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岩溶隧道中地质超前预报的综合应用

    阳跃朋;陈秋南;

    六郎隧道位于云南省丘北县腻脚镇、新店乡境内,进口位于腻脚镇腻革龙村,出口位于新店乡牛场坪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下水较丰富,溶洞发育,施工中经常遇见大型溶洞。给施工带来居多不便,结合LTD-2000地质雷达和TSP203-Plus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采用LTD-2000地质雷达和TSP203-Plus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及时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

    2012年01期 v.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层状介质瑞利面波的波形模拟研究

    刘占兴;单娜琳;王少卿;杨志强;

    对地质模型进行瑞利面波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瑞利面波记录特征。在瑞利面波资料解释过程中,对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可以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并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本文首先根据地震波叠加原理,模拟计算3种常见速度结构地层条件下的瑞利面波波形记录;然后分析讨论了不同速度和厚度结构地层的高阶和基阶面波的能量分布和面波波形记录特征,研究结果证明由于地层速度和厚度结构的差异,各阶模态面波的能量分布不同,形成特征不同的波形记录。模拟面波波形能够帮助判断地层速度特征、指导野外施工参数设计等工作。在面波勘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012年01期 v.9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浅层地震勘探在第四纪松散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王彪;陈剑杰;马勋元;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矿区第四纪松散地层进行地层、构造和地下水勘探。通过以反射波法为主,折射波、面波法为辅的综合地震勘探方法较为准确地对勘探区地层进行了划分,结合钻孔勘探,有效揭露了矿区第四系地层厚度及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地震勘探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三大套岩性层,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上更新统地层和元古界基岩层,与钻孔勘探揭露地层基本一致。钻孔K1处地震法解释第四纪地层厚度为240m,钻孔勘探揭露厚度为241.37m,验证了地震勘探的可靠性。

    2012年01期 v.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面波技术在高铁临近既有铁路路基检测中的应用

    陈洪杰;

    高铁在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助推作用,但其对临近既有铁路路基也造成巨大的影响。瑞雷波法在分层介质中具有频散特性,以及瑞雷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密切相关,为铁路路基的病害探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利用瑞雷面波法对高铁临近既有铁路路基勘探,并作出评估,为其在高铁临近既有铁路路基病害的确定、整治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介绍铁路路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在既有铁路路基勘察中的优势及方法原理,并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12年01期 v.9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含油饱和度对纵波速度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李洁;李书光;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是勘探地球物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为了研究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对纵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对5块天然岩心及2块人造岩心样品进行了油驱水情况下弹性波速的测量,给出了纵波速度随含油百分比变化的拟合公式,并讨论了含油饱和度变化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及含水饱和度的减少,纵波速度有上升的趋势;孔隙度越小的岩石,纵波速度越高,纵波速度随含油饱和度变化的幅度就越大。

    2012年01期 v.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研究

    黄迎雪;代金芝;黄鹏;

    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属性分析研究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的数据采集软件也未提供一个定量分析评判的标准。本文从炮检距分布合理性的定量化判断及其观测系统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出发,提出了采用面元内相邻炮检距的变化率来判断最大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炮检距变化的方差最小化作为观测系统参数优化选择的目标函数,在一定程度和部分环节上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2012年01期 v.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时频分析技术在地质薄层识别中的应用

    许平;雷芬丽;黄凤林;黄世强;

    时频分析是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有效方法,将一维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映射到二维时频平面上,获得信号的时频分布,清晰地描述了信号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模拟信号的广义S变换,分析信号的时频分布特征,并建立正演模型,运用广义S变换提取正演模型的单频剖面。利用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提取某工程项目实际地震资料的单频剖面,从而有效识别地质薄层。

    2012年01期 v.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基岩裂隙地下水综合勘查技术模式

    金红;王生力;武毅;

    针对基岩山区特殊的地形以及复杂的地质情况下找水成功率不高、工作效率极低的特点,通过选择IKONOS高空间分辨率图像为数据源进行线性构造解译、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以及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形成集遥感、水文地质、综合物探为一体的多参数、多方位的勘查技术模式,经过在保定西部太行山区的多处应用,验证了勘查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的高效性,为山区基岩裂隙地下水的有效勘查提供了一种综合勘查技术模式。

    2012年01期 v.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

    <正>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了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在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通过著录参数文献就能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

