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前伟;柴新朝;陈德鹏;
直流电阻率法是浅层水文、工程、环境、考古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探测领域的重要手段。地下目标体多表现为三维电性结构,因此,需要对直流电阻率法的三维正反演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利用阻尼型高斯牛顿法的三维直流电阻率反演方法,在迭代的过程中,避免了直接计算偏导数矩阵,而只需计算偏导数矩阵及其转置与任一向量的乘积,同时结合预处理的共轭梯度法求解模型修正量,节省了内存存储量,加快了反演速度。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反演结果与实际模型吻合的很好。
2012年04期 v.9 37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刘俊峰;邓居智;张志勇;陈辉;
在电性源电法勘探中,发射端通常需要布置接地的长导线,同时需要确定供电电流的大小。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导致供电电流太小。因此需要了解如何布置接地电极才能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本文从满足的稳定电流场理论出发,将大地视为半空间均匀无限介质,在计算不同形体接地电极的接地电阻的基础上,分析了接地电阻的影响因素,总结和提出了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2012年04期 v.9 380-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梁德贤;翟培合;王莹;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而三维高密度电法勘探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原理,对三维高密度电法的工作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即它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而且重点介绍了三维高密度电法的数据反演方法,得到了电阻率的三维数据体。结合实例,运用切片技术,将得到的三维数据体进行横向、纵向任意切片。揭示了该技术具有采集数据量大、能够进行切片处理、直观立体地展示富水区域等优点,从而更好地为矿井水灾害防治服务。该技术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需投入大量研究。
2012年04期 v.9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王粤;龚育龄;
为了完成对某隧道起始路段的岩层划分以及土石方量估测,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其进行探测,运用合理观测方式,结合高密度反演软件处理解释并且对其探测结果采用少量钻孔进行验证。通过探测为该路段土石方开采提供了依据。相比其他方法而言,高密度电法具有有效、快速、准确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好方法。
2012年04期 v.9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李晓晨;杨淼鑫;刘冲;陈小红;张恩嘉;
在大地电磁勘探中,当地下近地表出现电性不均匀体时,使相邻测点的视电阻率发生较大变化,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会出现虚假的陡立深大断裂或垂向大延深的异常体,产生静态效应。为解决大地电磁中静态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EMAP处理方法,通过对在测点距、测线长度和滤波系数不同情况时的MT正演模拟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证明EMAP处理方法对静态效应校正的有效性。
2012年04期 v.9 394-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王善勋;杨文锋;张卫敏;王备战;
从煤矿采空区的危害和探测的现实意义出发,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探测原理及在国内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现状。根据生产中常遇到的采空区及一般电性异常表现对采空区做了归纳分类,总结了采空区的一般定位解释方法,并通过生产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实用和有效性。文章旨在为今后煤矿采空区探测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2012年04期 v.9 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张昌达;
评介了若干物探技术的惊人的或革命性的进展,这些进展是航空重力张量测量,航空时间域电磁法系统(特别是直升机时间域电磁法系统),航空磁力全张量SQUID梯度仪系统以及高温SQUID在地面时间域电磁法(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
2012年04期 v.9 406-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刘双;刘天佑;曾琴琴;
根据磁异常确定磁性体上顶埋深是磁法勘探中寻找磁性物体及磁性矿床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总结了4种用磁异常确定磁性体上顶埋深的反演方法,它们是切线法、欧拉法、功率谱法、磁化强度成像法。本文首先将这4种方法用于板状体模型的反演,反演深度与板状体实际深度一致。然后,将它们应用于青海省尕林格矿区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的反演解释,以勘查被广厚的第四纪砂砾沉积覆盖的磁铁矿,取得较好找矿效果。
2012年04期 v.9 413-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钟明峰;刘志友;马文文;
井中三分量磁测不仅可以发现远离钻井的强磁性矿床,也能用来发现与强磁性矿物共生的磁性较弱的稀有金属矿床,已经成为矿山深部找矿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别里塞北和喀雅克登地区的三分量磁测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再结合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地下矿床的位置。通过研究得到三分量磁测数据解释的矿层与地质编录资料吻合较好;对三分量磁异常数据的处理解释,确定了别里塞北工区井底盲矿体和井旁盲矿体。
2012年04期 v.9 419-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王金海;孟军海;霍成胜;赵勇;
环境磁学是20世纪80年代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及磁学的边缘科学。它通过研究磁性矿物在环境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组合的规律,根据物质在磁性特征上的联系及其反映在环境上的内涵,探索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作用、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影响,揭示环境变化过程和机制。由于环境磁学具有快速、高效、经济以及对样品无破坏性等优点,近些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采用的方法及涉及到的参数繁多,很容易混淆,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磁学涉及的参数及其基本物理含义,为应用环境磁学解决气候、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参考。
