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毅;曾静波;蔡德洋;章成广;范文同;
通过岩心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可以用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流体,但由于库车地区砂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并且伴有低孔低渗、微裂隙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用常规方法识别流体准确度有所降低,因此要与其它测井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才能准确识别流体。本文除了采用常规方法来识别流体之外,还初步探讨了用核磁共振测井方法来识别流体。
2014年02期 v.11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白彬艳;赵景;高勃胤;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随着时间推移,开采层的含油气饱和度逐渐降低,地层水淹程度逐渐加大,地层物性不断变化,俄罗斯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技术是一项新的套后剩余油监测评价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常规中子寿命和碳/氧比测井方法的不足和缺点,能计算套后地层密度,能谱识别范围宽,求取的地层元素较多,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华北测井分公司成功引进,并在相应区块得到初步应用。从应用效果来看,该项技术在确定储层骨架、黏土矿物成分和剩余油气饱和度等方面效果突出。
2014年02期 v.11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王统金;王运生;唐平祥;赵栋琪;赵灿元;
目前,各类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首先简要阐述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然后基于自主研发的AGI-T3三维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较详细地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根据掌子面前方反射波信号特征(负速度),应用"F-K"二维速度滤波方法提高信噪比;基于地震波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和偏移成像原理实现隧道地质三维成像。最后通过数值模型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仪器信号采集和成像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为隧道的超前探测和预报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有效、简洁高效的途径。
2014年02期 v.11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冯彦东;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高效、无损检测方法,在工程勘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介绍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探地雷达在金属管道和金属物体探测中的应用,展示了典型的原始记录,说明了探地雷达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探地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2014年02期 v.11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刘宏岳;贺华;
某高速扩建工程约500m长路段为高填路段(填高最大处约34m),自通车以后,该路段沉降明显,持续不断,路面及边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纵向裂缝。为查明造成路基沉降的空洞或不密实区,决定采用综合的物探手段进行探测。探测路段为单向四车道正常运营路段,交通繁忙,流量大,单向路面宽度为12m。要求测试期间不能停止交通,尽量少对正常交通造成干扰,避免路面交通阻塞。针对场地条件和要求,针对性地选择了探地雷达和微动探测两种无损物探方法,所选用的方法受场地条件干扰较少,外业测试效率高,仅需对占用的一半路面做好作业期间的交通布控,对车辆的正常通行影响较小。采用的物探方法合理、先进,探测成果可靠,划分了路面、路基病害的异常区域和不密实区域,为该路段的治理方案加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地质依据。
2014年02期 v.11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陈兴海;张平松;江晓益;谭磊;
水库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大坝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局部渗漏乃至溃坝等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常态化的检测与预报。与常用的钻探方法相比,物探方法在大坝渗漏检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论文结合近年来勘探实践成果,对坝体渗漏检测技术手段发展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大坝渗漏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2014年02期 v.11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吴涛;张周鑫;张平松;李洪明;
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两带"高度值是指导矿井防水煤柱留设、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试验以内蒙古某矿3-1煤层首采面为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其开采过程,运用并行电法系统,确定"两带"高度值及其变化特征。同时在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顶板应力变化分布图。综合分析模拟试验结果,判定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垮落带高度为40m,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80m。根据不同时间电阻率分布图和垂向应力分布云图,可清晰分辨出煤层顶板覆岩破坏的过程和规律,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11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王建军;田成富;高桥松;
