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友钊;郭心玮;李磊;王兴春;
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是青海省首次发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属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实践的又一成果。由于岩体小,物性差异不清楚,在夏日哈木以及外围地区尚未部署重力调查工作。而重力测量是区域上寻找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应用重力测量方法发现更多的小岩体,成为东昆仑地区进一步勘探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瓶颈之一。为此,本文利用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区90个钻孔的岩心进行了3694件样品的密度测定。经统计,变质岩、侵入岩、蚀变侵入岩、矿化侵入岩间的密度值具有显著的差异,密度值高异常的空间分布与矿化体空间分布具有对应的关系,本文得出重力测量方法具有分辨侵入岩体与变质岩地层、评价含矿岩体与不含矿岩体的物性基础的结论。但由于岩体、矿体的体积小,且具有一定的埋深,因此建议在东昆仑地区开展以寻找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评价其含矿性为地质任务的重力测量时宜使用大比例尺的工作方法。
2016年01期 v.1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汪忠浩;陈嗣;李厚霖;肖承文;周波;吴刚;李华玮;
页岩气作为清洁能源在国际上勘探开发技术较成熟,研究手段也很丰富,页岩气层岩石物理特性研究就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中国页岩气勘探区块而言,以中国石化焦石坝、高邮凹陷区块较为成功。笔者利用高邮凹陷区块泥页岩气层钻井获得的岩心,在实验室钻取直径2.5cm、长度4~6cm的样本。将饱和水岩样置入HR2500-2高速冷冻离心机,分8种转速脱水模拟岩样不同含水饱和度,再利用CTS-45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模拟地层条件测定泥页岩样的纵横波速度;并利用实验数据得到了泥页岩储层的泊松比、杨氏模量、脆性指数等参数。处理高邮凹陷区块5口井的测井资料,得到ElF4层位的脆性指数,结果发现:泥页岩的杨氏模量越高,泊松比越低;脆性越高,可压裂性越强。总结出E_lF_4层段各小层可压裂性级别,科学指导了该区压裂设计。
2016年01期 v.1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田飞;
裂缝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地层中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裂缝识别技术成为控制裂缝性油气藏勘探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成功率,本文在常规测井曲线裂缝响应特征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变换建立了测井曲线裂缝识别标准,并将其与常规测井曲线裂缝响应特征进行对比,选取多特征综合识别裂缝。基于各组合特征裂缝识别的可行性分析,最终优选出一组组合特征,并通过实际井数据进行验证,成功地预测了裂缝发育程度,表明在常规测井裂缝识别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预测和识别裂缝是可行的。
2016年01期 v.13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邓志文;白旭明;唐传章;罗路尧;李海东;袁胜辉;陈敬国;
我国东部平原区复杂的地表障碍给三维地震勘探的炮检点布设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炸药震源激发很难达到需要的炮点密度,同时《环境保护法》与《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炸药震源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提高采样密度,最大程度地降低炸药震源勘探中的安全风险,华北物探处首次在东部复杂障碍区开展了可控震源激发的三维地震勘探攻关试验。项目依托低频可控震源、高精度航拍、检波器打眼机等资源设备和技术支撑,通过超前精细谋划、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过程控制、创新质量管理,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项目运作,实现了我国东部复杂障碍区可控震源激发的规模化生产,为在东部复杂地表区推广可控震源激发奠定了基础。解释成果显示,资料品质稳定性好,能够很好地满足地质需求。
2016年01期 v.13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杨盈盈;关继腾;庄显丽;
目前的Pride震电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震电波的耦合特性和频散特性。为了更合理地反应震电耦合波波场的特征,本文基于包含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两种机制的BISQ模型,结合毛管模型中渗流场和电流场耦合理论,对Pride震电耦合理论进行了修正,进而对震电耦合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定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喷射流长度对震电横波无影响;BISQ模型预测的震电快纵波传播速度比Pride理论预测的传播速度慢,BISQ模型的震电慢纵波衰减更显著,这表明BISQ模型比Pride震电理论更有效地预测了震电耦合波的衰减和频散。随着特征喷射流长度的增大,震电慢纵波的低频极限相速度减小,但不趋于零,这与Pride理论预测的不同。在低频区,BISQ模型预测的震电耦合波电场强度与固相速度之比的模值对特征喷射流长度非常敏感。
2016年01期 v.13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李志;薛霆虓;张海亮;
在用有限元做地震数值模拟中,对于研究无限区域的问题,需要在模型的边界上采用一定的边界条件,其他方法设置边界条件较为困难,而利用无限元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设计吸收边界,编程也较为方便。本文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在边界处设计了无限元,并得到了地震快照和人工地震记录。分析对比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使用无限元的方法后模型边界的影响几乎被消除,且适用于复杂地形。在解决无限域的问题上使用无限元能更真实地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
2016年01期 v.13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7K] - 黄诚;李鹏飞;王腾宇;吴少军;张文;
断层解释是开展储层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受构造背景及地震资料质量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断距小于λ/4的断层系统比较困难,使得地下储层的情况并不为解释人员所了解,因此,为了有效识别研究区的小断层系统,为断层的解释工作做出指导,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区断层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体属性、沿层构造属性及目的层吸收衰减属性对研究区A的断层系统进行了有效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2016年01期 v.1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 汪杰;汪锐;
