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 地球物理资料非线性反演方法讲座(四) 遗传算法

    师学明;王家映;

    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来搜索最优解的非线性优化算法,它模拟达尔文的进化论,即生物的进化总是遵循适者生存、优生劣汰的规则。遗传算法用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思想是从模型群体开始搜索,把模型参数用二进制进行编码,将模型空间的点映射到染色体空间的染色体,然后通过选择、交换和变异等遗传操作对模型群体进行繁殖,逐次迭代,在模型参数空间进行群体搜索,最后求取非线性反演问题整体极值所对应的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遗传反演算法利用了生物进化过程和地球物理反演问题求解过程的相似性,开辟了地球物理反演的新途径,是非线性反演算法中一种最常用的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非线性的全局优化算法,它可避免目标函数梯度类方法的缺点,同时也可明显提高模型参数空间随机搜索的效率。本讲座概要地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遗传操作的基本步骤及实现方法,并给出了遗传算法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中的实例,最后总结和归纳了遗传算法的特点以及该方法的局限性。

    2008年02期 12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基于CPLD的逆重复m序列伪随机信号发生器

    汤井田;公劲喆;罗维斌;

    利用Lattice公司的仿真软件ispLEVER3.0和VHDL语言,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了可用于地电系统相关辨识的多级伪随机信号发生器,分析了其硬件功能和控制程序模块。发生器产生的m序列和逆重复m序列信号的时钟周期由系统时钟频率的2次分频到216次分频可变,移位寄存器级数由4级至23级可选。此外,为实现大功率发射,程序可以在两个同步的反向伪随机信号间插入关断脉冲。反复的实验证明,本文的信号发生器性能可靠、稳定,为进一步研制新型的电磁勘探仪器提供了良好的场源信号。

    2008年02期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岩溶裂隙发育带地震解释方法研究

    许崇宝;钱进;孙立新;

    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预测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基本原理,利用梧桐庄煤矿一采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属性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预测岩裂隙发育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2008年02期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激发极化法在金沙遗址青铜器文物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胡清龙;王绪本;江玉乐;

    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600年左右,极有可能是继三星堆之后的又一个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沙遗址青铜器文物对金沙遗址文明的溯源、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利用激发极化法在金沙遗址探测青铜器等金属文物的分布,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008年02期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基于OpenGL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

    高级;崔若飞;许崇宝;

    结合煤矿地震数据特点,研究了OpenGL和VC++6.0联合编程,利用适合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的算法,研制了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Sgy3D。Sgy3D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体、Inline剖面、Crossline剖面、层位、等值线、任意测线等要素的三维立体显示;实现了对数据体的动态放大、缩小、平移等交互操作。将Sgy3D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2008年02期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煤层底板破坏带电阻率法异常特征研究

    赵贤任;刘树才;李富;李建慧;张向阳;

    我国大约60%的煤矿不同程度受到奥灰水的影响,研究承压水上采煤引起的底板破坏规律对于煤矿安全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电阻率法探测井下底板破坏带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应用商业电法正反演软件EarthImager 3D设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底板破坏带地质模型,利用混合边界条件下有限差分法进行正演模拟,并分析其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正演结果表明,电阻率法能探测出底板破坏带异常,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视电阻率剖面图上异常体的位置出现相应的移动。

    2008年02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油气识别

    王路;吴国平;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的油气储层识别模型,使得能够处理大信息量、复杂样本空间油气信息,本文提出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问题解的特性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快速优化,约束BP神经网络训练学习过程。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BP模型,遗传BP模型具有效率高、收敛速度快、适应复杂样本空间和大样本空间训练学习等优点。

    2008年02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弹性波CT技术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

    朱文仲;赵志忠;

    弹性波CT技术即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正反演对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弹性波CT技术的分辨率问题、低速色盲问题和像元划分问题,提出了各种观测系统的最高分辨率估算公式,指出了二侧透视观测系统的重大缺陷、弹性波CT技术的"低速色盲"本质以及划分像元的一般原则。

    2008年02期 17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欧拉反褶积法用于井中磁测数据反演与解释

    习宇飞;刘天佑;杨坤彪;陈石羡;

    欧拉反褶积法是一种能自动估计场源位置和深度的位场反演方法,用于地面重力和磁法都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将欧拉反褶积法推广应用于井中磁测资料的反演解释,介绍了反演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并设计理论模型探讨了影响反演结果的因素,最后把它用在大冶铁矿某井磁测数据的反演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8年02期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TEM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蔡少峰;朱光喜;韩永琦;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TEM),受地形及旁侧地质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低阻体反应敏感;更为重要的是其发射、接收均不接地,可以避免其它电磁法或电法接地不良对野外工作的严重影响。使用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对铁路深埋隧道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就笔者所知在国内还是第一次。通过与前期CSAMT法及后期综合测井资料对比,其效果非常明显。同时笔者也发现对电阻率较高的地质体,由于涡旋电流衰减过快,晚期磁场观测不到,其应用效果不佳。通过本次工作,拓展了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对铁路隧道中的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勘察。

    2008年02期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优势频带分频相位分析技术的应用

    毕俊凤;

