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弹性参数叠合相控边界识别气水分布——以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姜镭;许多;肖维德;杨振武;李曙光;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河道砂岩型储层气水关系复杂,叠后气水识别困难,然而叠前弹性参数在河道型储层气水识别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根据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目的层河道砂岩储层纵横波速度比具有较高的含气敏感性。因此,首先通过叠后纵波阻抗刻画河道外形特征,结合连井对比,划分河道砂组沉积微相。然后采用叠前扩展弹性参数反演得到储层弹性参数,在河道相控模式下用泥质含量预测河道岩性,在砂岩相内预测储层孔隙度,并根据储层含水饱和度关系定量划分河道砂岩纵横波速度比。最后,建立岩相-物相-流体相的相控储层气水预测标准,对储层进行气水综合识别。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河道砂岩型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效果明显。

    2017年04期 v.14 379-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4K]
  • 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分析

    马欢波;

    为了分析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根据微柱形聚焦测井测量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在三维介质中建立地层模型,分别研究微柱形聚焦测井在地层中的电压电流分布、回路阻抗、仪器常数、径向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等响应特性。研究表明,仪器金属外壳对测井响应有一定的影响;三个纽扣电极的测井响应对地层电阻率的敏感度非常好,而且具有很好的线性度;测量的三条电阻率曲线径向探测深度浅,能反映冲洗带的特性,径向分布均匀合理;纵向分辨率高达2cm,有利于薄层评价。

    2017年04期 v.14 386-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3K]
  •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秭归盆地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吴翔;吴先文;周硕;刘金涛;

    在秭归盆地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中,为了了解区内页岩层主要目的层的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首先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具有不受高阻层屏蔽、对低阻层分辨灵敏、勘探深度大及适合山区勘探的特点,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采取了有力的技术措施,确保了数据采集质量;然后在数据处理时利用了先进的反演程序,由经验丰富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探测成果基本查明了评价区内页岩层主要目的层的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为页岩气地质参数钻孔的布设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地质资料。结果表明,在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过程中,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可以较好地了解区内页岩层目的层的空间分布情况,其探测效果明显,技术上可行,探测成果可为今后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2017年04期 v.14 392-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CSAMT法在广东韶关大宝山危机矿山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邵奎;

    目前,在危机矿山深部探测中,CSAMT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探辅助手段,为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以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勘查为例,首先对矿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本区开展CSAMT测量,并对CSAMT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合地质测量以及1:1万土壤测量成果,推断了一些重要的低阻异常及最有可能的矿致异常,并对所推断的矿致异常进行了钻探查证,发现了厚大铜硫矿体,为探明15.6万吨中型铜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本次危机矿山勘查的重大突破。结果表明,物探工作在中深部找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年04期 v.14 40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 大地电磁阻抗估计方法研究进展

    郭俊昌;郭荣文;柳建新;

    由于在大地电磁测深中所观测的电磁场信号很微弱,信号容易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从而导致视电阻率计算不准确,观测的重复性差。因此,要从存在复杂干扰的信号中获得无偏阻抗估计,是电磁测深数据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首先概述了几种常用的阻抗估计方法的发展现状及最新进展,然后重点介绍了近两年提出的阻抗估计方法——基于Stable分布的最大似然阻抗估计法。该方法相比几种传统方法,是根据数据自身的噪声分布进行加权,而不是人为设定某一标准,因此能更合理地给出阻抗估计值。

    2017年04期 v.14 409-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激电三极测深在寻找陡立含水破碎带中的应用

    沈林群;张国鸿;

    电阻率测深法装置多,对称四级测深法是经典、常用的。但在工作区场地不具备四极跑极的条件下,开展三极测深也很普遍。为了在勘查区寻找地下水源,利用激电三极测深装置对其进行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勘查工作资料的数据反演和物理模拟得出,对激电三极测深获得的陡立低阻、高极化异常带,钻孔不应定在异常中心部位,而应定在低阻、高极化梯度带上。钻探结果表明,在110m左右打到了陡立含水破碎带,在含水的贫困地区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2017年04期 v.14 415-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乌拉特中旗新忽热石墨矿的激发极化法研究

    董和平;王勇;

