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小波变换与快速行进算法的电成像数据空白带填充和响应畸变修复

    王磊;沈金松;苏朝阳;洪晶;李振苓;

    电成像测井数据形成的井周电导率图像通常存在4个或8个由电扣极板间隔形成的空白条带以及因极板与井壁黏滞造成的局部异常区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分解加快速行进(Fast Matching Method, FMM)插值算法实现了电导率图像空白条带填充及异常区修复的方法,使插值或修复后的电导率数据能更好地反映缝洞等微构造。文中研发的融合小波变化与高阶扩展FMM数字图像修复算法,首先,将存在空白带的电导率图像数据采用二抽取小波变换进行频谱分解;其次,对分解后缓变的低频分量采用高阶扩展FMM算法进行局部空白带的内插重建;再次,对高频分量通过已重建的低频部分的水平、垂直和两个对角四个方向的值进行预测重构;还有,基于重构后的高频和低频分量运用小波逆变换加权得到插值重构的电导率图像数据;最后,将文中的方法应用于某油田的多口井实测资料,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20年05期 v.17 53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3K]
  • 川东北YB地区钙屑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袁龙;吴思仪;贺彤彤;青松;

    为了弄清川东北YB地区钙屑砂岩储层复杂岩性、储层参数及含气性评价特征,通过将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常规岩心分析等实验资料与测井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储层特征分析和岩性识别研究,从而进行储层参数定量评价研究。首先,从区域构造、岩性、物性分析、储层类型等角度全面分析川东北致密气藏基本特征,再利用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地质录井等资料来有效识别岩性,最后采用改进的孔隙度模型和分储层类型的渗透率模型来对储层参数进行评价,提高了钙屑砂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精度。通过川东北YB地区多口井的相关数据验证,本项研究所使用的测井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储层参数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应用效果。

    2020年05期 v.17 541-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复杂碳酸盐岩岩性识别

    王啟;杨添微;刘永震;聂昕;张占松;万宇;

    储层岩性识别是复杂岩性储层勘探开发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外复杂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方法多基于单一因素,通常精度较低,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因此基于测井曲线的岩性敏感性分析,选择合适的测井曲线作为输入曲线,利用泛化能力强、对特征缺失不敏感、训练速度快且实现比较简单的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复杂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研究区9口井进行了全井段岩性分类预测。岩性分类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岩性的识别较为准确,岩性回判率高达97.6%,且在薄层识别中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说明此方法可用在复杂岩性识别的工作中。

    2020年05期 v.17 550-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基于CMPCC处理技术的多道面波法在岩溶探测上的应用

    杨耀;朱德兵;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日渐突出,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效率高、频散等特点的多道面波法近些年来得到蓬勃发展。但由于受到理论的制约,多道面波法在探测采空区、岩溶等横向不均匀地球介质时往往精度不高,易受高阶模态等因素影响,为了改善效果精度,利用较为成熟的CMPCC处理技术,压制高阶模态发育,降低野外工作对解释结果的影响。并以湘桂铁路某段路基为例,证明了基于共中心点互相关道集处理技术的多道面波法在岩溶探测中处理效果改善明显,结果具有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2020年05期 v.17 559-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0K]
  • 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技术在盐矿溶腔探测中的应用

    周海娟;肖涛;陈耀;熊强青;张丽;

    水溶性盐矿开采形成溶腔引发地面塌陷是盐矿生产的瓶颈。近些年东兴盐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二维、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大致掌握了盐矿区溶腔的发育情况以及盐层顶板破坏程度等。为了能更加准确、精细地刻画出溶腔的形态、范围、大小及发展情况,减少实际开采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用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技术进一步研究盐矿溶腔的发育情况。首先建立时间域初始层速度模型,然后通过层位拾取和网格化过程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利用层析速度反演技术不断修正和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得到真深度速度模型对数据体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对比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的结果,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更加有利于圈定各个溶腔的最大平面边界、溶蚀面和平均溶蚀高度,对盐矿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05期 v.17 567-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多模式声呐技术在云溪水库淤泥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彭军;高建华;王鹏;李欢;余修毕;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保护环境主要建设内容,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水库、湖泊整治清淤疏浚工程,减少污染底泥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在清淤疏浚工程中,水域淤泥厚度的探测是非常关键的,传统上对于淤泥厚度的探测大多是利用钻机和人力探杆取样,从而对淤泥进行层位划分,这些方法工作效率低,覆盖范围窄。本次研究利用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式声呐系统,将浅地层剖面法和侧扫声呐法相结合,两者同时采集数据,浅地层剖面法探测厚度,侧扫声呐法确定范围,这样提高了水域淤泥探测的精度,有效地指导了清淤疏浚工程的进行。最后通过该声呐系统在云溪水库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多模式声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探测淤泥的技术手段。

