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AMT中多极化层的IP效应影响研究

    徐汶东;车业军;

    以Cole-Cole模型作为IP效应极化模型,研究了CSAMT中存在两层极化层时IP效应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并与一层极化层时IP效应产生的影响作了对比。IP效应对视电阻率幅值和相位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中低频段;两层极化层和一层极化层对视电阻率曲线形态的影响十分相似,其主要差异在于影响程度的大小上;指出在Cole-Cole模型参数的某些取值范围内,难以区分IP效应是一层还是两层极化层引起的。

    2012年05期 v.9 51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突出尖锐边界的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方法

    王皓;于鹏;向阳;

    在高密度电法等工程地球物理实践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如最小二乘等光滑反演手段,对其它反演方法及先验信息的利用考虑得较少。本文针对地下电性异常存在尖锐边界的地质体,将传统最小二乘光滑反演和不常用的迭代重加权尖锐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针对性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在解决该类地质问题时通过采用合理的反演手段和方法,可达到增加反演精度,突出电性目标和便于地质解释的目的。

    2012年05期 v.9 516-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铀矿勘探中的应用

    郭晶;汤洪志;王蔚;

    EH4技术是基于电磁原理的地球物理测深手段,该方法在探测地下构造方面优势明显。本文介绍了EH4的方法原理,以及在洪兰—神山头地区铀矿地质调查项目中的应用。本次工作采用人工源,只进行标量测量。此次EH4的测量结果,清晰地反映了构造的倾向、倾角等产状信息,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有效依据。

    2012年05期 v.9 522-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地下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二分搜索算法

    刘俊;杨海燕;林云;

    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的求解方法是地下瞬变电磁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二分搜索算法在井下资料处理中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将地面瞬变电磁法二分搜索算法引入至地下,并采用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全空间感应电动势随着电阻率增大具有单调递减规律,满足采用二分法求解的前提条件;全区视电阻率二分搜索算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与全空间电阻率的最大误差仅为0.032%,且计算过程稳定、快速,单测点计算仅需十几秒钟便可获得唯一解。研究成果将为地下瞬变电磁法资料解释提供更多参考。

    2012年05期 v.9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大地电磁(MT)法在深部矿产勘探中的分辨率探讨

    夏时斌;闵刚;邱林;张中;

    面对固体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展第二深度(>500m)找矿迫在眉睫,大地电磁(MT)法勘探深度大,受高阻屏蔽小,在深部找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某矿区实际地电模型为例,利用成都理工大学开发的MTSoft2D软件对其进行正演模拟和occam反演计算,探讨大地电磁法对地电模型中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为MT法在深部矿产勘探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2012年05期 v.9 5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对比研究

    梁宏达;

    大地电磁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地应用于勘察实践中。在野外大地电磁勘察资料解释的重要手段是大地电磁反演,反演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解释结果的正确与否。本文研究对比4种目前常用的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即BOSTICK反演、RRI反演、OCCAM反演和NLCG反演,分析4种反演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大地电磁正演模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4种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直观上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对比。

    2012年05期 v.9 537-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综合物探方法预测松散含水层涌水量技术研究

    武毅;刘国辉;潘和平;昌彦君;查恩来;

    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引入综合物探技术,分析松散含水层的地球物理参数的响应特征,结合水文测井资料估算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对地面物探相关参数的校正,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技术,建立了松散含水层涌水量预测模型。通过示范区涌水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抽水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2012年05期 v.9 54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和研究

    王红兵;

    岩溶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体,其对工民建各方面质量安全影响很大。高密度电法作为岩溶勘察的一种常用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高密度电法受地形和接地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其装置类型较多,资料解译复杂;高密度电法探测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逐条加以分析和总结,提出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时合理的装置模式,正确的数据采集模式,合理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模式;最后根据某铁路路基工点探测实例验证并得出结论。

    2012年05期 v.9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瞬变电磁法在布尓加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郗昭;贺建国;雷阳;

