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远元;王家映;
绝大多数地球物理反演问题是非线性问题。近年来,非线性反演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都有了一定的进展,涌现了许多新的反演方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讲座类比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等智能随机非线性反演方法寻优思想之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我们首次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中付诸实现的一种新的非线性反演方法——粒子群反演算法。文中以地震波阻抗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09年04期 v.6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陈清礼;严良俊;付志红;
为了准确获得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对感应电动势曲线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计算了从100秒到0.001秒时间范围内,感应电动势随电阻率变化的变化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感应电动势随电阻率的增大而不具有明显下降的特性。据此,本文设计出了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一种算法:二分搜索算法。该算法对电阻率的可能范围不断进行二等分空间,直到找到一个电阻率,其对应感应电动势与实际观测的电动势吻合。算法直接从感应电动势数据二不是垂直磁场直接计算视电阻率资料。理论数据的计算证明了该算法非常精确,计算的相对误差在0.1%内。
2009年04期 v.6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唐新功;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边地区高精度的数字地形和实测重力资料,采用Airy重力均衡模式,计算出了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32°~43°N,102°~117°E)的重力均衡异常值。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区整体基本达到均衡状态,部分地区处于亚均衡状态,均衡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块特征:东部的平原大部分均衡异常值在20mGal以下,表明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在西部和北部山区多为正异常,大部分地区还存在失衡现象。
2009年04期 v.6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高亮;胡祥云;王卫平;吴成平;
直升机频率域电磁系统在磁性地区的视电阻率填图,长期存在争议。以往方法,通常忽略磁性层影响,并把模型中磁导率以真空磁导率代替。但是倘若勘探地层为高磁性区域(铁磁性矿床或基性火成岩),其磁导率将会导致计算电阻率值升高。为了避免这一影响,必须先确定该地区的磁导率。针对这一问题,从均匀半空间模型出发,推导出电磁响应的理论数值解,采用汉克尔变换,得到不同磁导率,不同感应系数,不同飞行高度以及不同收发距条件下的电磁响应特征,同时分析了磁导率与电磁响应的关系以及飞行高度与电磁响应的关系,为解决磁性地区磁导率反演提供理论基础。
2009年04期 v.6 399-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王林松;王传雷;西永在;周常委;李兆峰;
目前的三分量磁测不同于以往地面磁法勘探中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或是磁异常总场的单一测量,而是同时测量出地磁场的三个分量(Za,Hax,Hay或T,D,I)的矢量测量,增加了来自于场源的信息量,并且三分量磁测数据具有矢量空间性,在图形成像方面可以克服单一分量平面图示的单调性,利用全空间矢量指向,可以提高对场源地质解释的可靠程度。本文基于球体模型来研究磁异常三分量的成像原理及特征规律,进而为研究实际磁源体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正演计算出三个方向分量的数据为三维成像的绘制提供可靠保证,然后在Visual C++6.0的MFC开发环境下,结合OpenGL的库函数进行三维图形的绘制。所编写的绘图软件可提供对应三分量磁力仪测量数据的成像功能,为三分量磁力仪的应用作一些基础性工作。
2009年04期 v.6 404-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王卫平;方迎尧;吴成平;
利用航空电磁法进行岩性构造填图,可以弥补航空磁法对无磁性地层较难划分的问题,并对今后有效利用航空物探进行地质填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2004年内蒙乌达地区1:5000大比例尺的直升机航空电磁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和研究了航空电磁场特征与地层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区地层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划分标志,对该区的地层岩性和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通过与以往内蒙乌达地区地质图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并增加和细化了若干新的地层单元。
2009年04期 v.6 41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 张旻舳;师学明;
电磁波层析成像是一种发展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分为电磁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电磁波衰减系数层析成像技术和电磁波相位层析成像技术,这些方法已广泛用于金属矿、非金属矿、石油天然气、工程地质与水文的勘察。介绍了电磁波层析成像中电磁波走时、电磁波衰减系数和电磁波相位三种层析成像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电磁波反演图像重建技术及其在内外的实际应用现状,对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9年04期 v.6 418-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程飞;王丽萍;
对Dar Zarrouk曲线的原理以及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并且对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后,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处理的结果表明,Dar Zarrouk曲线反演法计算简单,能够在野外进行即时地了解勘探区域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能给室内的精确反演提供比较合适的初始模型,从而能够提高反演的精度。
2009年04期 v.6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邓震;陈超;粱青;张丽霞;
非线性算法在寻找全局最优解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而目前大量用于各种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反演中。利用一种改进型的遗传算法实现了井地磁测资料的联合反演。设计了二度板状体模型,理论模型的试验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利用程潮铁矿区地面、井中的实际资料和解释结果进行了不同干扰情况下的井地磁测资料联合反演,结果表明井地联合反演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其反演方法效果优于地面或井中单独数据反演。
