和不同含水率(20%~100%)条件电磁波持水率探头模拟实验。结果表明:30~80℃范围,温度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影响相对较弱;矿化度小于50 000 ppm时,随矿化度的增加,响应值明显增加,当矿化度大于50 000 ppm时,持水率响应值趋于稳定;高低温度条件探头响应值与持水率均存在较好对应关系。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温度、矿化度影响线性插值校正方法,校正后持水率值与标准状况相比误差分布于0%~10%范围,有效地消除了温度、矿化度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探头监测的影响。

    2021年02期 v.18 229-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4K]
  • 高密度电法在石膏矿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黄建权;李明陆;粟超良;李坤鹏;

    勘察区位于邵东县周边的福利光华石膏矿区,矿区曾对地下采空的位置进行测量,已知采空区埋藏深度在30~70 m不等,矿区关闭前未对采空区的位置进行系统的测量,故采空边界不明,场地北西向为邵东县城,东南向为河流,因此场地空间展布受到限制。此次研究采用高密度电法的单边三级测深装置探测石膏矿采空区分布范围以及埋藏深度,通过对数据的精细处理与解释,根据石膏矿和采空区的电性特征,从而综合推断石膏矿采空区的地质剖面。结果表明,推断采空区的范围、埋深与已知采空区吻合,基本查明了采空区分布范围以及埋深的现状,在已知采空区的边界外有一定的延伸。在场地两侧空间展布受限的条件下,采用高密度电法的单边三级测深装置探测石膏矿采空区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

    2021年02期 v.18 23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1K]
  •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地下建筑基础探测

    杨超;黄丹;朱伟;房忠强;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建筑基础的探查效果,本次研究基于地球物理测网的概念,利用高密度电法通过多测线方式对上海某地块进行了面积性探测,在局部已知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场地地球物理解释模型,针对不同深度平面电阻率的异常形态特征,总结分析了场地地下建筑基础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比验证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此次探测准确地反映了地下建筑基础的分布边界,为类似问题的地球物理勘察提供了实践依据。

    2021年02期 v.18 24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2K]
  • 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法成像在灌注桩埋深探测中的应用

    柴伦炜;汤国毅;王国群;胡亿平;

    使用常规的小应变、大应变等桩基检测方法对灌注桩埋深进行探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次研究首先介绍了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法成像(CT)的原理;然后建立了异常体地电模型,分析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法成像(CT)响应特征与规律;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江苏某建筑施工场地桩基基础进行了检测,利用磁测井法印证了桩长长度。印证结果表明利用跨孔超高密度电法仪探测灌注桩的埋深是可行的。

    2021年02期 v.18 2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筋分布及锈蚀检测

    栗宝鹃;张美多;王志豪;刘康和;李琦;李嘉欣;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钢筋锈蚀程度也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水这一因素的存在将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因此,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进行钢筋分布及锈蚀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分层和分布进行探测,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锈蚀程度及性状进行检测,得到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筋分布及锈蚀概率统计,由此为混凝土结构缺陷的判断提供数据基础,最终结合裂缝分布及贯穿深度进行分析,达到对水工混凝土危险病害进行判断和识别的目的。通过实例证实,该技术体系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和工程推广意义。

    2021年02期 v.18 25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1K]
  • 综合物探方法在铜陵沙滩脚铜多金属矿外围找矿中的应用

    陈志东;王慧;李永杰;

    为了寻找和扩大铜陵沙滩脚铜矿床外围铜多金属矿资源,在地质及以往物探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外围开展了高精度重力测量、磁测和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通过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2.5 D重磁剖面联合反演和综合分析后,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圈定了区内2处隐伏闪长岩体和1处矿(化体)的分布、埋深,推断了1处隐伏断裂构造的分布。利用综合物探异常和已知地质资料,圈定了成矿有利区,为后续钻探工程施工提供了物探依据。

    2021年02期 v.18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9K]
  • 滑坡灾害应急处置中物探技术的作用——以湖北恩施州屯堡乡沙子坝滑坡为例

    程怀蒙;徐玳笠;王思桐;

    恩施州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是该州地质灾害重点监测对象之一,属特大型土质滑坡。2020年6月8日入梅以来,连续的强降雨诱发马者村沙子坝滑坡体滑移,产生滑坡泥石流并堵塞清江形成堰塞湖。在接到上级执行防汛抢险任务的指令后,携带物探设备连夜立即赶赴现场,探测滑坡体厚度。这是一次临时性、突发性的应急勘探,没有时间搜集研究测区地质资料,也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设计方案,上级要求就一个快字。在滑坡体后缘及西侧共布设了6条高密度电法剖面,使用温纳装置,针对区内覆盖层厚度开展探测工作,为划定滑坡影响范围及估算滑坡体积提供数据支撑,根据探测结果同时结合现场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资料,对区内覆盖层厚度进行了推断,同时在滑坡体后缘发现了一条疑似破碎带,为应急抢险指挥部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球物理勘探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2021年02期 v.18 27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3K]
  • 管波探测法在桩底岩溶勘察及桩身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李关勇;

    桩端持力层的岩溶分布情况勘察和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检测,往往是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管波探测方法是根据波动原理,利用"管波"来探明钻孔旁一定范围内岩溶、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一种新兴物探方法。本文通过列举工程实例,论述了管波探测法在岩溶区桩端持力层完整性探测及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2021年02期 v.18 28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