    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由煤矿采空区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已成为危害矿山及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对未知采空区的探测意义重大。简要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探测采空区的地球物理前提及装置的选择,通过实例说明在砂岩工作区运用该方法对采空区进行探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2012年05期 v.9 55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CSAMT在煤矿水文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余永鹏;丁占平;张红亮;梁鹏;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 Method,CSAMT)以其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金属矿勘查、石油勘查、工程地质勘查领域。应用该方法在宁夏宁东煤田某煤矿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成功圈定出古近系-基岩分化带含水层的相对富水区,并对断层的导水性进行了评价,井下钻探验证结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2012年05期 v.9 560-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VTI介质交错网格FCT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张省;何兵寿;王玉凤;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是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和传播机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常规有限差分技术,当采用大网格对计算空间进行差分离散时会出现严重的数值频散问题,降低了计算精度。通量校正(Flux-corrected transport method,FCT)技术能够有效压制粗网格情况下有限差分的数值频散。本文研究了具有垂直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VTI)介质的交错网格FCT有限差分技术。首先从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给出了该方程的高阶有限差分法格式及稳定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波动方程正演过程中的数值频散FCT压制技术,二者结合实现了该方程的高精度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同常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不额外增加内存需求,少量增加计算量,但可有效压制VTI介质中弹性波动方程正演的数值频散现象。当采用大网格进行数值模拟时,本文方法明显提高了波场模拟精度。

    2012年05期 v.9 565-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Hilbert变换地震波主特征参数误差分析

    孟凡顺;李洋森;张杰;王涛;

    复数道分析技术出现使地震勘探由构造解释向构造岩性解释和储层预测跨进了一步。而主特征参数是指在时间频率域提取的可表征反射波主特征或频谱特征的地震动力学参数,是对三瞬参数处理的改进,突出反映岩性组合性质的特征值,本文在Hilbert变换提取三瞬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主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并分析了影响主特征参数计算精度的因素和寻找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达到增强该方法解决地震勘探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对油气预测和油藏综合分析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012年05期 v.9 572-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征稿简则

    <正>本刊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长江大学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程地球物理类专业学术期刊。为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加强本刊在国内外的学术辐射,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欢迎地球物理学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人投稿。1.稿件内容:本刊主要刊登工程、环境地球物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重磁、地震、电磁法、地质雷达、核磁共振等方法的应用新成果;工程勘察(尤其是国家重大、重点工程)和环境勘察中的新技术新成果;GPS、GIS、RS技术应用新方法新领域;地球物理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和反演方面的新进展;以及适用于工程和环境领域的地球物理仪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稿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2.稿件要求:来稿应符合科技论文著作要求,论点明确、论证严谨、

    2012年05期 v.9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古河槽勘察中的地震勘探效果探讨

    潘晓刚;

    古河槽勘察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介绍了在某水电站勘察工作中,采用地震折射波法,对古河槽覆盖层厚度、古河槽的宽度和走向进行了测试的工作实例,详细介绍了地震折射波法的工作布置,针对古河槽特殊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勘探效果,为地质专业和设计专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2年05期 v.9 578-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高密度双谱分析技术在LSH深水地震资料中的应用研究

    陈瑜;李添才;申跃勇;方中于;刘金朋;

    深水区的地震资料是采用长排列拖缆采集的,工区面积大,速度变化敏感,各向异性明显,传统人工速度分析技术不能满足工区的勘探开发需求,经研究,采用CGGVeritas的高密度双谱分析技术可以较好解决动校正问题,高效率高品质,提高了LSH深水地震资料的速度精度和密度,在全区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2年05期 v.9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 胶莱地区地震勘探安全距离研究探讨

    李云伟;

    近年来,随着勘探精度的提高,勘探要求的加强,给地震勘探激发点位与障碍物距离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地选择井深、药量与安全距离,将很好地平衡安全和勘探质量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距离影响因素以及地震安全距离理论基础,然后以胶莱地区为例,介绍了胶莱地区近地表条件,并根据建筑物允许的振动安全速度参数,利用实际试验资料统计计算出胶莱地区不同激发介质的相关系数,以及不同药量井深安全距离,应用到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该方法的研究探讨为地表复杂城区地区的施工中井深、药量、安全距离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2012年05期 v.9 587-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利用多道面波勘探技术调查路基岩溶地质条件

    林承灏;张平松;郭立全;吴荣新;

    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近年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简要介绍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合福高铁某段路基强风化钙质页岩中初期岩溶注浆效果进行评价。选取合适采集参数并利用f-k法和相位差法联合提取频散曲线,解决了岩体破碎等不良地质条件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纵、横向分辨率。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强风化路基岩溶地质调查中应用效果显著。

