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鸿群;孙建国;
广义绕射叠加偏移方法通过波动方程数值解来表示Green函数,从而实现Kirchhoff型偏移。但是在地震正演模拟中,广义绕射叠加偏移使用的Dirac脉冲存在无限带宽,难以使用有限差分法来计算。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文在广义绕射叠加偏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震源项进行分解,利用波动方程数值解来表示有限带宽Green函数,从而实现Kirchhoff型偏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解决复杂地质条件的成像问题。
2017年06期 v.14 627-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韩孝辉;李亮;苟鹏飞;
为了海底输油气管线运行安全,避免潜在的灾害性因素的发生,对广东沿海一段海底输油气管线状态进行检测,采用浅层剖面测量、侧扫声呐测量和多波束测量手段对海底油气管线路由区域进行了勘测,勘测结果表明检测区域海底油气管线没有裸露和悬空,埋藏状态良好,管线周边地层较稳定,根据侧扫声呐图像和多波束测深图像,发现在管线路由区海底存在影响海底油气管道安全的因素,管线路由区海底拖锚等痕迹较多,并且在距离管线大约1 000m处有一个较大人工采砂坑存在。
2017年06期 v.14 63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初广震;王怀忠;周宗良;张凡磊;刘东成;肖建玲;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深层沙二、沙三段埋深一般在3 600~4 800m,普遍发育深层低渗油气层。首先对滨海斜坡深层低渗油气层开展了系统的测井综合评价与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并在岩心物性、毛管压力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品质指数与测井主成分分析,将储层分为两类;然后分油藏类型和储层类型建立流体综合评价指数—孔隙度交会图版,进行油水层的判别;再运用微尺度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地层水电阻率建立不同地层水电阻率范围的胶结指数、饱和度指数与微尺度特征参数之间关系;最后应用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三孔隙度曲线的测井响应,建立了三孔隙度差值识别深层气的方法,并通过试油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017年06期 v.14 640-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杨凯;
ICEEMD是CEEMD的一种最新扩展,其有效解决了CEEMD在信号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分解模态中的残留噪声和模态混叠。基于ICEEMD提出一种新的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含噪信号经过ICEEMD分解之后,有效信号集中在更少的模态中,通过重构信号固有的模态可以有效实现地震信号去噪。合成信号例子阐明了ICEEMD去噪方法的效果,并与传统的基于CEEMD的去噪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优势,即在有效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有效信号。
2017年06期 v.14 648-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2K] - 庄祖垠;周滨;邱铁成;唐进;
通过对陡倾角构造模型的地震采集正演模拟分析,论证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与采集方向的关系,通过对海上拖缆双船双边同步激发的采集观测系统的研究,设计了拖缆双船双边激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在特定靶区进行拖缆双船双边激发的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试验,根据地震数据的处理成果对比分析,总结拖缆双船双边激发的采集效果、对陡倾角构造成像的作用及采集施工的效率及可行性,为今后海上多船采集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6期 v.14 658-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6K] - 徐梦婕;
频率域正演是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基础,此外它更适用于在处理介质参数与频率有关的问题。为了更高效地实现频率域正演,本文利用有限差分算子离散频率域—空间域波动方程,频率域正演转化为大型稀疏矩阵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以广义最小残差法实现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正演迭代。与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正演直接法相比,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正演迭代法所需的储存空间小的特点,而两者的模拟精度和耗费时间相当。随着频率域正演的发展,数据维数越来越大,计算所需的储存空间面临极大的挑战,而迭代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017年06期 v.14 66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陆晓春;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在黄土覆盖区进行。为了获取较好的地震勘探原始资料,并顺利完成本次地震勘探所承担的地质任务,利用不同的采集参数及激发组合排列技术,确定地震试验最适宜的野外采集参数。实践证明:该试验大大提高了后期野外正式数据采集工作的效率,并节约了经济成本,对以后在该地区进行地震勘探的参数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年06期 v.14 67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 龙黎;刘宾;张振波;
深拖系统可有效缩短调查仪器与勘察目标之间的距离,是目前我国进行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首先简要介绍深拖系统的组成以及开展深水井场调查的作业流程,然后以近年来在南海深水区开展的井场调查作业为例,对比利用深拖系统和常规调查技术获取的勘察资料在密度和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异,探究深拖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调查技术,深拖系统在提升深水井场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17年06期 v.14 680-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王雷;周继宏;
针对于不同厚度地层(特别是薄层)的纵横波时差信息提取,开发了一套处理阵列声波资料的软件。采用STC法及n次方根法,处理不同深度多个子阵列的全波波形,得到多分辨率的地层纵横波的资料。分辨率从低到高一共有7种(0.5、1.0、1.5、2.0、2.5、3.0、3.5ft)。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发现对薄层采用n次方根法能获得较可靠的时差信息,对于较厚的地层(大于等于2.5ft)采用STC法也能得到比较可靠的时差信息,且效率较高。使用该软件能较为可靠地获得1.5ft及以上厚度的地层的纵横波时差信息。
