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 堤岸隐患探测中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

    栗宝鹃;刘栋臣;张美多;王志豪;杜长青;

    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河水的冲蚀,黄河故道堤岸工程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洞穴、裂缝、松散体、脱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将会影响堤岸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堤岸隐患进行定期、定向探测十分重要。针对这些不良地质现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地球物理参数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态瑞雷面波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首先,根据探测目标相对介电常数的大小及波阻抗界面的强弱的差异性,采用探地雷达法对河堤两岸进行普探,由此确定堤岸隐患的存在及位置;然后,以雷达资料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详查,根据电阻率数值对目标进行深入判断;最后,引入纵波速度这一物性参数,采用瑞雷面波法对上述位置进行复测,验证探测深度并推断是否存在渗漏水异常。根据探测目标地球物理性质的不同,逐级、逐步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最终确定黄河故道堤岸隐患的存在、类型、分布、特征及规律。实践证明,以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性为基础,采用“多类型方案设计”对堤岸地质隐患进行探测,并辅以“高密度测线布设”,在黄河故道堤岸隐患探测中具有快速、精细、准确、无损探测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2022年02期 v.19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在高密度电法水库渗漏成像中的应用

    李进;王小明;谭磊;

    为降低自然界随机噪声对地电场数据的干扰,在数据可视化表达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数字滤波技术是提升对兴趣异常可靠识别的重要手段,但如何寻求最优化的插值及滤波方法成为数据处理的关键。以小型水库渗漏探测为例,考虑到大坝硬化、游离电流以及系统噪声等的随机干扰,从图像的视角分析了不同插值技术的差异性,并提出对网格化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探讨了滤波方法、网格大小以及迭代次数对成图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邻点法和克里金法,较适合土石坝隐患的电阻率成像;低通滤波技术能有效压制随机噪声的干扰,提高图像的平滑度;不同的滤波技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数据处理中优先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滑动平均滤波中滤波器尺寸行列均为7,迭代次数为4,图像显示效果最佳。结果表明,综合多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电阻率成像效果,为水库渗漏隐患的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02期 v.19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 天然源面波法在堰塞体上的研究及应用

    熊友亮;高建华;彭军;

    堰塞体具有物质组成复杂,结构不均一的特点,给传统物探方法应用带来局限性。目前国内外有关堰塞体的研究资料极少,为研究清楚堰塞体物质结构组成,指导堰塞坝病险情处置,笔者在堰塞体上进行了相关实验。由于常规电法及地震法不适宜开展,而天然源面波法具有场地适应性强,勘探深度大,探测结果分辨率高的特点。本文选用天然源面波的方法,通过分析其适应性,研究其在不均匀堆积体上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源面波法在堰塞体上有较好的频散谱,也能满足勘探深度要求。天然源面波速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堰塞体物质结构组成,面波速度高值对应大块径块石区,面波速度低值对应松散物质夹碎石。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到结论,天然源面波法在堰塞体上应用是可行的,其研究结果能为堰塞坝病险情处置提供有力的依据。

    2022年02期 v.19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 滑坡勘查中的并行电法异常特征及立体表达

    董亚;陈兴海;王宗涛;欧元超;

    为精准可视化掌握野外滑坡体空间发育形态及各区域电性响应特征,本次研究现场采用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某研究区内的滑坡体开展断面式电阻率快速扫描,进一步对实测数据进行带地形电阻率反演,最后对多组电阻率反演剖面进行融合处理,立体可视化了区内滑坡体空间发育形态及其规模。结果表明:研究区浅部覆盖层与下伏基岩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其中,浅部覆盖层底界面埋深一般为1.0~4.0 m之间,电阻率值约在10~80Ω·m,而下伏基岩阻值普遍在80~2 000Ω·m范围内;将实测获得的多组电阻率反演剖面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相较于二维剖面可更为清晰直观的刻画出滑坡体的空间发育形态及分布规模。基于并行电法的滑坡体精准高效探查及剖面的立体显示表达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2022年02期 v.19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多道瞬态面波在LNG罐区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周荣亮;刘彦华;徐睿知;