2012年04期 v.9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李枝文;宋伟;肖柏勋;胡万利;张钊;
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与小波变换是广泛运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基本重要变换,希尔伯特变换能有效提取复杂信号中的"三瞬属性",即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瞬时频率,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可以进行信号奇异性检测。本文尝试将希尔伯特变换与小波变换配合使用,在瞬时相位的基础上进行小波分析,将此处理方法应用于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中,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实例,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2012年04期 v.9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聂昕;邹长春;杨玉卿;肖昆;黄兆辉;
测井技术在页岩气储层力学性质评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声、电成像以及阵列声波等测井方法可以进行页岩气储层的地应力、岩石力学参数分析。通过地应力和岩石力学参数的分析,可以指导水平井钻井方向、压裂作业方式的选择,并且监控及评价压裂效果,为提高页岩气储层产量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总结了声、电成像、阵列声波等几种测井方法在页岩气储层力学性质评价方面的应用及意义,并分析了各种测井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说明了结合这几种测井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力学性质。
2012年04期 v.9 43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蔡德洋;章成广;信毅;陈伟中;
地层孔隙度的准确计算是储层综合评价与预测、储量计算、产能评估的基础。矿物含量与岩石骨架密度紧密相关,因此可以根据元素俘获谱测井所得到矿物成份及含量来计算岩石骨架值、识别岩性,并结合密度测井重新计算储层的孔隙度,进而判别裂缝的有效性。通过在大北克深地区孔隙度计算、裂缝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该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2年04期 v.9 440-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杨怀杰;
通过对CCSD主孔100~2000m井段变质岩测井资料以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一套用Fisher判别变质岩的二级模型。利用100~1000m井段的岩性测井资料建立模型,对1000~2000m井段的岩性进行识别,一级大类变质岩的识别准确率为89.68%,二级片麻岩的识别准确率为92.96%,二级榴辉岩的识别准确率为84.38%,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单一的识别方法相比,提高了准确率。
2012年04期 v.9 445-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范姗姗;章成广;郝建华;
由于低渗透储层的成因复杂,导致测井响应解释结果具有多解性,测井识别和评价存在极大的难度。因此,系统地分析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机制、测井响应机理,以及测井评价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A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层测井解释研究,在实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和目的层段可靠的测井信息,建立物性(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和多种进行油气水层解释的技术,突出流体性质的差异,提高对油气水层的识别能力。在实际应用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2年04期 v.9 452-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 黄春梅;杨远;孙付川;
川西Q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作为川西坳陷中深层重要气层系之一为典型的致密碎屑岩储层,具有多层系、多类型、多组合的储集体系特点。该区致密碎屑岩钙质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对地层电阻率影响大,储层物性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特点,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参数误差大,气水纵向上间互分布、横向上邻井对比性差导致气水层识别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根据不同流体在测井响应上的差别,采用综合指数法(FTI)、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图法、正态概率分布法(P1/2)进行流体识别,得到各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6.36%、68.19%和90.91%。综合各因素分析,综合指数法(FTI)和正态概率分布法(P1/2)能达到该区准确流体识别的要求,为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流体识别方法适用性提供了依据。
2012年04期 v.9 458-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 张华;李红立;
井地地震是通过地面激发,井中接收的方式来对目标体进行透视的物探技术,该技术利用地震波走时和能量衰减来反演目标体内部结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井地地震独特的观测方式及其原理,然后建立地质模型,采用射线追踪法计算走时,应用同时迭代重建算法(SIRT)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该算法的效率和精度,总结其优缺点,最后通过某一工程实例的应用效果,表明井地地震方法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2年04期 v.9 463-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韩连生;范广海;贾建军;赵睿;