    2012年01期 v.9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激电法在辽宁省烟房子地区银铅矿勘查中的应用

    李洪嘉;董军;闫绍波;殷智武;

    物探设备及方法不断革新、进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类找矿项目当中,尤其是深部找矿项目,物探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要探矿方法。而综合物探方法进行综合物探勘探,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找矿靶区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找矿的成本风险。辽宁省烟房子地区银铅矿勘查为辽宁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方法指导找矿方向。物探推断成果与钻探结果基本吻合。

    2012年01期 v.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基于Canny理论的磁场源边界检测

    朱黎明;王水强;雷文敏;

    将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与磁场资料处理中导数滤波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理论的磁场源边界检测方法。利用归一化水平导数的垂向导数方法作为边界增强方法对Canny算子进行改造,在保持了Canny算子原有的定位准确,信噪比高等优点的基础上,提高了Canny算子在提取磁场源边界的适应性和准确度。通过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012年01期 v.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矿井瞬变电磁法在超前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张军;赵莹;李萍;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井下运用的基本原理和该方法在巷道超前探测上的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论述了矿井瞬变电磁技术在探测巷道掘进头前方水的有效性,总结了矿井瞬变电磁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通过实例证明瞬变电磁法可以很好地满足矿井巷道超前预测、预报的要求。在实际工程勘探中,该方法可以准确反映出巷道前方地质体的空间特征,为矿井防治水害提供了依据。

    2012年01期 v.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综合物探方法在高速公路岩溶塌陷探测中的应用分析

    邓凯;沈云发;张玉池;

    石灰岩广泛发育的地区,岩溶塌陷是威胁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隐患。单一物探方法在准确探测塌陷形状与位置时面临较大困难,结合多种物探方法准确定位塌陷是一种有效快速的物探工作方式。本文以全兴高速公路K50+825m段为例,论述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塌陷勘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结合高密度电法及浅层地震波勘探可有效查明塌陷区内地层结构、岩溶破碎带,并划分出塌陷区范围。

    2012年01期 v.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地磁2.5D剖面反演在西藏某磁铁矿区的应用解释

    胡丰产;蔺佳斌;赵诚亮;赵敏;

    高精度磁测是一种直接寻找磁铁矿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磁法存在纵向分辨率低的缺点,浅部磁性变化往往又对磁异常影响很大。本文结合矿区地质资料,依据矿区物性参数、成矿模式,使用2.5D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对矿区内几个典型的磁异常进行定量反演,结合对矿区铁矿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为矿区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2年01期 v.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两套新的线性滤波系数在CSAMT一维正演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黄振宇;尤淼;张健;

    使用Guptasarma和Singh(1997)提出的61/47和120/140两套线性滤波系数,对CSAMT法一维正演中电磁场各分量的汉克尔积分进行求解,其中120/140线性滤波系数是首次应用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正演计算。使用这两套滤波系数对几种常见的地电模型进行正演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多层模型下二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但是在较简单的两层模型下两套滤波系数方案有较大区别,同时说明在数值模拟中通过加长滤波系数并不总是会获得好的结果。

    2012年01期 v.9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积水区中的应用

    王粤;龚育龄;

    探测煤矿采空积水区通常较难,但可以充分利用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地质体反应灵敏和分辨率高的特点,通过精细处理和分析研究,从而有效地探测采空积水区。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中的应用,根据工作区域特有的物性地质条件,结合视电阻率断面图,分析视电阻率断面图,探测出煤矿采空区以及积水区的位置及范围。

    2012年01期 v.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MPI环境的并行算法在瞬变电磁正反演中的研究

    史维;严良俊;谢兴兵;

    针对瞬变电磁法正反演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的问题,将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环境的并行算法应用到瞬变电磁法正反演计算中,对所给一维层状介质模型进行正反演并行算法设计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法对于减少瞬变电磁法正反演计算时间是有效的。

    2012年01期 v.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管道工程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向世明;李永涛;

    地下水长期作用于灰岩裂隙往往使岩溶或破碎带更加发育,形成地下溶洞,给地下管道工程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危险。为了查明地下岩溶的发育情况,根据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β)存在差异,运用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探测地下目标地质体的结构和形状。通过在广西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井间电磁波CT技术可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提供可靠精确的地下地质资料,经钻孔验证,效果良好。为管道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2012年01期 v.9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基于Guptasarma汉克尔变换的频率域航空电磁特征