    由于近几年工程勘察需要,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快速发展,在工程勘察中多道瞬态面波以工程周期短、施工条件简单、效果良好的一种勘察手段。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方法对一些特殊地区勘察,通过对面波相速度分析,进而对覆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及软弱夹层厚度进行划分,并分析罐区地基问题原因。现场再进行钻探验证,进一步确定多道瞬态面波在工程勘察的应用优势。

    2022年02期 v.19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基于GprMax的地下管线探地雷达图像正演模拟

    张迪;莫其妙;

    探地雷达是一种适用浅层目标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使用场景多元化、无损探测、高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为快速掌握地下管线在探地雷达下的响应特征,给准确查明城市复杂区域的管线探测提供技术指导,文章使用GprMax正演模拟软件对不同的管线形态、管线材质、管线埋深、管径、管线填充物质、管线空间位置及不同天线频率下的管线响应进行正演模拟。通过分析正演模拟图得出:正演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类管线的成像特征,不同形状的管线具有特定的双曲线表现形式;相对介电常数差异大,反射波能量强,金属材质管线反射波能量最强;不同材质与不同填充物的管顶反射波相位不同;在近间距管线探测中,要考虑天线分辨率与空间位置的影响;通过顶底反射波推断管线尺寸是可行的;管顶回填不密实对给水、金属管探测影响不大。最后结合探地雷达在南宁市管线普查中的应用,对典型地下管线的雷达响应特征进行探究识别,总结了探地雷达在管线普查中的使用经验。

    2022年02期 v.19 16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 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人工湿地堵塞区域探测研究

    肖敬瑞;丁彦礼;刘良;王梅;白少元;熊彬;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堵塞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其持久、高效运行。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根据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和堵塞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长、宽、高分别为146 cm、119 cm和102 cm水槽物理实验模型,利用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来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由于人工湿地系统电阻率差异较小,探测结果精度较差,提出一种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电阻率差异的方法,探讨了地面高密度电法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未加NaCl溶液的饱和填料电阻率为190Ω·m,加入80 mg/L的NaCl溶液的石英砂填料电阻率为96Ω·m,电阻率差异达到2倍;高阻异常体若具有较大尺寸或顶部埋深与电极间距的比值较小的特点,则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效果较好,并且可以通过反演更好地定位高阻体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因此,通过在人工湿地中添加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可以提高堵塞区域和未堵塞区域的电阻率差异,综合利用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和反演的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可以更准确的探测和定位堵塞区域的空间位置。

    2022年02期 v.19 18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资源与能源地球物理

  • 镇泾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

    刘亮;丁慧;冉利民;

    镇泾油田延长组属于低孔低渗复杂致密砂岩储层,用传统以电阻率为背景的流体评价技术已经不能适用于目前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增强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精度,根据镇泾油田延长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的特点,建立了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比值图版,其比值在1.00~1.17之间为油层或差油层,在1.17~1.55之间为油水同层或含油水层,大于1.55为水层。还建立了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反算电阻率重叠法,可以直观、快速、有效地进行延长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通过实例验证,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延长组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正确率达到88%,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2022年02期 v.19 192-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4K]
  • 宽频地震处理技术振幅保真性分析与应用

    白海军;张晓钊;张志伟;程学欢;李振升;

    研究区位于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带,近几年在中浅层相继获得多个商业性油田发现,特点是目的层砂体厚度普遍小于15 m,主力油层通常具有“亮点”振幅异常和第三类AVO特征。老地震资料低频成分缺乏,分辨率不足,并且AVO特征与钻井吻合度低,难以满足中浅层小断层精细解释、以及储层和流体研究的需求,针对如上问题,开展了以鬼波压制为核心的宽频地震处理。与老资料相比,本次宽频处理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显著提高,小断层得到了很好的刻画,深层和基底成像信噪比进一步提升,井震标定效果、井旁道AVO特征与钻井的吻合度更好。基于宽频处理成果和老成果分别提取主力层的振幅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对比表明,宽频处理成果预测的储层展布和含油气特征更合理,进一步证实了以鬼波压制为核心的宽频地震处理技术在储层和流体研究方面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2022年02期 v.19 20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5K]
  • 多次波平面发育程度预测方法及应用