    研究区位于亚洲最大的石墨成矿带上,受变质作用的影响,矿床类型为层控晶质石墨矿。为了圈定成矿有利部位,并推断地层层位和构造特征,开展了激电中梯法和激电对称四极法来研究靶区深部的电性特征。由于石墨矿相比围岩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电性特征,激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平面视电阻率小于100Ω·m的位置对应白云母石墨片岩,其中高极化率的位置与已知出露的石墨矿对应关系好,含石墨矿的白云母石墨片岩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在深部还有延伸,建议结合多种物化探方法和钻探进行验证。

    2017年04期 v.14 42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 高密度电法与跨孔层析成像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分析

    陈清;

    灰岩地区岩溶发育情况直接影响工程建设。为了查明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情况,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在某客运专线特大桥岩溶探测勘察设计阶段中利用高密度电法、跨孔地震层析成像及跨孔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岩溶探测。并结合它们各自的原理特点,在普查阶段布置高密度电法,在详勘阶段利用跨孔层析成像技术进行精细探测,最终在岩溶探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可对工区岩溶发育情况做出整体的评价,但是探测精度有限;而跨孔层析成像技术可对钻孔间的岩溶发育强弱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做出更为精细的分析。

    2017年04期 v.14 427-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 电磁波CT技术在岩溶勘查和注浆检测方面的应用

    段春龙;杨亚磊;

    电磁波CT技术是工程勘查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电磁波CT技术进行探测,其成果清晰、直观,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安徽某地进行道路拓宽改造,部分路基下伏基岩岩溶发育,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钻孔勘探。本次勘查利用已有钻孔,采用电磁波CT法对注浆前后的测区进行探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与解释,查明了注浆前测区内溶洞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并根据注浆前、注浆后电磁波CT成果的对比得出,注浆后视吸收系数整体低于注浆前,注浆效果明显。结果表明,电磁波CT法在岩溶勘查和注浆检测方面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物探手段。

    2017年04期 v.14 435-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磁法在陕南宁强纳家河坝地区寻找镍矿中的应用

    陈炳锦;张毅;王钊飞;李伟;郭斌;

    陕南宁强纳家河坝地区的镍矿赋存在超基性岩体中,首先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法探索该地区隐伏超基性岩体的展布、延伸边界及深部变化情况;然后对地面磁异常进行化极、垂向一阶导数等方法处理,并结合地质特征,利用2.5D人机交互反演,阐述了ΔT磁异常与含镍超基性岩体空间分布的关系。经钻探后得到证实,通过磁法间接地寻找镍矿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

    2017年04期 v.14 442-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地面高精度磁测在龙首山新水井-火石岭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王泽霞;艾虎;李茂;宋振涛;陈志财;

    龙首山地区是以碱交代型为主的铀成矿带,新水井-火石岭地区处于龙首山成矿带中段。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并结合地质情况,对该地段马路沟断裂及岩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共推断断裂构造5条,圈定侵入岩体8片,其中东南部2片闪长岩主要发育于浅部,而其他地段岩体深部延伸较深,并大致查明了区内构造格架、岩体的发育特征,为本区铀矿勘查提供了找矿信息。

    2017年04期 v.14 447-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 甘肃省东大山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研究

    杜发;胥溢;谢志峰;张波;薛强强;

    作为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的代表,其找矿模型对同类型磁铁矿床勘查具有借鉴意义。为了研究东大山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用以指导周边外围找矿,首先通过收集该矿区以往不同程度的勘查资料,总结出矿区及外围各类岩矿石的磁性特征,认为磁法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最有效手段,可以采用1:5 000高精度磁法观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然后采用位场延拓、垂向及水平导数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通过勘探线剖面磁测数据2.5D重磁联合反演,查明了矿体赋存于单斜构造当中,呈薄层状多层整合产出,磁异常与矿体在三维空间位置上完全对应。最后,基于此构建出了东大山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该成果可用于指导其外围及隐伏矿床找矿工作,并且对矿床进行重新的评估。

    2017年04期 v.14 45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叠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在顺南地区碳酸盐岩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刘军;任丽丹;龚伟;

    顺南地区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控储、控藏特征,裂缝型储层的预测与描述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受该区沙漠地表及埋深大等条件影响,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叠后资料识别裂缝的难度大、精度低。为此,以顺南三维w4断裂带为例,首先,以不同尺度裂缝建模及多方位数值正演模拟数据为基础,开展叠前裂缝各向异性敏感参数优选;其次,开展裂缝分方位,利用叠前地震方位各向异性技术对研究区一间房组、鹰山组储层裂缝发育密度和方向进行了区域上的检测,分析了裂缝相对发育带的分布规律。通过与储层、构造、断层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叠前裂缝检测的可靠性,为该区下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2017年04期 v.14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利用横波各向异性评价含煤页岩气储层压裂缝高度——以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吴晓光;李阳兵;章文达;王志文;刘丽珍;姜力;李成荫;

