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岭花岗岩重力场特征与找矿意义

    刘鹏飞;刘天佑;陈国雄;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是世界上研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理论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多金属矿床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花岗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预测有重要意义。南岭花岗岩密度较围岩低,呈明显重力负异常特征,本文首先建立直立柱体花岗岩的重力正演模型,通过改变模型参数来分析南岭花岗岩局部重力异常的特征;然后对南岭地区实测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局部重力异常和区域重力场,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选择过骑田岭、香花岭等地区典型剖面,通过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得出花岗岩体的形态与侵位特征,得知大型花岗岩体下底延深不超过25km,其侵位机制大多受深大断裂控制,说明南岭花岗岩侵入体属浅源型。

    2013年01期 v.1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高精度磁测在沉积型磁铁矿区的找矿效果

    余越星;罗润林;张艳国;高柱;

    沉积型磁铁矿脉特点是矿脉宽度小,品位低,综合磁性不均匀。通过对已知矿体进行剖面测量,证明高精度磁测的有效性,对野外实测数据进行日变校正、正常场校正、高度校正、水平梯度校正,化极、向上延拓、求取垂向二阶导数,以及对实测磁异常剖面进行人机对话反演等处理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次高精度磁测工作查明了矿区内磁铁矿(化)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大致埋深情况,圈定了几个有价值的磁铁矿(化)体靶区,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2013年01期 v.1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高精度磁法在江西永吉地区磁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聂文昌;周栋良;黄临平;

    结合江西省永吉地区高精度磁测,对磁异常进行分析,给出地质解释和初步结论,并结合地质资料,查明区域控矿地质条件和构造。运用综合信息进行成矿预测,针对其中一个剖面进行向上延拓推断解释,成矿远景区初步的预测,发现高精度磁测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是明显的。

    2013年01期 v.1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STFT与FIR在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何腊梅;王宇航;

    航空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快速普查良导电金属矿的航空物探方法,由于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探测范围大等优点,已经在国内外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二次场与源无关且反映地下介质的特性,所以主要针对二次场进行处理和解释。但二次场的有效能量较弱,因此常常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以至降低了后期的处理和解释精度。为此,寻求合适的滤波或去噪方法抑制其噪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分析去噪前后二次场信号的时频特性,为航空瞬变电磁信号去噪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提供依据,并及时评价滤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TFT对航空电磁数据处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2013年01期 v.10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巷道围岩失水特征电磁法测试与分析

    苏园鹏;张平松;吴荣新;

    淮南矿业集团西部泊江海子煤矿3-1煤层顶板砂-泥岩层遇水易发生泥化,其巷道支护受到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易造成巷道支护的失效,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论文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对矿井+803.5m水平辅助运输石门掘进巷道的围岩含水情况进行探测,并分析了围岩断面的电性特征。动态测试结果表明,该巷道围岩的电阻率呈逐渐变大趋势,围岩持续失水使得巷道条件得到改善。同时该探测方法也可为类似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2013年01期 v.1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时间域瞬变电磁法重叠回线装置剖面测量异常表示和判读

    刘松;赵俭文;严易会;黄明景;黄波;

    采用时间域瞬变电磁法重叠回线装置剖面测量,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和较强的分辨能力,在高阻围岩条件下几乎没有地形引起的假异常,在电阻率相对于围岩较低的隐伏金属矿体中可探测到明显的V/I高值异常,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但对异常的表示和场源体的判读需要不断深化,结合黔西北赫章县地区亚都隐伏铅锌矿的TEM勘查实例,对异常的表示和判读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2013年01期 v.10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井地密集阵列三维电阻率/极化率观测方法的理论模型研究

    农观海;黄俊革;高文立;林振洲;

    阐述了井地密集阵列三维电阻率/极化率观测系统及观测方法,并采用有限单元法正演相关模型,分析其二维断面和三维空间异常特征。二维与三维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异常形态对比表明,井地密集阵列三维电阻率/极化率观测系统在提供大量的观测数据前提下,三维显示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异常可以有效探测地下地质体位置、电性;通过对不同地质模型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为金属矿勘查中的井中激发极化技术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013年01期 v.10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水淹层测井评测方法在鄯善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王娜;句振伟;王汉军;职玲玲;徐锐;

    油层被水淹后,油层的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特征、核物理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同时不同的注水量,注水矿化度、地层性质都会使储层测井参数发生变化。本文对水淹机理实验研究,并结合测井静态和动态资料,寻找反映水淹层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不同水淹程度的标准,定性,定量识别划分油水层和水淹层,从而找到适合鄯善油田的水淹层识别方法,并在油田二次开发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2013年01期 v.1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示踪相关流量吸水剖面测井技术