    断裂系统的精细解释是构造落实和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相干体、倾角/方位角等属性进行断层解释通常受到地震资料品质和相干参数选取的限制,应用效果差别较大。本文提出了基于优势频带分频相位体分析技术进行断层识别的新方法,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的相位滞后分布,较好地实现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断裂系统识别,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分频相位体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不连续性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2008年02期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 小波变换在压制面波中的应用

    徐鑫;张学强;徐涛;张晓敏;

    面波是地震勘探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规则干扰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去除面波、突出反射波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常规一维滤波和二维滤波方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信噪比。本文考虑到在面波干扰区面波与反射波能量存在差异,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引进了阈值参数,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去噪处理。处理结果表明:一维滤波在去掉面波的同时也损失了有效波,而小波变换方法有效地压制了面波,突出了反射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2008年02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高密度电法在清江水布垭库区滑坡调查中的应用

    孔繁良;陈超;孙冠军;

    高密度电法集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于一体,由于它具有采集信息多,数据量大,观测精度高,速度快和探测深度较大等特点,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本文将高密度电法用于鄂西清江水布垭库区的滑坡体调查中。通过分析库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验证了实施高密度电法调查滑坡的可行性。电法观测剖面采用温纳-斯伦贝谢装置,对地电断面的分析解释证实其应用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认识滑坡及其勘察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2008年02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基于OpenGL的综合地球物理可视化及其应用

    李曙光;刘天佑;杨波;

    综合地球物理所包含的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因而在处理解释过程中,数据的可视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综合地球物理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利用VC++语言,基于OpenGL实现对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的可视化及初步解释处理,并将其应用于川东北某工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02期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两种新的长方体重力场正演表达式及其理论推导

    骆遥;

    在前人推导长方体重力场正演理论表达式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现有长方体重力异常正演理论表达式;借鉴长方体磁异常正演理论表达式推导中积分求解方法,重新对长方体重力场正演理论表达式进行理论推导,提出了两种全新的长方体重力异常正演公式形式,并给出了全部的积分求解过程,对比模型正演计算结果表明,新导出长方体重力场正演理论表达式的正确。

    2008年02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基桩高应变检测的拟合方法研究

    陈安国;刘东甲;

    随着桩基动测技术在各国的推广,应力波理论已应用于桩基质量检测的多个领域。文章通过建立桩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行波理论求得了该定解问题的数值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对高应变理论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通过拟合计算:分析高应变动测桩的承载力,得到了土阻力的分布结果。结合实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将计算结果与已知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可知在拟合波形上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拟合所得承载力与已知结果相接近。

    2008年02期 2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爆破振动峰值及主频预测

    张艺峰;姚道平;谢志招;

    针对当前爆破振动安全评价实践现状及不足,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的爆破振动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各工程实际情况选取影响爆破振动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入层参数,可同时预测爆破振动峰值和主振频率。工程实例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爆破振动模型比常规经验公式更简单实用,预测精度高,更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722-2003)的评价要求。

    2008年02期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GPS技术在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黄涛;

    结合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实际,讨论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GPS控制网的布设、外业作业和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并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GPS控制网的实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PS技术,不仅可以快捷地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而且还能同时得到具有较高精度的高程测量结果。

    2008年02期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实时动态RTK技术精度研究

    孙步阳;程新文;吕献林;

    通过实验对实时动态RTK技术定位精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结合投影已知点和利用载体速度、路段起始点坐标两种确定载体位置的方法进行最优估计的方法,其结果作为实时动态RTK的最终定位位置。公式推导表明,最优估计的可靠性要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的可靠性。

    2008年02期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空气锤在普光气田的应用

    孔耀祖;张杰;

    在普光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岩石致密、硬度高,地层倾角大、构造高陡,致使常规钻井技术施工时,钻进速度低,井身质量控制困难。气体钻井技术在该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钻进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尤其是空气锤钻进工艺的应用,在极大提高钻进速度的同时克服了井斜难以控制等难题,大大加快了气田开发速度。文章就空气锤钻井工艺的碎岩及防斜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并结合其在PE-1、PE-3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2008年02期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瞬变电磁场响应计算的频—时域转换方法综述

    陈向斌;胡社荣;张超;

    瞬变电磁场响应的计算一般有两种途径:在时间域求解或在频率域求解,然后把计算结果转换到时间域。本文回顾与评述了国内外瞬变电磁场响应计算的频—时域转换方法。迄今,国内外发展起来的频-时域转换方法主要有:傅立叶变换法、延迟谱方法、Gaver-Stehfest逆拉氏变换方法、数字滤波方法等。在详细阐述上述几种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频-时域转换方法的计算精度和速度问题进行了比较,对其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2008年02期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泉州—三明高速公路K208+850~K209+190段滑坡稳定性评价

    林琛;

    泉州—三明高速公路K208+850~K209+190段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岩土层强度低,软化夹层发育,边坡开挖后产生滑坡活动。本文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理,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滑坡处于蠕滑状态,稳定性差,边坡继续开挖将产生新的滑坡活动。

    2008年02期 247-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