2009年04期 v.6 430-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 宁刚;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造船厂的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地震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分析和解释,作出了地震波探测解释剖面图、覆盖层厚度分布等值线图和基岩埋深等值线图,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9年04期 v.6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 王忠;张志勇;周曲曼;
复杂地表的地震勘探施工设计一直是野外施工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复杂地表工区内详细踏勘,针对复杂地表环境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验点,确定激发参数,合理分布表层结构调查点位,综合分析,最后采取避高就低,避沼泽河流的淤泥带以及避水陆淤泥过渡带等办法,在施工过程中很好的解决了地表一致性差和表层结构复杂这一难题,现场监控剖面波组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高,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2009年04期 v.6 44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 A. Bourezg Belkhir;金振民;A. Boucif;M. Benchouk;
通过对阿尔及利亚东北部Tafna盆地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活动规律、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分析,详细研究了该盆地的地震构造模式。由地震震源机制分析可知Tafna盆主要受到NE-SE的挤压,显示该盆地应力场主要受到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目前Tafna盆地区域构造格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009年04期 v.6 447-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刘海涛;任广智;
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对岩土工程地基进行工程勘察,查明基岩面、地下地质结构和岩性等情况;应用声波测井得到评价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参数,为浅层地震反射提供了速度等参数,二者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对比、修正,提高了勘探精度,准确获知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6 45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肖开宇;胡祥云;
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特征.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对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可以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并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地质学家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本文介绍了利用交错网格差分思想求解波动方程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并在碳酸盐地层中层位判断和相对低速薄灰岩储层中的两个实际地质模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2009年04期 v.6 459-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宋明艺;王立国;
在简述地质雷达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雷达的信号识别在铁路、公路等检测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对地质雷达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及分析。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能有效的判断隧道衬砌厚度、衬砌中金属构件的分布、衬砌缺陷部位以及衬砌结构空洞情况,对隧道衬砌的质量起到监控作用。
2009年04期 v.6 465-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詹少全;沈云发;杨正刚;
EH4成像技术是以电磁原理的地球物理测深手段,该方法对地下地质结构的解析度高,有效探测深度适中,能够较为精确探测矿体的规模、产状、埋深等信息。通过对广西某矿山外围深部矿体勘探的实际应用,发现该区外围深部存在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展示了外围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实践证明EH4技术在老矿山外围深部寻找隐伏矿体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9年04期 v.6 470-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李希忠;朱自强;柳群义;
当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预报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所有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以TSP法长距离探测为主,同时有效地与探地雷达短距离探测相结合的预报方案。通过对邵怀、常吉高速公路的多个隧道的应用研究,此方案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有效科学的指导。
2009年04期 v.6 475-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彭曙光;潘和平;王霁霞;卢松;荆进福;
由于高放射性物质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岩性当中,因此,采用常规的自然伽马测井在储层解释当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误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在自然伽马测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层中钍、铀、钾的含量,结合钻井取心资料,准确估算泥质含量,以进行更加精确的储层分析评价。本文通过对不同岩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分析,讲述高放射性储层的识别方法。以吐哈地区A井为例,讨论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识别高铀储集层中的应用效果。
2009年04期 v.6 480-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马东洲;陈高;
地震采集中的关键工艺技术—钻井成井技术是地震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不同类型钻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不同岩性出露区的地震钻井方法。以黄桥地区为例,介绍了流沙、淤泥区地震钻井成井实验研究,提出使用水冲钻(清水井)成井深度最大可达23m,其它钻机清水钻进成井非常困难,以纳土配制的泥浆井钻进成井可靠,最大成井深度可达40m,从而解决了类似地区的钻井成井技术难题。明确指出三次闷井能有效地提高激发能量,提高信噪比。提出的方法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特别是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4期 v.6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 荆进福;潘和平;董震;
