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改进的EEMD实现地震信号去噪

    李欣;杨凯;刘伟;王征;

    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是EMD的一种新扩展,为克服EMD本身存在的模态混叠而产生。传统EEMD去噪通常是将由噪声引起的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直接舍掉,然后利用剩余的IMF重构信号,然而这种作法仅仅是压制了部分噪声,去噪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EEMD随机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平移不变量小波阈值滤波压制高频噪声的优点以及Savitzky-Golay滤波去除低频噪声的优势。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衰减随机噪声,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而且能够较好地保持有效信号。

    2014年04期 v.11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几种速度分析方法的对比分析与应用

    高妍;

    讨论了基于平均振幅法,平均振幅能量法,相似系数法,非归一化互相关法等算法的速度分析方法,利用实际数据和资料对这些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分辨率和抗噪性的分析和对比。用Matlab进行编程绘制相应的速度谱,利用速度谱进行分析对比与应用的比较。

    2014年04期 v.11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沿层中值滤波在消除深拖浅地层剖面电干扰中的应用

    蒋锦朋;罗进华;杨修伟;朱培民;

    声学定位系统的充电会在深拖搭载的浅地层剖面上造成竖条形噪声,严重影响海底地层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本文分析了上述电噪声信号特征,采用了中值滤波方法,对其进行了处理。文中设计了水平和沿层位两种不同窗口进行滤波,并改变窗口长度进行了滤波效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沿层位窗口可以更好地消除噪声并实现信号保真。

    2014年04期 v.11 44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应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识别隐蔽断层

    黄立良;韩少博;刘兴;侯磊;

    断层识别是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关键,断层的解释精度不仅关系到断裂系统整体组合的合理性、层位解释的准确度,也关系到对油气成藏规律的正确认识。构造滤波分析技术是一种将不同期次或同一期次不同方向形变特征从目前的叠加特征中分离出来的统计数学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构造变形的历史,而且可以用于评价构造缝的分布。为了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使地震数据同相轴的连续和间断特征更明显,运用构造滤波分析技术识别隐蔽断层。

    2014年04期 v.11 446-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 井中微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应用研究

    徐照营;

    微震监测是一种有效的裂缝监测技术,与其他裂缝监测方法相比,监测结果准确,信息丰富。随着非常规油气藏的开采,微震监测技术得到更多的运用,本文针对井中微震资料处理流程和震源定位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定位精度,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微震资料处理流程。基于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采用微震事件的走时反演能较好地确定微震位置。该方法应用于河南油田泌阳凹陷某井中微震事件的资料处理解释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4年04期 v.11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 基于Google Earth的潘家窑工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应用

    史晓亮;

    在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野外采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工区的地物状况对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采集质量影响很大。在物探项目的踏勘、设计、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详细的地图来指导。Google Earth是一款虚拟的三维数字地球软件,在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优点就是能够获取分辨率很高的地面矢量图,能够很好地指导物探项目的生产工作。鉴于Google Earth软件的强大功能以及物探项目工作的特点,描述了基于Google Earth软件技术如何来指导工区地形的踏勘;如何下载高清晰的图片、借助第三方软件来实现地震勘探检波点、炮点批量展布来辅助施工设计;如何指导野外施工等等。通过实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2014年04期 v.11 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山地地震采集方法及效果

    张晨林;

    为了研究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的地下地质构造,进一步分析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形态,开展了二维地震勘探的试验。针对山前断褶带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表条件起伏大,通过大排列小道距的观测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原始资料,为山前断褶带的地震采集提供了实践经验,为山前断褶带的地下构造认识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2014年04期 v.11 46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海洋地震勘探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

    许阿祥;卢福水;

    在海洋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多次波被作为重要干扰波予以压制。对于不同类型多次波发育的情况,需要选择多个方法,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在保持有效反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制多次波。本文讨论了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合压制的思路、模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借助Promax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Pluto2D模型模拟数据进行了组合压制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以SRME法+Radon变换+内切除为主的多次波组合压制方案,在复杂海洋地质条件下,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性,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4年04期 v.11 46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基于模式分离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计算

    黄科辉;周文宗;贺文根;杨威;

    为了计算出更准确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利用F-K法分离相邻两道地震记录中所需模态瑞雷波的频散曲线,能较好地避免各模式波的相互影响。用相移法和S变换计算三层层状模型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并与理论值对比分析可知:相移法能较准确地提取多道地震记录中瑞雷波的频散曲线;利用S变换计算F-K分离后的所需模态瑞雷波的频散曲线,能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在实际算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2014年04期 v.11 476-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砂岩储层模型孔隙度变化条件下地震响应特征模拟与研究

    李键;

