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刘军;顾汉明;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沿走滑断裂发育的缝洞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但因埋深大、地震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导致叠后缝洞体检测多解性严重。因此基于梯度结构张量倾角导向滤波方法和三维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增强地震不连续性属性,通过比较并优选合理的滤波参数,使用结构张量获取局部结构信息,构建扩散张量控制扩散过程,加入由结构张量构成的不连续性算子,保护缝洞等不连续性信息,然后提取相干体、曲率体及最大似然体等缝洞体敏感属性,应用于顺北地区断控不同尺度裂缝检测。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不连续性属性增强及提取技术能有效提高断控内部不同尺度裂缝地震检测能力,可为后续钻井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2019年02期 v.16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1K] - 袁兴赋;熊强青;王宾;
煤储层中存在的裂缝既是煤层气产量的决定因素,又是地震波传播特征的重要诱因。认识煤层中裂缝的成因和类型,根据地震勘探原理,指出地震可识别的煤层裂缝类型,对裂缝进行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叠后三维地震的多种裂缝预测方法,提取目标层不同类型的裂缝预测数据,然后通过数值处理,精细划定裂缝发育范围和裂缝级别,将层属性、体属性裂缝发育区分划分成四个等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这为煤层气的开发和提高煤层气产量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依据。
2019年02期 v.16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6K] - 晏红艳;丘斌煌;刘伟祖;玉琨;
针对一个小尺度铜矿脉进行反射地震勘探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一项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数值试验。首先根据已知的地质资料建立了地震参数模型,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按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施工方式,滚动放炮合成了38炮地震数据,然后按照生产资料处理流程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了地震数据叠加剖面以及偏移剖面等图像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如果采用较高频率的震源信号,反射勘探地震成像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不整合面下的小尺度铜矿脉空间展布形态。
2019年02期 v.16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2K] - 罗林;
陆家堡西部地区首次发现碳酸岩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横向变化快的特点。根据碳酸岩的电测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地震属性技术对沉积储层分布进行预测,最后结合实际钻井资料对预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三种方法预测结果相叠合区域就是最终的甜点区。
2019年02期 v.16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9K] - 刘成芳;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玉北1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埋藏深(超过6 000 m),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利用玉北1井区钻井开展叠前正演模型研究及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研究,经过提取叠前振幅、相对波阻抗和频率衰减梯度等属性与钻井储集层标定对比,优选出对裂缝方位各向异性敏感的频率衰减梯度属性数据体进行裂缝密度和方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玉北1井区目的层裂缝发育带在区域有一定的条带性,裂缝发育程度与区内北东向主干断裂带密切相关。通过叠前地震裂缝各向异性检测技术,提高了玉北1井地区裂缝型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指导依据。
2019年02期 v.16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2K] - 王小刚;杨玉卿;朱卫星;
为满足油田开发阶段储层高精度预测的要求,指导现场随钻作业,提出一种了基于VSP高分辨率处理提高随钻反演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VSP资料提取反褶积算子,对纯波地震资料进行反褶积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结合钻井信息,利用处理后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动态的随钻测井约束反演,预测水平井地层物性的横向变化情况;在地质导向随钻跟踪过程中,提前预测钻前地层物性,及时给出随钻决策,提高储层钻遇率。经过实例验证,将VSP高分辨处理技术和地质导向随钻反演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储层分布状况。
2019年02期 v.16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4K] - 马锦国;
岩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以桩基作为建筑物主要承载力时必须查明桩底持力层岩溶发育情况。对于已施工完成的桩基或在建桩基,抽芯发现大量持力层存在重大缺陷,普通钻探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广州花都某立交工程实例,采用管波探测法、平行地震波法、跨孔弹性波层析成像及声波透射法有机结合的方式有效查明了桩底持力层完整性情况,通过分析四种利用地震波高频成份勘探方法的频率、能量、走时及界面反射等信息,可有效探测桩底岩溶、软弱夹层等小目标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2019年02期 v.16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 王晓东;刘恋;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会给煤炭开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查明煤田火烧区边界非常重要。利用浅层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柠条塔煤矿火烧区中进行探查,先对该地区地震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然后根据工区内钻孔资料对目的层位标定和追踪,查明了勘探区目的煤层的赋存状态,综合该地区钻孔资料和目的层位的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属性,确定了煤田火烧区边界,表明浅层高精度地震勘探方法在该工区有一定效果。
2019年02期 v.16 174-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6K] - 岳明鑫;周官群;
目前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SEM)数据的反演解释大多是基于海底地层为规则且各向同性的情况,反演的效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海底地层的电性分布,为油气储层的辨别带来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非结构有限元方法实现了2.5维电阻率各向异性介质海洋可控源的电磁响应反演。文中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对模型计算域进行剖分可以模拟海底起伏地形和非规则异常体;同时针对海洋可控源电磁多频点、多场源的特点,采用MPI并行技术加速反演,极大地提高了反演计算效率。理论模型反演测试表明算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复杂各向异性模型,讨论了起伏地形下海洋可控源电磁2.5维各向异性的反演规律,为准确解释CSEM实际数据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019年02期 v.16 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8K] - 王志鹏;刘江平;王鸣谦;易磊;