采空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采空区的探测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EH-4电磁测深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EH-4探测采空区的情况,分析总结了采空区以及对应的浅部地层隐伏裂隙带的电性特征并得出结论。结果表明,EH-4电磁测深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探测采空区异常,为后续勘察和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014年02期 v.11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曾凡秋;
利用Surfer专业技术绘图工具结合前人开发的大地电磁法数据处理软件,对EH-4输出的文件格式、原始时间序列文件,以及变换分析处理后的原始信号,重新计算阻抗文件,使用Surfer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快速准确地绘制出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对断面中的数据进行加密,自动插值、平滑。算例结果表明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软件和Surfer二次开发功能在成图效率和质量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014年02期 v.11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柳夏;卫荣富;韩玉雷;
瞬变电磁法是目前工程勘察中应用较广的物探方法之一。该方法观测纯二次场,故分辨率高,可分辨出地下规模较小的不均匀体,尤其对低阻地质体反应灵敏。在山西七岭煤矿边界老窑采空区探测中,基于采空区及其积水区与完整围岩在视电阻率值上的明显物性差异,利用瞬变电磁法在视电阻率值上的相对低阻异常来圈定采空区及其积水区,为准确划分煤矿采空区及其积水区的位置提供依据。
2014年02期 v.11 18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 陆晓春;
为了探测铬渣处理池是否存在渗漏,以此评估铬渣无害化处理后废渣的浸出毒性。根据新疆某化工厂场地的地球物理条件,选择高密度电法对当地火焰山和七泉湖两处铬渣处理池进行探测,结合反演软件进行解释,并在异常区域布置钻孔进行验证,为该区域后期修复提供技术指导。探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勘探效果快速准确,值得在类似的工程中大力推广。
2014年02期 v.11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张瑶;胡祥云;孙丽影;
随着电磁法的流行,直流电阻率法进展缓慢,但是直流电阻率法有其先天优势,因而在找矿与环境勘查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装置类型是直流电阻率的特有名词,而直流电阻率法的装置研究进展缓慢。本文中的多梯度测量装置是对传统梯度装置测量方式的改进,其主要做法是将一整条长测线,不断分段,分别进行梯度测量,其与传统梯度测量装置的本质差别在于多个AB对应多个MN,AB取值的多样性使得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量更丰富。通过几个地电模型在两种装置下的正反演及其分析,可以推断多梯度测量装置擅长探测地下存在多个异常体的地质情况,对处于不同深度的异常体的探测效果较好。
2014年02期 v.11 194-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 曹蔚杰;单明良;高勇;郑伟;
复电阻率法是以岩矿石的频谱或时谱特性差异为研究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复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本方法可以通过柯尔—柯尔模型计算得出的几个视谱参数及其意义。然后介绍了复电阻率法在安徽某铜钼矿勘查中的具体应用,并以其中一条工作剖面为例,简要介绍了本次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并且在后期的钻井工作中验证了此次复电阻率法工作中推测的一些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深度信息是较为准确的。由此得出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综合考虑与岩矿石极化物质成分和结构有关的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等多个视谱参数,可以减少多解性,提高地质解释水平和工程验证见矿率。
2014年02期 v.11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刘玉;王贤敏;胡祥云;
从模型参数化、正演、反演以及解的评价这四个方面回顾了反射地震层析成像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了反射地震层析成像的实际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数据投影角度不全和数据覆盖不均匀、参考模型引起的非线性误差问题、反射旅行时的提取问题、反演速度和速度间断面、数据的不确定性,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2014年02期 v.11 208-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季天愚;李澈;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区近地表环境复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条件差,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使用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可在干扰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开近地表干扰,得到相对高品质的地震资料。相应的处理工作首先对原始资料处理获得二维剖面,而后通过叠后插值模拟三维数据体。除了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普遍面临的问题外,非纵地震资料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静校正、提高信噪比、保真保幅处理和速度分析等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非纵地震采集的基本原理,其资料处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用以解决问题的典型处理技术,最后以某工区实际地震剖面为例展示了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2014年02期 v.11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刘铁;