    东海油气田主要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储层岩性以砂岩为主。随着埋深增加,砂岩孔隙度由大变小,储层地震反射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从Gassmann方程出发,建立砂岩储层模型,对不同孔隙度条件下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分析,获得初步认识,这些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东海油气勘探工作。

    2014年04期 v.11 48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

    储层中的隔夹层是影响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识别入手,将塔中4油田砂砾岩段储层中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钙质和物性三大类,并研究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的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与对比,建立了该地区的隔夹层识别标准。在对单井纵向隔夹层的识别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隔夹层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为油田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方案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014年04期 v.11 4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 多种测井曲线校正方法在塔中顺9井区的应用

    黄超;兰明杰;秦贞超;

    针对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失真严重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工区的区域岩石物理模板判断测井曲线的失真段,然后使用了经验公式法、多元线性拟合法和岩石物理建模法对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进行了校正。对比发现,经验公式法和多元线性拟合法适用于井眼垮塌较小的井段,而岩石物理建模更适用于井眼垮塌较严重的井段。最后利用区域岩石物理模板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约束并检验了曲线校正的结果。结果表明这三种曲线校正方法在顺9井区的应用是有效的、可行的。

    2014年04期 v.11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地震剪切波测井在建筑场地勘察中的应用

    冯彦东;

    地震剪切波测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它通过获得剪切波经过不同地层的直达波旅行时间来求取地层的剪切波速度。本文介绍了剪切波测井的工作原理、现场工作方法及资料解释方法,并展示了一些原始记录,因为纵波、剪切波及密度是三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泊松比、剪切模量等参数都是根据这三个参数计算所得,所以地震波的原始记录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2014年04期 v.11 498-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一种利用测井特征精细刻画地震小层的方法

    王华;陆嫣;邹清文;顾振宇;戴建文;

    常规构造研究主要是依靠地震和定向井资料。当定向井资料缺乏时,构造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地震垂向分辨率的影响和制约,基于低地震品质的构造研究难以满足油田精细开发和评价的要求。以珠江口盆地A油田为例,在地震品质差、井资料少的条件下,根据已钻井的测井资料,构建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顶面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定向井与水平井的测井响应特征的精细对比,快速、准确地对少井区域的地震小层进行刻画和校正,提高构造精度。研究表明,在无井或少井条件下,应用定向井和水平井测井资料对比优化后的小层构造精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后期钻井误差明显减小。该方法规避了地震资料不足引起的构造风险,增加了海上油田的经济效益,可供其他类似油田的构造研究借鉴。

    2014年04期 v.11 50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激发极化测井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徐军;范晓敏;曾宪军;赵庆献;

    三维柱坐标系下,使用有限差分法模拟激发极化测井,由稳定电流场构造的差分方程,其系数矩阵非对称正定,直接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各节点电位,计算结果不收敛,这就需要对系数矩阵进行修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推导出对系数矩阵作预对称的预对称子D和不完全LU分解的L矩阵和U矩阵的构造,采用预对称结合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实现差分模拟程序。通过对比实例模型计算结果与解析式计算结果,验证了差分模拟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实例结果表明,预对称结合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不仅使得计算结果收敛,而且大大提高了差分程序的运行速度。

    2014年04期 v.11 507-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探地雷达极化探测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效果分析

    李双喜;曾昭发;李静;宋世明;张景;张宝松;

    采用不同天线极化方式进行探地雷达探测时得到的雷达图像是不同的,研究不同属性的目标体在不同极化方式下的雷达信号响应特征,可以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对异常的解释。根据天线与测线的分布方向可分为xx,xy,yx,yy四种天线极化方式。本文基于电磁波的极化理论和天线的极化方式,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不同属性不同延伸方向目标体不同极化方式的探测效果。通过模拟分析,无论何种类型的目标体,采用xx和yy天线极化方式比用xy和yx方式得到的雷达信号强度大;对于不同延伸方向的目标体,xx极化方式的信号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已知地下目标体走向和属性时,可采用适当的极化方式和测线来测量;当地下目标体未知时,可根据不同极化测量得到的信号特征来分析地下异常体的属性和走向。

    2014年04期 v.11 513-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地质雷达在公路路面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朱能发;孙士辉;陈坚;

    从公路存在的常见缺陷出发,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地质雷达检测路面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就地质雷达在公路无损检测领域开展了较深入的探讨,以正常道路与病害道路为对比,系统分析了公路密实不均匀、局部脱空、裂隙、塌陷的原因,总结了常见缺陷的雷达波相特征,针对不同的异常做了详细的解释,为公路检测及治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2014年04期 v.11 52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衬砌病害探查中的应用

    李恒;