对断层和断裂带的有效探测和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环节。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新技术,运用地震数据体提取出能反映多种构造信息的属性体,在构造复杂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断裂系统组合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和有效地对断层与裂缝进行识别,在相干和方差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差相干体的概念。并以新疆某区块实际资料为例,对比了方差和相干的多属性融合技术与相干属性体、方差属性体相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方差相干体技术能准确地反映地层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情况,对较大断裂的识别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原始地震数据中的噪声也具有很好的压制作用。
2016年01期 v.1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林朝旭;
厦门海域存在风化槽、孤石、礁盘及隐伏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为探明厦门市地铁1号线、2号线及3号线工程跨海段工程地质条件,选用了高精度水域地震反射波法。本文介绍了地震反射CDP叠加技术与分辨率影响因素,阐述了高精度水域地震反射波法技术特征、震源选择、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相关技术;论述了厦门海域各种不良地质体在时间剖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通过工程实例说明高精度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在进行岩土层划分、风化槽、孤石、礁盘及隐伏断裂勘察时,均可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
2016年01期 v.13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 彭超;
石灰岩地区的岩溶塌陷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安全隐患。为查明某高速公路工程岩溶塌陷区的范围、发育形态和规模,联合应用了地震映象法和高密度电法。成果表明:地震映象法和高密度电法反映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震映象法能更精细地反映岩溶塌陷异常范围;高密度电法能更全面地揭露岩溶发育形态;联合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岩溶塌陷勘察能取得更全面的成果。
2016年01期 v.1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 张林;张承森;谢芳;刘瑞林;
统计的测井资料中声波时差和对应井斜角数据,结合Thomsen纵波速度公式估算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各向异性系数,是研究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一种新思路。声波测井可直接测量地层的纵波时差(速度),井斜测井测量的井斜角可以表达声波的传播方向。统计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中13口直井、斜井73层致密段的井斜角、声波时差和密度值数据,结合Thomsen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速度公式,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弹性各向异性参数进行估算,得出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纵波速度各向异性参数为f=0.622 5,ε=0.04,δ=-0.185。随着井斜角的增加,纵波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井斜角在40°左右时纵波速度最小,井斜角在90°时纵波速度最大。论文也讨论了在上述各向异性条件下,不同井斜角对声波孔隙度计算和不同传播方向的纵波对走时计算影响。
2016年01期 v.13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刘黎;梁红波;滑玉琎;刘玉;关文政;金彦;
井地地震CT以其不损坏目标体、工作量小而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且更多应用于岩溶探测中。本文首次将井地地震CT技术引入到岩画山体探测中,总结归纳了相应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讲述了资料处理的原理及流程,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井地地震;层析成像;观测系统;完整性评价
2016年01期 v.1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 袁春艳;贾家磊;张红;
地质统计反演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区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引入变差函数对已知观测值进行模拟,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地质统计反演是将地质统计学与传统地震反演方法相结合的反演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反演的纵向分辨率,同时还可以实现更多储层参数的定量化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储层进行实例应用,并利用该方法对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的薄储层且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储层预测,取得了比传统地震反演更好的效果。
2016年01期 v.1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朱海龙;
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现状及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明确了TSP203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TSP203系统探测准确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提高TSP203超前预报系统的准确度,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016年01期 v.13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刘智;张继文;于永堂;程新星;何丹;杜伟飞;李攀;
为了探究高密度电法在黄土高填方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查明复杂地质条件下某大面积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地质信息,将高密度电法应用于某黄土高填方工程勘察,并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高密度电法不仅可较准确地探测冲沟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走向和趋势,当地层电性差异较大时,亦可探测出高陡挖方边坡地层的分层情况。通过实践应用,完善了高密度电法在高填方场地的应用思路和方法,同时得出高密度电法可广泛应用于填方体中出现的落水洞、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深度和范围等要素的调查。
2016年01期 v.13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吴教兵;高鹏飞;