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条件下的溶洞其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溶洞为空洞时反演电阻率表现为高阻,而当溶洞周围存在破碎状溶壳时,可能表现为低阻异常,所以对带破碎状溶壳溶洞的电阻率反演特征很难判断。为了研究这一类地质问题,通过构建不同溶壳厚度的溶洞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地电断面进行反演,比较分析破碎状溶壳厚度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然后改变模型中的溶洞深度以及排列装置,分析溶洞深度和排列装置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壳厚度的增加,溶洞的反演电阻率由高阻变为低阻;溶洞深度越小,反演电阻率越高,溶壳厚度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越大;不同排列装置得到的正反演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性。
2019年02期 v.16 19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7K] - 杨福平;余刚群;侯林峰;周昕;
珊溪水库位于浙江省东南的温州市境内,曾经多次发生震群型地震,地震的活动持续15年以上,最大震级达M_L4.6。为了查明该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分析地震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在水库库区布设了一条长度为16.2 km的大地电磁测深(MT)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在12 km深度范围内,电阻率剖面在纵向上主要呈现低阻、高阻、低阻特征,对应可划分出三个地层单元。横向上整体变化均匀,第一层和第二层局部存在低阻异常,反应出断层构造特征。通过剖面低阻异常特征分析,确定了库区断裂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地层的渗漏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与珊溪水库地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西走向的双溪-焦溪垟断裂为珊溪水库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地下水沿着该断裂往下渗透使得深部岩石强度变低而发生了地震。
2019年02期 v.16 203-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4K] - 蒋婉聪;赵永辉;
近源磁观测中,需要对场源形态和姿态进行精细的刻画,这对磁异常正演计算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常磁性条件下基于表面磁荷积分原理,探索了复杂形体高精度三角面元法磁异常正演模拟方法技术。针对工程磁探测中常见的复杂工程构件,借助有限元软件平台,绘制以三通管道、未爆弹为代表的复杂模型,并使用有限元计算模块的前期处理功能,对模型进行自动不规则三角网格剖分。编写平台间的数据接口软件,通过数据接口导出三角网格数据,并进行三角面元法磁异常正演。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近源观测时用简化模型代替复杂模型进行磁异常正反演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
2019年02期 v.16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6K] - 崔江伟;王一凡;王施智;蒋丁博;
准确有效地预测预报石墨矿掘进迎头前方地质体信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石墨矿井突水灾害的发生,还可以追踪石墨矿体走向及其位置。在总结矿井物探主要手段的基础上,选择矿井瞬变电磁法进行石墨矿超前物探工作,并根据矿区电性特征推断异常区所反映的地质体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表明,探查结果与钻孔验证情况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在探查石墨矿掘进迎头前方地质体信息中是非常有效的矿井物探方法之一。
2019年02期 v.16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 侯景方;姚琦发;
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方面,超前探水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含水构造,如岩溶、暗河与断层等,经常引起突发性事故,危及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CFC技术以含水岩体的波阻抗变化为基础,利用中频段电磁波的反射与相干特性实现含水体的定位和含水量的推测。该试验成功地探测出某引水隧道掌子面前方100 m内含水结构,为后续的施工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9年02期 v.16 22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 何清立;
利用对某城市外环公路上的路基沉陷段,开展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测量以及瞬变电磁法测量三种物探技术方法,由浅入深对路基塌陷区进行勘查,主要目的是推断引起该段路基沉陷的根源。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探测,最终查明了引起路基塌陷的根本原因,同时证明了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路基沉陷原因排查中的有效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9年02期 v.16 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 马董伟;
结合某山体滑坡探测工程案例,综合采用了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反射法两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结合现场地质及场地条件,采用合适的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后期进行精细数据处理,取得了丰富的物探成果。两种方法成果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划分出滑坡体空间位置以及滑动面埋深等。通过本次工作,反映了两种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对以后类似工程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9年02期 v.16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8K] - 霍晓敏;
为了获得花岗岩地区岩土热物性参数,以指导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以青岛市某小学地源热泵测试工程为例,通过开展岩土原位热响应测试工作,得到花岗岩场区岩土平均初始温度、岩土体平均导热系数、每延米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功率等岩土热物性参数,并进一步计算了工程场区浅层地热能可采资源储量,对场区浅层地热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拟建花岗岩场区岩土初始平均温度为15.72℃,岩土体综合平均导热系数为2.67 W/mK;拟建场区浅层地热能可开采资源量夏季工况为1 635 kW,冬季工况为1 070 kW,可为23 357 m~2建筑提供夏季制冷和11 888 m~2建筑提供冬季供暖。表明拟建花岗岩场区岩土体导热能力较好,测试和分析方法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9年02期 v.16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 张耀镭;胡清华;殷亚斌;王红亮;
地基土壤氡浓度的检测受环境、仪器、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测定的数据与实际偶尔有出入。GB50325规定以场地各测点的氡浓度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的评价标准。然而,实际测量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个别测点值的偏高或偏低,数据质量不易把控。为了有效降低这些异常值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氡浓度测定结果,采用了前人提出的一种次序统计法,作为氡浓度测定结果的评价标准。当检测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存在异常值时,统计结果优于传统的均值统计,更能反映该场地土壤氡浓度的集中趋势。
2019年02期 v.16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赵梦杰;
研究影响CPⅢ网距离观测值的气象误差,通过严密公式推导计算单位气象误差下影响CPIII网距离测量的具体值,并通过实验验证,根据此研究成果可预估在CPⅢ网距离测量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各气象误差存在量的最大范围,从而可有效地控制CPⅢ网的外业测量精度,指导内业进行数据修正,进而使外业测量误差减至最小。本次研究具体量化了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的最大温度、气压误差,可为后续CPⅢ网外业测量提供经验借鉴。
2019年02期 v.16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