2017年06期 v.14 686-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王美丁;马见青;樊金生;
Surfer软件的数据网格化功能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利用Surfer软件进行地球物理数据网格化时,一些参数的特殊设置可直接影响到网格化的效果,影响等值线平面图的异常形态。以实测1∶5万高精度地面磁测资料为例,通过对数据网格化间距和克里格网格方法里的搜索椭圆参数进行特殊设置,分析上述参数设置对网格化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网格化时X、Y方向的网格间距都设置为点距大小,既能与后期MapGIS成图对接,同时能保证数据异常的真实性。将搜索椭圆的搜索半径1、半径2分别设置为3倍的线距和点距,搜索角度设置为垂直于测线方位角的方向,这样既不改变线距和点距之间的实际比例关系,同时提高了相邻测线测点对给定网格节点的场值大小影响,减弱了同测线相邻测点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顺线异常,提高了图面美观性。
2017年06期 v.14 694-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 郭培虹;耿涛;高鹏;
柴达木盆地中部横亘着一条近东西向的隐伏断裂——柴中断裂,大致沿甘森—德令哈一线展布,对盆地基底与后期演化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前人对此认识比较统一。受复杂构造背景和巨厚的中、新生界覆盖影响,柴中断裂的分布特征仍未明确。通过对最新取得的区域重力及以往的地震、航磁数据处理研究,笔者发现柴西地区不存在东西走向的大断裂,而新推断的北西西向阿拉尔—甘森断裂从性质、对盆地基底的控制等方面看应是柴中断裂的一部分。这一新的发现有可能对柴达木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富集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7年06期 v.14 701-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8K] - 张爽;唐振;李禄;田明阳;任俊龙;肖锋;
在位场中,特征点法可以用于求取具有规则形状的场源的中心埋深。基于常规重力异常的特征点法易受背景场的干扰而导致计算误差较大,而基于垂向一阶导数的特征点法则具有压制区域背景场,但易受噪声干扰。本文综合利用了重力异常和垂向一阶导数的特征点来求取场源的中心埋深(简称综合特征点法)。在一定程度上,综合特征点法减弱了异常分离不彻底和随机噪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理论重力模型试验得出,与常规重力异常特征点法和垂向一阶导数特征点法相比,综合特征点法计算的场源中心埋深精度更高。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矿洞重力剖面数据的处理中,计算的矿洞中心埋深与实际测量结果接近。
2017年06期 v.14 710-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邓耀辉;丁海兵;钟仁徽;
磁法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勘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青海某矿区高精度磁测的工作成果为例,说明该方法在寻找金锑多金属矿床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对矿区内主要出露岩矿石进行物性测定,大致了解了区内岩矿石的磁性特征,然后通过对高精度地面磁测工作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划定了五个磁异常区域。并对典型的局部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初步划分出了有一定找矿意义的异常(M2、M7、M13、M14),重点异常(M3、M5、M6、M8)和无找矿意义的非矿致异常(M1、M9、M10),为后续地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7年06期 v.14 716-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李学云;刘百红;
为了进一步查明研究区内地热资源富集区,从已知推断未知的指导思想对研究区的地热资源进行了调查。首先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地层、岩性、构造以及区内已知天然热泉点特征分析得知区内热泉为基岩裂隙地热类型。从而确定了调查的主要目标是断裂及裂隙发育带。然后根据断裂构造由于岩石破碎而富水,在电性特征上表现为低阻。而区内岩性主要为致密的砂岩及灰岩,电性特征为高阻,因此确定了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来圈定富水构造及地层特征,推断出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富集位置和深度等信息,再结合区内已知天然热泉点的水文以及地质特征推断出了研究区内的水文补、迳、排条件、地热成因。
2017年06期 v.14 725-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 董和平;王勇;
旨在利用电法反演划分出内蒙古某区块地层分布,勘查区属于整装勘查的重点研究区域,主要勘探对象为晶质石墨、锌、金矿等。该勘查区第四系覆盖较厚,给地质勘探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为了查明该区地质、构造特征,在该勘查区内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磁法测量对深部岩性界线及有找矿前景的地球物理异常体分布进行了初步推断,较清晰地划分出了勘查区地层分布情况,并推断解释出勘查区内两条主要断层(F1、F2)的走向,该推断解释成果对今后在该勘查区开展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利用大功率激电测深测量对极化体的埋深、产状进行了初步推断,筛选出了一处靶区,该成果需钻探工程进一步验证。
2017年06期 v.14 73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韦乙杰;姜文青;强建科;袁忠明;
用示踪法探测非金属管道时,由于示踪探头倾斜会产生定位不准确问题。通过推导水平、倾斜磁偶极子的理论公式,正演计算表明,磁场水平分量双峰值(极大值)比值与倾角密切关联,由此可拟合求出倾角,进而求出管线在地表投影的修正量。通过管线探测实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地下管线探测的水平定位精度,方法有效可行。
2017年06期 v.14 739-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王宗旭;
安阳井田位于渭北黄土台塬地区,煤层埋深普遍在300m左右。煤矿开采年代久远,采空区具有埋深大、隐蔽性强等特点。设计铁路穿越安阳井田,为了评价线路的安全性,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对该区域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在深孔钻探和矿区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设计铁路位于矿区边界,采空层标高在350~380m,线路应予绕避。实践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的综合使用,能较好地满足铁路设计阶段大埋深采空区选线的需求。
2017年06期 v.14 74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正>~~
2017年06期 v.14 7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