    对比井筒内压裂前后地层横波各向异性的变化,能够直观、有效地评价及检测压裂缝高度。因此,采用该方法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含煤页岩气储层压裂缝高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岩石脆性矿物含量高、岩石弹性模量高、天然裂缝发育程度高的储层段容易被压裂,压裂缝系统产生的地层横波各向异性更强,同时压裂缝也更容易发生垂向延伸,而脆性弱的煤层、碳质页岩层对压裂缝的垂向延伸具有较强的终止作用。建议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储层改造方案中充分考虑煤层及碳质页岩层的发育情况,优选射孔及压裂施工深度段,最大程度地改造储层。

    2017年04期 v.14 468-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镇泾地区长8段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测井识别

    姜龙燕;

    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是镇泾地区的主要产层之一,具有埋藏深、低孔超低渗、裂缝影响产能的特点。在产能建设初期对裂缝进行有效的识别,能够对油田的开发生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场解释时,首先采用岩心观察、电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等方法分别对裂缝进行识别。然后对长8段储层裂缝的特征进行总结。最后,优选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补偿密度测井、补偿中子测井、补偿声波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对镇泾地区长8段储层裂缝进行识别,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南西走向的高角度天然裂缝,裂缝较发育,充填程度中等。按照裂缝在岩心上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破碎带、裂缝组、孤立张开缝和充填缝四类。

    2017年04期 v.14 4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辽西绥中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葛志广;陈永生;于秋生;赵继文;

    为了圈定辽西绥中地区地热异常范围,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25m左右,存在隐伏深大导水断裂F1,F1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70°~85°,后期的钻探产生的地热井发生自流现象,水头高度4.5m,自流量达700t/d,水温达到38°。钻探成果证明了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现实意义较强,可应用于地热资源的勘查中。

    2017年04期 v.14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综合物探在新疆某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刘生荣;张瑾爱;高鹏;田中英;杨飞龙;

    新疆鄯善县阿奇山地区的铅锌矿分布广泛,查找铅锌矿的标志就是寻找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体。为了在已知矿权外探查含锌矿(化)体,进一步确定含锌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激电中梯和对称四极激电测深法,结合重力、钻探方法对该区进行了探查。结果表明:激电、重力异常及化探元素异常均位于工区中部,极化率最大值为9%,电阻率为几十到几百欧姆,剩余重力异常为3mGal,重力异常与激电异常吻合较好,为高密度高极化中低阻异常,推断该异常即是由含锌的矿(化)体所引起,结合重力三维反演和已知钻孔物性信息,确定了含锌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矿(化)体倾向为NW向,倾角在60°左右,长约3.34km,宽约1km,深度范围为150~600m,与背景场的密度差为0.10~0.68g/cm3。此次勘查实践表明,将激电法、重力以及钻探方法联合应用于寻找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体方面是可行的,可以为后期钻探及找矿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2017年04期 v.14 48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 贵阳地铁车站围护桩施工路面塌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刘浩;陈再谦;王平易;汪东;

    为了查明贵阳地区地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围护桩塌孔、地面沉降开裂等典型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因,结合场区基本地质条件,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手段,并根据现场开挖揭示的地质进行分析,认为岩土界面上部的软塑状红黏土大量向孔桩内临空面蠕滑以及岩土界面下部的岩溶空腔发生垮塌是主要原因。通过针对岩土界面处软塑状红黏土层实施的高压旋喷桩加固工艺及对比结果,表明该工艺对软塑状红黏土地层加固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7年04期 v.14 496-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平硐综合物探在双曲拱坝坝肩深卸荷勘探中的应用

    黄晓应;

    叶巴滩水电站为双曲拱坝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复杂,坝高高,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是关键的工程地质问题,位于坝肩50m以里的深卸荷岩体,在大坝的作用力下将形成滑动面,这对拱坝的稳定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划分出新鲜岩体中的深卸荷岩体,并圈定深卸荷岩体的空间展布,采用平硐声波、平硐地震波CT成像综合物探手段对坝肩深部卸荷岩体进行划分、圈定。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手段对划分深卸荷岩体、了解其空间分布效果显著。综合物探手段为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整个拱坝设计及基础处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2017年04期 v.14 50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