    2012年05期 v.9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瑞雷波频散曲线的分模态提取与联合反演

    刘志友;李子伟;钟明峰;

    瑞雷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具有频散特性,利用地震记录中的面波信息,提取面波的频散曲线,反演可以建立近地表的横波速度结构模型。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地质模型,理论合成面波地震记录,研究了频率波数域中面波频散曲线的分模态提取,并利用等厚分层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方法对面波各模态的频散曲线进行了分模态反演和联合反演。反演结果表明:瑞雷波基阶频散曲线的浅层(<10m)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最好,一阶高阶频散曲线在15-30m的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最好,联合反演在整个深度范围内都可以很好的吻合理论模型,且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要低于分模态反演。

    2012年05期 v.9 600-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页岩气储层矿物组分测井分析方法

    侯颉;邹长春;杨玉卿;

    页岩气藏一般发育在暗色泥页岩、高碳泥页岩及其间所夹砂质、粉砂质岩类地层中,页岩气储层识别与划分以及矿物组分计算,是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关键内容。目前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一般采用常规测井、元素俘获能谱测井(ECS)、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和岩性密度测井等资料来计算页岩的矿物组分。它们不仅为页岩气储层矿物组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对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2年05期 v.9 60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大港油田盐水泥浆测井影响分析研究

    白松涛;李东平;万金彬;王娟;冯俊贵;

    结合歧北斜坡地区的地层水性质,借鉴多口盐水泥浆井的测井资料及试油结果,利用泥浆侵入后非储集层比储集层更能准确反映地层信息,提出通过建立储集层深浅电阻率与邻近非储集层段电阻率的相关关系以及储集层径向电阻率差异的方法识别流体类型。在建立地区盐水泥浆井的油气识别图版标准的基础上,将电阻率比值法评价储层流体实现软件模块化,并挂接到Lead3.0软件上进行应用。

    2012年05期 v.9 61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武汉地铁矿山法施工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唐霞;袁杰;左昌群;崔丽莎;李红党;

    选择合理的隧道净距值是小净距隧道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武汉地铁二号线矿山法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净距条件下,后行洞施工时,先行洞围岩的力学及变形发展规律,通过分析中夹岩受力、地表沉降、拱底隆起和拱顶沉降这四个重要指标与净距的关系,综合分析确定满足安全与经济的合理净距取值,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2012年05期 v.9 619-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基于虚拟三角网与坡度滤波的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的研究

    宁亚飞;吴笑天;张海涛;徐巍;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术由于其在数据获取和处理上的高度自动化,正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地形数据的获取。LIDAR数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生产DEM的数据源,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DEM数据是机载激光雷达最为直接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虚拟三角网与坡度滤波相结合处理LIDAR点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将虚拟三角网的概念用于LIDAR滤波,避免了LIDAR点云内插或者平滑造成的信息损失。在虚拟三角网中进行初始地面点的选取,再由初始地面点生成的初始表面模型,通过坡度滤波可快速提取地面点。

    2012年05期 v.9 624-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俞政;徐景田;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引入边坡监测,既可得到整个滑坡体的概要特征,又能提高监测效率。PPP-BOTDA(Pulse-Pre-Pump 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iysis)通过改变泵浦光的形态,在测量的脉冲光发出前,增加一段预泵浦脉冲波来激发声子以达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应变测量精度。本文主要介绍PPP-BOTDA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野三河边坡中。同时,在边坡变形的关键部位安装北京基康BGK4420-25裂缝计,获得关键裂缝位置的应变信息,两者结合可获取边坡较完整的信息。

    2012年05期 v.9 628-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改进的极坐标法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陈威;高伟;徐猛;沈长江;

    伴随着高精度智能全站仪的推广,智能全站仪的监测方案逐步被用于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对于狭长区域复杂环境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常规的监测方案存在着相应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极坐标法。该方法引入对比设站和数据后处理,可更加充分地发挥智能全站仪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优势。通过在某基坑监测中的应用,发现该方法在工作基点突变(累计变形超限)时能更加实时的获取变形体的监测数据。为基坑的水平位移监测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动态控制框架。

    2012年05期 v.9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简介

    <正>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创建于1957年,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一支技术先进、方法齐全、装备精良、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资源勘查和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2年05期 v.9 640-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