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的综合应用来勘探隐伏断裂带。首先,通过分析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得到的综合物探异常,进行钻探验证,来确定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再结合地震地质调查,来确定隐伏断裂带的走向。最后,根据隐伏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和走向,来确定玉林天然气支线穿过隐伏断裂带的具体位置,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说明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勘探隐伏断裂的一致性。
2016年01期 v.1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何清立;李霄龙;王志勇;
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大、采集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和工程勘察中。测量过程中,通过将横向电剖面法和纵向电测深法相结合,形成阵列式勘探,获取丰富的地电信息。本文介绍利用该方法对勘查区的滑坡区域进行勘查,通过解译地电成果图获得了滑坡体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查明滑坡体空间形态特征、滑动面埋深以及与滑坡发育相关的断裂情况等,反映了该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后期工程钻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016年01期 v.1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卢文华;杨亚新;吴信民;黄建国;
在野外生产实验过程中,瞬变电磁探测效果受到通讯线和高压线的干扰,为此进行了多次实验。研究了在通讯线和高压线不同干扰的环境下,相同的叠加次数探测效果的比较;在高压线干扰的情况下探测效果与叠加次数的关系;以及在高压线区域探测时增大叠加次数至60 000次后压制干扰的效果与平滑滤波后压制干扰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探测环境,需要的叠加次数不一样。类似通讯线干扰源较小的地方1 000次左右叠加就能满足探测要求,而在高压线干扰源较大的地方需要增加叠加次数,才能得到相对较好的数据。随着叠加次数增加,干扰信号影响越小,探测效果也越好。将高压线干扰区域叠加1 000次和3 000次的数据进行平滑滤波后与叠加次数60 000次的结果对比,可知叠加60 000次比平滑滤波能达到更好的探测效果。
2016年01期 v.1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王粤;龚育龄;刘羽;
随着核电的发展,中国积累的高放射性废物越来越多,面临的相关环境压力逐步凸显,因此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和加以妥善解决。为了保证高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中国参照目前普遍接受的可行方案,采用深地质处置的方法安全处置高放射性废物。本文主要论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工作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过程;通过对在甘肃北山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新场地段选址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详细分析得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能有效地给出该地段地质体的深部岩性和结构状况,圈定地质目标体的空间范围,为确证预选场址深部地质体完整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01期 v.13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巩建军;杨海燕;张凯;赵宁博;徐正玉;
介绍了小波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到砂岩型铀矿氡气弱异常提取中。通过实际数据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一维小波分析去噪方法与传统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维小波分析去噪方法优越于其他传统去噪方法;在氡浓度平面异常去噪中,引入了二维小波分析。经处理后结果表明:氡浓度异常与已知铀矿点或铀成矿有利地带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绝大部分已知铀矿点分布在氡浓度异常的过渡带上。最后得出结论:小波分析技术在砂岩型铀矿氡气异常提取中能够有效去除噪声,突出矿致异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有利地带与氡浓度异常均值向高值过渡带成对应关系。
2016年01期 v.13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左丽琼;王彩会;荆慧;邱杨;
物探是地热资源勘查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解译的多解性,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综合解译可以明显提高地热资源勘探精度,降低勘查风险。本文以南通小洋口为例,通过地质条件、地温异常、重磁异常、弹性波速、电阻率等方面的分析,采用40m深孔地温测量、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微动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其结果表明,本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组合响应表现为高地温、横向低波速、局部有电阻和重力梯度带等异常组合特征。运用本次物探解译结果,基本查明该区的热储层、盖层及导热构造空间分布,成功勘查小洋口2号地热井。该成果可为其他地区同类型地热资源勘查提供有意义借鉴。
2016年01期 v.13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 白永利;
为查明六家煤矿EIS16-7(东一采区南一段6-7)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周边小煤窑偷采形成破坏区的范围及其富水性,采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全方位探查,通过反射地震技术对空区、空巷发育范围进行判断,借助瞬变电磁技术对空区、空巷的富水性及富水空区与空巷的发育范围进行评价。经探查分析最终查明了小煤窑偷采形成的破坏区范围及其富水性,为煤矿治理小煤窑偷采形成的破坏区提供技术保障,而且探查成果得到了后期打钻与实际揭露的验证。通过此次应用充分证明了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查小煤窑偷采形成的破坏区的范围及其富水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强有力的指导性意义。
2016年01期 v.13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吴志刚;江滔;樊艳磊;陈联君;
地表温度的反演方法经过多年发展,多种算法相继被提出。为了研究新型遥感Landsat8影像条件下,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优劣,利用2013年9月Landsat8数据,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对象,使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大气校正法)、单窗算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表温度反演,并与其亮度温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和亮度温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差异,单窗法和辐射传导法均值温度相差1.3K,与亮度温度均值相比,单窗方法高1.6K,辐射传导方程法高2.9K。单窗算法精度优于辐射传导方程法。
2016年01期 v.13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