    王中涛;秦民君;李文忠;鲍广泉;张杰;戴家才;

    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而言,因受地层条件、射孔完井工艺、套管技术状况、井眼状况及同位素特性等的影响,造成注入剖面测井解释精度降低,大大降低了对注入井注入剖面评价的准确程度。如何克服各种测井方法的局限性成为吸水剖面资料解释的关键所在。示踪相关流量测井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的吸水剖面测井方法,该技术要求示踪剂配制液达到很好的悬浮性、流动性、携带型和稳定性,以保证示踪剂无论是点射还是连续释放都能在注水井中均匀不沉降、扩散小、不沾污油管、套管和井下工具,可以直观地反映吸水剖面资料。本文剖析了示踪相关流量吸水剖面测井原理,并就其测井工艺及测井资料解释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2013年01期 v.1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地-井断面IP正演模拟研究

    张艳国;吕玉增;刘正;赵洪鹏;

    地-井方位IP观测的数据量有限,不能进行精确反演解释,而地-井断面IP可获得相对较多数据,使异常的定量解释成为可能。采用三维有限数值模拟技术,对两例地电模型进行地-井断面方式模拟计算,对正演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解释,结果表明在数据量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对地-井IP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井旁盲矿体的信息。

    2013年01期 v.1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及应用

    庄祖垠;麻志国;王志亮;王征;

    常规的NMO技术是在假设地层各向同性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真实的地层却是各向异性的,如果用常规的NMO技术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势必会影响数据的成像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对不同海域大偏移距地震数据进行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的应用,从对比该技术与常规NMO技术得出的道集和叠加剖面上看,该技术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论证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层各向异性带来的问题。

    2013年01期 v.1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 大功率激电在福建建宁某铀矿勘察中的应用

    罗强;金和海;龚育龄;

    通过在福建省建宁县均口火山岩盆地某铀矿床区开展的大功率激电测量的资料分析,揭示了构造深部区域铀矿化密切相关的金属硫化物所形成的二维断面电性异常特征,圈定铀矿化赋存的有利部位。结果表明,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不同走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主构造旁侧的次级构造、裂隙群或接触带部位,其电性特征表现为中低阻、高极化或中低阻、极化率梯级带。

    2013年01期 v.1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非一致性采集资料地震振幅属性分析

    阳和华;桂志先;汪勇;谢晓庆;王柱华;

    油气藏开发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流体置换的过程,这就为非一致性采集资料地震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gassmann方程,详细地分析了流体替代时储层物性参数(地震波速度,密度,泊松比等)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孔隙度变化地震地质模型。最终对该模型所提取的振幅类属性进行优选技术处理,找到了适合本工区的两种敏感振幅属性,为准确预测目的储层段剩余油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2013年01期 v.1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张京思;王明臣;李瑞;

    应用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目标工区进行有效的储层流体识别。在无井或少井区,通过对叠前道集进行反演求得不同弹性物理参数,得到可以对油气进行识别的AVO强度剖面,进行储层内流体的预测工作,并用已知钻井资料进行验证。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减少了已知钻井资料的约束,而用较多的井资料来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在砂体预测,平面展布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从而为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使无井区域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类似区块的储层预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3年01期 v.10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提高黄土塬地区地震波激发质量的几点认识

    卢湘鹏;

    黄土塬地区表层黄土厚度达0~400m,土质疏松,纵横向变化剧烈,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严重,干扰波发育,记录信噪比极低,给地震数据采集尤其是地震波激发环节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被认为是世界级难题。通过在长武黄土塬区进行地震波激发技术攻关,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巨厚黄土塬地区在含水黄土层中或在速度1500~1800m/s层中采取单深井激发,能够有效保证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黄土塬地区的激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使用的60m"超深单井"在黄土塬地区开了个先河;"超大基距"组合井打破了"标准"爆炸半径理论的限制,丰富和发展了黄土塬地区勘探理论认识;黄土结核的突破使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013年01期 v.1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瑞雷面波勘探法的资料处理与解释

    徐元璋;高桥松;

    瑞雷波常称为面波。瑞雷面波勘探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浅层工程地球物理新方法。瑞雷面波勘探法最基本的理论是其频散特性。当介质为半无限弹性介质时,在自由空间和弹性介质分界面上将会出现一种波,这就是瑞雷波。面波勘探法主要有稳态法和瞬态法,两种勘探方法的区别在于震源不同,前者是以一单频率的瑞雷波来获取速度曲线,而后者需要分析叠加在一起的瑞雷波。两种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相同,但实现的技术路径截然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2013年01期 v.10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基于K-L变换的微地震资料去噪的分析及应用