受水流及船舶发动机干扰,水域地震反射法勘探资料判别异常体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得地震记录的多阶本征模态函数,每一阶本征模态函数代表了信号在某一特征尺度上的信息,为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实例证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地震反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反射数据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
2014年02期 v.11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 孟凡彬;
无煤带的问题影响着煤矿的采面划分,巷道布局及安全采掘施工,如何圈定无煤带的边界是煤矿开采非常关键的问题。通过对无煤带地质特征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采用短时窗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分频解释技术,分析频率数据体中调谐振幅随频率变化,获得了煤层与无煤带间存在着明显的频谱差异,从而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频谱数据。实现了分频解释技术在无煤带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地质效果较好。
2014年02期 v.11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李德智;牛苏杰;温孝林;徐志敏;吕扶君;
以AMT与地震反射波法在陕西秦岭某地区隧道勘察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此物探组合的可行性,以解决地形地质复杂条件下物探异常多解性与单一物探资料的局限性造成解释成果不可靠的问题,结果表明,AMT与地震反射波法结合,其结果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得到准确的断裂构造地质异常位置。
2014年02期 v.11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彭马俊;张玉池;沈云发;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为了提高地震速报的速度和震后应急赢得宝贵时间,必须对地震波进行初震识别,确定地震波的初至位置及初至时间。地震波初震识别方法很多,本文主要研究小波分析在初震识别中的应用。通过该方法对模拟信号和实际天然地震信号进行识别,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014年02期 v.11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刘静;文山师;黄晶晶;
在地震波数值模拟计算过程中,缺乏简单易行的有限元前处理方法,使得复杂构造模型较难建立和分析。本文以二维声波方程为例结合GID软件,网格剖分部分采用三角形单元模拟速度界面,把单元内的场和波速均看作单元上的线性函数;GID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网格剖分和设置网格控制节点,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问题类型",建立并输出已有的有限元计算程序的初始模型。将GID软件前处理与有限元计算程序整合,提高了方法的效率,简单易行。
2014年02期 v.11 24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金旺林;杨庆华;殷亚飞;
随着新一轮地质找矿的进行,地表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寻找隐伏矿床成为地质工作所面临的紧迫课题,充分发挥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激发极化法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勘查手段,能快速圈定异常,确定找矿靶区,而EH-4是一种快速的电阻率测深方法,能完成剖面和测深双重功能,可以精确地探测矿体的三维形态、规模、产状变化和细部结构。激电和EH-4两者结合应用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找矿效果。
2014年02期 v.11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曾浩;肖柏勋;许泽峰;王运生;苏建坤;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频移理论的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缺陷定位方法。采用已知频段的可控震源信号(Chirp信号)在梁体预应力管道端头钢绞线断面处激发,沿梁体侧面钢绞线水平投影的走向等间距依次接收,对激发和接收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计算每个测点处对应的频谱质心位移值Δf,根据Δf的异常来判定测点处预应力管道的注浆情况。模型预应力梁板的验证实验表明频移方法可有效定位桥梁预应力管道的注浆缺陷并提高缺陷检测的效率。
2014年02期 v.11 25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张华;张忠利;姚宏;黄树生;史水平;文翔;
基于遗传算法对大厂矿区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为验证该方法在大厂矿区的应用效果,首先对已知的5次人工爆破进行定位,得出平均定位水平误差在146m范围内(矿区台网定位水平误差为500m),进而对大厂矿区的81次ML1.0级以上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表明:大厂矿震主要呈北西向展布,且主要集中在大厂断裂右侧;较大地震均与大厂断裂呈平行状分布,推断其附近可能有隐伏断层存在;大厂矿区地震主要受北西向断层的影响,受北东向断层的影响不大。定位后震源平均深度为2.8km,最大深度6.5km,最小深度1.5km。
2014年02期 v.11 260-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黄伦春;肖玉环;张红英;
基于PCA变换的融合方法是用于多波段遥感图像的第一主分量具有相同均值和方差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直接代替多波段遥感图像的第一主分量,这样会损失部分多波段遥感图像第一主分量中反映光谱特性的有用信息,使得融合结果图像的光谱分辨率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PCA变换融合算法基础上引入小波包变换融合算法,保留多波段遥感图像第一主分量中一些反映光谱特性的有用信息,提高融合后遥感图像的效果。
2014年02期 v.11 2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