    戴晓峰;

    当前多次波识别方法主观性较强,只能实现单点、单线的多次波识别,缺乏多次波的平面发育程度预测方法,难以满足地震处理和解释中对层间多次波识别精度的要求。本文基于速度谱上多次波和一次波的速度差异,提出了速度展度的概念,通过自动求取地震速度谱上能量团在速度横向上的宽度识别多次波。该方法采用图像分割技术对速度谱进行二值化处理,求取速度展度体,再利用属性切片实现多次波在平面上的识别和预测。在川中高石梯地区,对灯影组四段多次波平面发育程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已知井的井震标定相关系数符合良好。实际应用表明,速度展度分析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预测多次波干扰的发育程度,可用于地震处理中多次波压制处理监控,实现高质量的多次波压制处理;也可在地震解释中用于地震资料中多次波干扰评价,分析储层预测结果可靠性,降低开发勘探中井位部署的风险。

    2022年02期 v.19 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BP神经网络算法在页岩气饱和度评价的应用

    王志豪;周明顺;魏新路;刘迪仁;孙康;申威;赵桠松;

    页岩气储层中高含量的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会对饱和度的计算会产生影响,常规油气储层建立的饱和度计算模型在页岩气储层饱和度评价中存在较大误差,亟需寻求新的途径与思路。本文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储层性质及其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机理。利用井中地层密度和铀含量与岩心分析含水饱和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建立新的非电性测井饱和度评价模型。在以往饱和度计算模型基础上,考虑总有机碳含量对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建立新的含水饱和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通过铀含量和地层密度计算得出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数据具有更高的吻合度。本次研究基于岩心分析数据,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为页岩气含水饱和度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2022年02期 v.19 21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坦桑尼亚纳钦圭阿石墨矿激电异常特征及三维建模验证

    陈诚;杜菊民;景永波;周傲;孙晨;张强;

    坦桑尼亚石墨矿资源丰富,东南部林迪—姆特瓦拉地区是重要的石墨成矿区,纳钦圭阿石墨矿就位于林迪地区。纳钦圭阿石墨矿赋存于元古宇片麻岩中,含矿岩石以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石英)片岩等为主,是一个大型的优质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床。本次工作通过开展大功率激电测量工作,圈定激电异常,运用激电测深对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进行查证,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出石墨矿体的位置及分布。基于3DMine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分析矿区地质剖面、探槽、钻孔资料,建立石墨矿体模型,与激电剖面精确拟合验证。通过三维验证,激电异常与石墨矿体在平面和空间位置上基本吻合,说明激发极化法在石墨矿勘探方面效果明显。低阻高极化异常是该地区石墨矿的重要物探找矿标志,为该地区采用大功率激电方法勘探石墨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2年02期 v.19 223-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方法研究·信息处理·仪器研制

  • 虚拟矿山地貌漫游防晕动症设计与效果验证

    曾健友;徐庆杰;王茜;鄢稳中;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矿山地貌漫游研究有助于提升地质研究者对山地地貌识别的直观性和互动性。由于矿山地貌类型多样且地形起伏多变,一部分使用者在使用虚拟漫游过程中会发生晕动症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山地地貌虚拟漫游的防晕动症设计方法。首先根据真实地理信息数据生成大冶铁矿三维地质模型并对虚拟地貌漫游进行防晕动症设计。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根据运动不一致理论和SSQ量表对虚拟现实使用者在虚拟矿山地貌漫游过程中的眼部不适、方向迷失和恶心程度体验进行防晕动症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的体验者在虚拟矿山地貌漫游场景中的产生的虚拟现实晕动症现象有所减轻,该设计方法对预防虚拟现实晕动症现象是可行有效的。本研究可为今后的虚拟现实防晕动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9 23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 基于Hilbert变换的锚杆无损检测数据相位分析方法