地下隐伏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生产和人员的安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空区探测,是保障矿山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地震映像法,对鞍山地区某大型露天铁矿进行隐伏采空区探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并经工程钻探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探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同相轴错动、同相轴缺失、能量减弱、同相轴弯曲呈眼球状等异常特征可作为铁矿空区探测的解译标志。
2012年04期 v.9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吴有信;
测井能提供地下介质较准确的岩性参数和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但只局限于井的附近,而地震勘探有较密的横向采样,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敏感。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大面积密集采集信息的优势,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煤层厚度及顶底板的岩性变化,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及对地质问题的研究程度。本文介绍了Strata反演软件的原理和流程,通过实际煤矿采区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资料分析,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之间的解释标准,说明了在岩性描述中的应用与成果。
2012年04期 v.9 473-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卢立波;刘浩;
通过对导航坐标数据进行变换,可以实现Garmin导航仪在航空物探测量的导航应用。首先,对Garmin导航仪和航空物探设备导航系统的导航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造成误差的原因。然后,介绍了一种比较简便的解决误差的改进方案,使得误差控制在行业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定位精度和输入航路点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详细的说明。以实际工作为例,Garmin导航仪应用于航空物探的飞行的导航时,测线的飞行指标的合格率为100%。说明其应用有助于提高飞行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
2012年04期 v.9 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马海荣;蔡林桓;李川;
传统的GM(1,1)模型,只适用于等间距监测数据序列的模拟预测,对非等间距监测序列,一般经过等间距处理或经过复杂的变换计算再建立非等间距模型。针对传统GM(1,1)模型的不足,本文探讨了几种合理且实用的改进GM(1,1)预测模型,并对各种优化GM(1,1)模型和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
2012年04期 v.9 4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林丹;张硕;
大型煤田的建设管理涉及大量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繁多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又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多源性的特点。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有效地进行上述数据的更新、管理和检索,且难以反映各种对象及相关信息之间的空间关系,目前大多数GIS系统只能处理二维数据。针对目前煤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了煤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利用GIS技术将地理信息与煤田数据结合,以ArcGIS为系统开发平台,以Arc Engine和Visual Basic6.0为开发工具,Access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实现了适应大型煤田建设管理具有真三维特点的煤田信息管理系统。
2012年04期 v.9 48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刘少聪;徐鹏;赵启龙;
针对传统GM(1,1)模型中权值的取法,提出了自动寻优定权的改进措施。本文介绍了非等时数据的等时内插理论,原灰色模型改进方法及预测精度的评定。利用Vb工具编写灰色模型自动寻优定权程序,得到最优的预测值,并通过与传统模型的预测值相比较,表明滑坡监测数据的预测预报得到了显著提高。算例结果表明利用此种预测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更适合实际环境需要。
2012年04期 v.9 496-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谭松林;阎瑞敏;
核电厂选址比一般工程选址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由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人的主观影响,很难考虑周全,以至于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钟祥核电站初可研选址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和已有地质资料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适合本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优劣对比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使得选址工作从原来的定性决策变为半定量决策,从而选出最优方案。
2012年04期 v.9 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何文华;
依据水文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孔间电磁波CT和弹性波CT、沿线钻孔地下水位分层观测、岩石化学分析、岩石薄片鉴定等综合勘查成果资料,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CK17+386~CK17+700段的岩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岩溶分布里程自桩号CK17+386至CK17+506,全长约120m;钻探发现溶洞13个、CT探测发现物探异常18个;钻孔见洞率约56.3%,岩溶率7.6%;隧道中和底板下的土洞、溶洞,易造成坍塌,对隧道的稳定和施工安全易产生威胁。
2012年04期 v.9 505-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正>~~
2012年04期 v.9 51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