    以西康铁路既有线堰岭隧道病害探查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病害调查中的应用,测试效果明显。和传统方法相比,地质雷达法作为一种无破损检测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准确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4年04期 v.11 528-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综合物探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高建华;蔡耀军;魏岩峻;王鹏;魏小坤;董亮;

    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法是岩溶地球物理探测常用方法。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岩溶探测实践中采用两种方法综合探测取得良好效果,查明了岩溶发育区的位置及规模,确定了岩性分界面,同时还获得了探测区地层的视电阻率、地震波速等参数,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准确依据,保障总干渠的顺利建设及安全运行。

    2014年04期 v.11 53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复杂海底地形工程物探解释方法

    牛志献;

    介绍在南海油气田开发工程中遭遇复杂海底地形,通过水深测量、地貌测量和中浅剖面测量技术对复杂海底进行详细解释,为油气田管线路由基础设计、安装提供详细的工程物探资料。

    2014年04期 v.11 53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红河油田水平井储层出水原因分析及产能评价方法

    姚红伟;李健伟;陈利雯;滑爱军;

    红河油田水平井已经实现了规模开发,但存在部分井投产后产水率较高,同一井区不同井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受井下环境的限制,测井资料项目录取比较单一,一般只测常规声波、双感应系列,使得应用测井资料对水平井进行地质参数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测井资料提前判断可能产水层位、进而规避射开高含水部位,预测高产层段是测井评价工作的重点。本文在研究该区域储层基本特性的基础上,以测井资料为依托,从孔隙结构及成藏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储层出水原因及产能的预测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今后水平井投产层段的优选及产能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2014年04期 v.11 5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基于改进的小波阀值的瞬变电磁去噪应用研究

    刘家富;雷宛;张扬;杨武;

    Donoho提出的经典的小波阀值去噪虽然应用很广泛,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硬阀值函数在一些不连续点处有时会产生伪吉布斯现象,软阀值函数中的估计小波系数与原始小波系数之间存在着恒定的偏差。为了克服以上缺陷,对软硬阀值函数做了一些改进。新阀值函数不仅连续,而且高阶可导,便于进行各种数学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解决了软硬阀值函数本身的缺陷,信噪比(SNR)和均方根误差(MSE)都好于经典的软硬阀值方法。最后根据瞬变电磁信号的特点,将改进的阀值函数应用于瞬变电磁数据的去噪,噪声被很好地过滤,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2014年04期 v.11 547-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 离散的物探数据网格化方法的对比及选取——以高精度磁测数据为例

    姚文;李琼;

    地球物理勘探中,人们获得对象的各种数据往往是离散的,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及解释,需要将离散数据网格化。而不同的网格化方法运用,能得到不同的成图效果。美国Golden软件公司的Surfer软件提供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最小曲率法等等12种不同的网格化方法。本文以某磁铁矿区的高精度磁测数据为例,绘制出等值线平面图,选取有利于反应目标地质体特征的网格化方法。

    2014年04期 v.11 553-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并行电法在煤层底板注浆检测中的应用

    陈德祥;

    矿井水害一直是煤矿防灾工作的头等大事,对于受底板灰岩水威胁的煤层,工作面在回采前需要进行注浆改造,以提高煤层底板阻隔灰岩水强度。文章采用并行电法评价煤层底板注浆效果,通过现场钻探验证表明,并行电法电性参数对底板岩性变化反应灵敏,可在煤层底板注浆效果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04期 v.11 55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 西沙群岛岛屿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李丽;钟昶;刘尧峣;

    以西沙群岛—宣德群岛为研究区,以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为数据源,在众多前人水边线提取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适用于西沙群岛一级水体的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根据WorldView-2的八个波段光谱曲线特征分布图,创建了水边线提取的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图像分割后能有效实现岛屿的水陆分离,在此基础上通过边缘检测算子运算快速地提取出岛屿水边线,最后利用掩膜技术使断续的水边线连续起来,从而得到岛屿的水边线信息。将此方法推广到西沙群岛的东岛和七连屿诸岛,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岛屿水边线。

    2014年04期 v.11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广州及邻区地震活动危险性分析

    张丽霞;

    研究分析广州市及邻近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性,本区陆地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综合考虑近期该区域显著地震事件,分析认为该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有增强的趋势,但是广州及周边地区发生4.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2014年04期 v.11 568-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影响低应变法基桩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陈辉;董承全;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桩无损检测方法。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现场地质条件及施工工艺等因素,使得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给基桩检测结果准确判定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提高检测水平,减少误判,很有必要分析研究其有关的影响因素。本文就检测前准备工作、传感器的安装、激振问题和分析判定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检测技术的有效措施,经现场实施取得较好效果,对类似检测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2014年04期 v.11 57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