塔河地区二叠系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火山岩广泛发育,经过多次构造演化可能形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由于火成岩岩性成分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火成岩岩性差异大,岩性不均一性强,分布范围广泛而散乱,厚度变化大,在地震剖面上反应不明显等等,造成火成岩识别困难。本文综合多口井的资料,利用交会图和测井曲线对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研究,总结了本地区火成岩的岩性特征,取得了较好的认识。
2009年04期 v.6 49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张金辉;
新第三纪的褐煤成煤时代年轻,是变质程度低,围岩固结程度也较低呈半胶结的松散状,实际工作中由于煤层结构复杂,煤与围岩物性差异小,感到有划分煤层结构物性参数不够用的问题。在利用已有的设备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电桥盒、下井电极系,独创了办法土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简单、实用的屏蔽接地电阻梯度测井方法。经过试验,结合人工伽玛、自然伽玛、视电阻率电位等测井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证明此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低变质复杂结构褐煤层结构划分的问题。不仅为煤层结构划分增加了一种有效的参数,而且由于解释点为曲线的极值点,划分厚度也更加准确。由于使用了屏蔽接地电阻梯度测井方法,使得在实际工作中的测井甲级孔率达到了100%。
2009年04期 v.6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杨树流;
分析了ΔT磁异常和放射性铀(U)、钍(Th)、钾(K)元素含量对铀成矿的地质控制因素,如断裂构造、岩体分界线和碱交代岩的反映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和研究区铀成矿特点,总结并提出了划分碱交代岩型铀成矿远景区的主要依据,对今后在该矿田开展碱交代岩型甚至其它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9年04期 v.6 497-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 黄潘;王传雷;刘兵;黄涛;
中西部地区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直接进行隧道工程建设将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由不良地质现象引发的事故,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对隧道线路周围的断层位置及产状、地层岩性分界情况等进行勘察,进而指导地质钻探工作的有目的进行,为隧道开挖过程中避开各种地质危害提供依据,保障施工安全。通过对隧道待勘察路段的地质地貌分析,通过甄选对比,并根据勘察任务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综合勘察。文中详述了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资料处理,并根据勘察目的,先单独解释两种勘察方法的效果,再综合两种方法对该路段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综合解释,推断出该高速铁路路段中的破碎带、断层及其走向等不良地质情况。最后对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综合勘察应用效果做了评价。
2009年04期 v.6 50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郑婧;张振文;王雪;徐晓平;
为了减小瓦斯对矿井开采安全性的威胁,以铁法煤业集团晓南矿瓦斯地质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线性回归理论,根据矿井瓦斯监测数据,建立瓦斯涌出量的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对晓南矿深部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既改善了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中不仅表达指数增长的缺陷,又弥补了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中不含线性因素的不足,在预测矿井深部瓦斯涌出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04期 v.6 508-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刘红卫;徐贵来;张晴;胡元平;杨柳;
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监测到的地温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取水井附近、回灌井附近、中间过渡区域平均地温变化曲线,初步查明该系统冷热源在制冷期、采暖期及运行停歇期的地温变化特征,并对地温场年度热平衡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系统节能运行和改进提供了理论根据。
2009年04期 v.6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王琴;沈远彤;
基于小波多尺度理论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优越性能,提出了多尺度最小二乘小波支持向量回归,弥补了普通最小二乘小波支持向量回归在单尺度小波空间上对函数进行逼近的不足,使用多尺度上的小波线性组合来逼近L2(Rd)空间上的任意函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波分解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最佳结合,更有效地继承了小波多尺度学习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优点,既能达到有效精度而且还计算简便。本文以两尺度为例,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009年04期 v.6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谢青;姜玥;
目前,GIS技术已经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管理。但是现有的GIS技术还不能满足油气田开发中对油气藏三维空间分布状况的描述。因而,可以利用OpenGL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显示模块,并嵌入油气田开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从而,扩展了GIS在油气田开发管理中的三维空间描述能力。结合实际开发经验,首先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OpenGL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介绍如何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相应的三维变换。最后描述了如何对三维地质模型颜色进行设置以及怎样计算法线矢量。
2009年04期 v.6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刘常弘;曾云;杨帆;
GPS高程转换的方法有很多,BP神经网络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在采用BP神经网络法进行GPS高程转换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需要编写专门的应用程序来完成相应的计算,这对无编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利用Matlab提供的网络工具箱不用编程即可计算出高程异常,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论文介绍了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法GPS高程转换的计算步骤,结合一工程实例讨论了不同网络参数的设置对转换结果的影响。
2009年04期 v.6 525-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