    2020年05期 v.17 574-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 锆石U-Pb测年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前寒武基底结构特征

    郭忻;郝建龙;杨素举;于静芳;

    塔里木盆地的基底结构研究对其沉积演化和烃源岩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锆石U-Pb测年,并结合钻井、地震等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前寒武基底结构属性和形成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央航磁异常带盆地内钻井揭示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测定发现了1.9 Ga前寒武纪基底,南北塔里木块体可能在该时期拼合;中央隆起带发育前寒武纪古陆,控制南华系-震旦系-下寒武统地层向中央古陆逐渐尖灭;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地层发育特征反映塔里木盆地在早期演化阶段存在多个大小不等的、彼此孤立的裂陷中心,一般都经历了快速的填平补齐;中央隆起带寒武系沉积前总体为多个古隆起发育区,基底零星出露,震旦系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古隆起区玉尔吐斯组沉积缺失或发生相变,古隆起之间坳陷区可能发育玉尔吐斯组。

    2020年05期 v.17 580-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 综合物探方法在隧道突涌水致灾构造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宋伟;邓刘洋;周桃生;

    在分析和总结隧道突涌水致灾地质构造种类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目前几种最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原理和适用特点,提出应用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和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来探测隧道的突涌水致灾构造,以提高隧道突涌水致灾地质构造探测准确性。应用上述综合物探方法在云南南扎隧道中进行试验,根据隧道空间特点设计各种方法的现场布置方式。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分析,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解释了掌子面前方100 m范围内的突涌水致灾地质构造分布情况,并在隧道前方20~50 m范围预测岩溶裂隙含水区1处,随后在对应位置设计钻孔进行探放水工作,出水量最高达到97 m~3/h。

    2020年05期 v.17 589-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综合物探方法在垃圾填埋场选址勘查中的应用

    胡俊杰;彭青阳;徐洪苗;

    在建设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填埋场的选址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在选址前的勘查工作中,由于综合物探方法具有多物性基础,多参数成果,勘探分辨率高等特点,成为了勘查工作中的利器。首先简要介绍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及微动技术在某垃圾填埋场选址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然后将综合物探成果与钻探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者结果吻合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勘查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填埋场选址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2020年05期 v.17 596-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 综合物探方法在土坝渗漏通道检测中的应用

    叶立龙;徐洪苗;胡俊杰;

    简要介绍了采用直流充电法和探地雷达方法在皖南山区某水库大坝渗漏通道检测中的应用。首先结合大坝走向及测区地质背景特征,使用直流充电法布置8条剖面,并采用电位梯度法进行观测;使用探地雷达法布置6条剖面,并采用50 MHz、100 MHz屏蔽天线,距离触发方式探测。然后分别对直流充电法和探地雷达法的物探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流充电法可快速确定渗漏通道的平面分布及走向,探地雷达法可显示出渗漏通道的埋深及形态,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编制大坝除险加固设计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2020年05期 v.17 604-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 综合物探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黄建权;李明陆;粟超良;李坤鹏;

    为了选取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快速查明场地内土洞、软土层以及溶洞等不良地质体分布范围及空间展布,采用地质雷达和瞬态面波探测土层中土洞和软土层,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发育特征。然后对采集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和解释,根据岩土介质的物性特征,结合验证孔资料,获得综合地质剖面推断图。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土洞精度高、深度较小,瞬态面波探测深度大,高密度电法能快速查明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岩溶洞隙发育范围,在平面上圈定岩溶发育区。因此,地质雷达、瞬态面波和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地区能快速查明不良地质空间展布,为地基处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2020年05期 v.17 610-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罗布泊坡北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航磁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李焱;邹为雷;

    罗布泊坡北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主要是辉长岩、辉橄岩及橄榄岩构成的多期次复式岩体,其航磁特征表现为内部叠加有多个较弱小尖峰状正磁异常的强烈尖峰状负磁异常区,异常区形态与岩体完全吻合。从航磁特征、实测磁化率、剩磁定量测试和正演拟合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对应的负磁异常由辉长岩剩磁引起,内部叠加正异常则与辉长岩体内后期侵入的橄榄岩-橄榄辉长岩有关。航磁地质解译表明,坡北岩体具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分别形成了磁性差异较大的辉长岩主体及其中呈正常磁化的橄榄岩、橄辉岩等超基性小岩体,在超基性小岩体周边及切割岩体的次级断裂构造部位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2020年05期 v.17 618-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3K]
  • CSAMT水平电场单分量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