    张旭亮;桂志先;王鹏;毛庆辉;曾隽;

    在我国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大量未动用的油气储量大部分集中在低渗透储层中,压裂是改造低渗透储层的有效手段。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可对压裂过程和压裂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虽然微地震信号与天然地震信号具有很大的类似,但由于实际收到的微地震信号,尤其是微地震监测资料信噪比是相当低的。在微地震监测过程中,去除微地震信号的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以提高微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处理步骤。本文将利用K-L变换从多道微地震记录中提取微地震信号,去除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

    2013年01期 v.1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研究

    吴东国;刘百红;孙成龙;

    详细阐述了以PP波和P-SV波为基础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原则,并从采集参数论证和观测系统选择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与常规纵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设计的不同。以此来说明如何在纵波勘探采集设计基础之上进行转换波采集设计或者联合采集设计,从而使三分量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不仅能像常规纵波勘探那样能记录反射纵波,还可以采集转换P-SV波。

    2013年01期 v.10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薄储层预测技术在胜利探区的研究与应用

    张娟;

    随着胜利油田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薄储层成为重要的勘探方向之一,但其预测也一直是个勘探难题。因此针对其识别,开发了多元线性回归薄储层预测技术,研发了油藏表征系统软件。该方法在多种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厚度与伪熵、混沌等优势地震属性间最优化定量计算关系,刻画了薄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趋势,进而掌握储层厚度分布特征。在阳信洼陷沙一段滨浅湖薄层砂体预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较好地反映了生物灰岩储层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对胜利探区其它类型的薄储层油藏勘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2013年01期 v.10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套后成像测井仪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范文同;刘冬妮;陈胜;蔡德洋;王华伟;田隆梅;王志民;

    塔里木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埋藏普遍偏深,深井、超深井钻井工艺复杂、套管柱结构多样,如何准确检测套管磨损和评价固井质量,是测井工程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油田引进了最新一代的套后成像测井仪Isolation Scanner,该仪器通过脉冲回波测量和挠曲波衰减测量,可对套管磨损、套管居中和固井质量情况进行定量评价。本文介绍了该仪器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情况,通过实例分析认为该仪器应用效果良好。

    2013年01期 v.10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矿井工作面地质异常精细探查方法技术研究进展

    程刚;张平松;吴荣新;郭立全;

    煤层工作面内部结构及构造条件对生产影响巨大,利用地球物理手段对工作面内地质异常精细探查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国内外矿井工作面精细探查方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地震类、电法类、电磁法类等精细探查方法技术的应用发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不足与改进思路,提出了矿井工作面精细探查方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3年01期 v.10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赵晓博;

    利用地质雷达准确检测隧道衬砌中存在的各类病害的位置和规模并据此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对于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二衬厚度的拾取、钢筋网和钢拱架的识别、脱空异常和衬砌后回填不密实异常的雷达检测图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于正确分析地质雷达检测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13年01期 v.10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综合物探技术在邯郸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

    刘振华;李世峰;杨特波;齐朝华;牛永强;

    以往根据大地地温平均梯度划分,邯郸地区一直被作为非地热异常区而没有被重视,致使地热研究程度低。本文以邯郸汽贸城区的地热资源勘查为例,主要利用重力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综合应用,说明此综合物探技术在实现对地热存储条件和热储空间分布的勘查与有利地热井区预测的综合效果。该方法充分利用重力法对基底构造平面异常的显示优势和电磁法对剖面构造异常的刻画优势,从而形成对地热异常体的三维显示与定位。最后,讨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今后地热勘查新突破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内容为邯郸地区进一步开展深部地热开发提供了依据,也对丰富地热勘查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013年01期 v.10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综合物探法在地基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刘垒;雷宛;蒋富鹏;陈思宇;喻汶;

    物探方法由于其高效、无损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场地地基土的勘察中。然而,由于单一物探方法的限制,综合物探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以高密度电法与地震反射波法为例,在介绍其方法原理与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两种方法的综合对比分析,最终获取工区覆盖层、基岩面等地质构造情况,综合评价工程区域的地质分布情况,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2013年01期 v.10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TRT及钻探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某矿山的应用

    孙天学;郝进喜;牛军新;文孝贵;

    阐述了TRT(Tunnel Reflection Tomography)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TRT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探测方法。通过TRT及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某矿山的应用,总结了TRT图像的地球物理特征及相应的钻探布孔原则,摸索出了适合该矿山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2013年01期 v.1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