    余信江;李端有;

    传统的锚杆无损检测数据通常采用判断原始波形时域信号或基于FFT变换的频域信号分析方法,但对于锚杆注浆饱满度较好的无损检测数据,由于波形衰减较快、杆底反射较弱,无法准确判断杆底位置。本文从锚杆一维应力波动无损检测理论出发,采用Hilbert变换将原始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根据提取的瞬时相位特征曲线异常突变点确定锚杆底端界面位置和缺陷位置,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相位特征的方法,对于判断锚固质量较好、反射波振幅较小的锚杆底端反射位置和缺陷位置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判断注浆缺陷较多、较大的锚杆底端反射位置,由于缺陷较多,引起相位突变点较多,从而导致相位杂乱,这对底端反射位置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误判。这也是目前整个锚杆无损检测技术理论和行业的难点,该方法也需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2022年02期 v.19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 集水下导航测量设备于一体的装置设计

    李士涛;刘海强;宋潜新;刘建为;盖广辉;

    导航设备作为海底节点地震采集的主要测量设备,传统的安装方式往往采用“船底式”、“收缩杆式”,设备如需更换、维护则需要船舶上坞进行操作,易造成经济成本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海底节点采集所涉及的导航设备采收信号工作原理,综合考虑不同设备的采集信号频率范围和影响因素,设计了一种集水下导航测量设备于一体的装置,将洋流仪、测深仪、声学二次定位、超短基线4种导航设备安装于同一声学杆集成探头内。声学杆安装于船舷一侧,满足船舶强度要求,采用“侧挂式”进行收放。同时将设有固定卡箍装置用于固定声学杆水下部分,以保证探头信号激发和接收的稳定性。最后将该装置应用于南海水域某海底节点地震采集项目,采集信号稳定,采收率较高。该设计装置的成功应用,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所造成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浪费。同时,降低了由于设备更换和维修所导致船舶上坞或者人员密闭空间作业的高风险性。

    2022年02期 v.19 245-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 基于ICEEMDAN的曲波阈值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研究

    赵桠松;许辉群;王泽峰;聂荣;杨梦琼;李欣怡;魏文斋;

    地震数据去噪对地震资料的品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地震数据噪声的压制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CEEMDAN与曲波阈值相结合去噪处理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经验模态分解的模态混叠问题,使ICEEMDAN分解出来的模态分量特征更明显,然后通过曲波阈值对模态分量进行去噪并对处理的模态分量进行重构,利用信噪比(SNR)、均方根差(RMSE)对地震合成记录和地震实际数据与小波变换的去噪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CEEMDAN与曲波阈值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信噪比,可以更好地保留有效信息,验证了本文方法对地震信号的降噪处理的有效性。

    2022年02期 v.19 25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 基于交叉梯度函数的三维重震联合反演

    张济东;郑浩;王鸣谦;李阳;

    单一类型地球物理数据的反演会存在多解性,联合反演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多解性,其在过程的稳定性、模型的成像质量以及后续资料解释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交叉梯度联合反演方法以其不依赖岩石物性关系的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重震联合反演为例,详细研究了基于交叉梯度函数的联合反演方法以及反演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联合反演中不同数据灵敏度矩阵数值和反演系统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更加灵活的反演策略,即分别交替进行数据拟合和交叉梯度结构约束。同时,还提出了正演网格和反演网格相分离的网格划分策略,平衡了计算效率和精度。采用合适的联合反演策略实现了重力数据和地震波初至数据之间的联合反演。通过模型试验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减小反演的多解性,提高反演的分辨率。

    2022年02期 v.19 258-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 碳达峰与碳中和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指的是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2022年02期 v.19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