    肖龙斌;张小慧;孟祥宁;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认为直升机频率域电磁系统最大勘探深度为150m,但这些都是根据实际的勘查经验得出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运用均匀半空间模型,对比了Anderson和Guptasarma汉克尔变换方法,说明Guptasarma方法更优,并基于Guptasarma汉克尔变换方法,推导了不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响应的理论公式,计算了不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响应特征,认为不同装置的直升机频率域电磁系统,探测深度不同,提出对于不同产状的地质体,运用不同的装置进行探测,并给出了不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系统的理论探测深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012年01期 v.9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铁路隧道与桥梁勘查中的应用

    周琛杰;吴文贤;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种以大地电磁理论为基础的物探勘查手段,对于地下岩溶洞穴及富水层等相对低阻区都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以铁道桥隧勘查为实例介绍该系统在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实际应用。

    2012年01期 v.9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 小波分析在地质雷达反射目标提取的应用

    黄航如;程志平;王小龙;常志岐;

    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界面时,产生不同强度的反射。当信号接收到反射子波的时候,会引起幅值的突变,引起信号的不连续。小波分析具有空间局部化性质,能有效地检测信号的奇异点。表现为小波分析系数在信号突变点有系数模极大值。以此能通过阀值处理保留系数模极大值,保留信号的奇异点有效信息。以此特性对小波分析应用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对信号异常点的提取。

    2012年01期 v.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K1区块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预测

    杨广广;宁松华;沈炜;

    针对K1区块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石炭系砂岩平面变化较快,砂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储层预测难点,文章从地震地质特征入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随机地震反演相结合为主要手段,揭示了卡拉沙依组沉积砂体的厚度及平面展布特征,为石炭系储层油气藏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2012年01期 v.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沉积微相随机模拟方法对比研究及应用

    胡望水;熊金红;舒志恒;王珊;成群;田亮;徐博;

    沉积微相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是油气分布主要控制因素,因此沉积微相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在精细油藏描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对沉积微相不同的随机模拟方法的适应性及其优劣进行量化分析和模拟结果真实性研究,本文以低井控、低渗透的吉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与普遍使用的序贯指示模拟两种算法对沉积微相进行模拟。其对比结果表明:在辨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带下,运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在低井控条件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序贯指示模拟结果且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对油田中后期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井间预测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012年01期 v.9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双侧向幅度差异评价裂缝参数在油田中应用

    陈胜;章成广;范姗姗;

    西部油田奥陶系为一套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低,且裂缝发育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空间类型多、变化大,裂缝评价难度大。钻探取心和成像测井资料观察是了解储层天然裂缝是否发育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但成本昂贵。在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裂缝时,双侧向测井具有较强的聚焦能力,对于探测高阻层裂缝特别有效。本文在前人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数值模拟及反演方法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裂缝性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来估算西部油田奥陶系裂缝参数,并将其结果与岩心、成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比检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说明该套估算裂缝参数的方法在该油田奥陶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2年01期 v.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研究白家海构造演化

    潘喻斌;杨飞;熊金红;莫丽丽;雷强;

    平衡剖面是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对解释剖面选用合适的变形机制,将剖面上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原理全部或部分复原成合理的未变形状态的一种剖面技术,它在构造地质、石油地质与勘探、煤田地质与勘探以及盆地模拟应用方面,成为模型解释的重要工具。通过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研究白家海构造演化。

    2012年01期 v.9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质量检测探讨

    李跃华;孙锐;赵灿珠;廖习东;

    首先阐述国内桥梁结构孔道注浆质量的重要性,引入弹性波技术,定性检测桥梁孔道注浆饱满程度。结合工程实例,测试了西北某高速连续刚构桥梁孔道注浆饱满程度,并对所测试桥梁结构孔道注浆异常区域,进行开孔验证。通过验证,表明弹性波技术检测桥梁孔道注浆的准确性,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2012年01期 v.9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 疾劲腾飞的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大队

    <正>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大队成立于1964年4月,原系冶金工业部西南地质勘查局605大队,2000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属地化为四川省直属地勘事业单位。单位注册在四川省人事厅。605大队是一支以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勘

    2012年01期 v.9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