    鲁杏;张胜业;

    CSAMT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电磁勘查方法,与常规处理卡尼亚视电阻率不同,它是研究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中E_x分量的一维反演方法。首先针对水平电偶极子激发的电磁场,利用汉克尔数值滤波算法对水平层状电磁场进行了正演计算。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建立的反演目标函数,在反演方程中加入了大地电磁Occam反演方法的光滑度矩阵,实现了对CSAMT方法中的水平电场分量一维反演。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以及实际资料的反演对比,认为基于水平电场分量的一维反演方法稳定、可靠、应用效果较好。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成果可丰富CSAMT数据处理手段,为地质解释提供多角度的物探资料。

    2020年05期 v.17 628-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 基于地基动力测试模型基础垫层的影响分析

    张开伟;李志勇;齐松松;韩文永;聂庆科;

    进行地基动力测试时垫层与下覆岩石地基粘连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不同垫层影响程度也不同。结合实际项目,首先设计建立素混凝土垫层、砂垫层与岩石地基不同粘连状态的地基动力测试模型基础,同时对素混凝土垫层、砂垫层与岩石地基未粘连状态进行竖向及水平向振动测试试验、对素混凝土垫层与岩石地基粘连状态模型基础进行竖向振动测试试验。其次通过实测试验结果,对垫层和岩石地基共同作用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各垫层模型基础不同粘连状态对岩石地基动力基础设计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总结得到,在岩石地基动力基础设计时,如果采用素混凝土垫层,下覆岩石地基要与其保持未粘连状态,垫层强度与岩石地基强度基本相当,基础的振动可通过垫层无损耗地传递给地基,地基动力参数由岩石地基本身决定;当素混凝土垫层与岩石地基完全处于粘连状态时,地基动力测试幅频响应曲线无明显共振幅,基础参振总质量巨大,无法获取有效测试参数。如果采用砂垫层,由于砂垫层强度远低于岩石地基,岩石地基与模型基础之间形成阻抗软垫,测试结果不再是岩石地基本身的动力参数,而是砂垫层软垫和岩石地基共同作用的结果,岩石地基本身的刚度以及砂垫层的软硬、厚薄决定最终的测试结果。

    2020年05期 v.17 636-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旱涝交替下陕西地震时空分布规律与相关因子探究

    吴博华;权全;王亚迪;黄喜峰;

    为了研究在旱涝交替下陕西省地震时空分布与其驱动因子的关系,首先采用年尺度同步分析了旱涝交替下地震活动的变化特征;进而运用Mann-Kendall法和启发式分割算法对陕西省区域旱涝交替下地震震级与气象因子进行趋势分析以及变异点诊断;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旱涝交替下地震活动表现出在地震活跃期(平静期),旱涝次数呈多发性(稀少性)的特征;地震最大值和降水序列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变异点;地震最小值和气温序列发生突变,其分别在地震活动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开始时刻,且两个序列分别呈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地震震级对降水和气温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但对降水的敏感程度更大。

    2020年05期 v.17 64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 微动在城区岩溶勘探中的效果研究

    范长丽;贾慧涛;蔡向阳;

    怀宁县月山镇附近为岩溶发育区,岩溶塌陷产生塌坑百余个,严重影响城市安全,因此探明该区地下地质情况尤为重要。以往在该区开展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和钻探工作,初步掌握了岩溶发育位置及特征。本次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微动勘探剖面,通过频率-波数法从微动信号中提取面波,反演绘制速度-深度剖面图,分析剖面图并推测岩溶发育区范围及形态,研究微动方法在城区岩溶勘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微动勘探对地下岩溶有很好的反映,对已填充的溶洞也有明显异常表现;从微动速度-深度剖面上能够快速提取高、低速异常体的特征信息,对地质体进行分层及构造识别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2020年05期 v.17 6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微动探测方法在城市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卓启亮;于强;

    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确定不良地质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规律,是城市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难点。微动探测方法作为一种天然源面波方法,主要利用二维台阵采集微动信号,通过空间自相关法提取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地层横波速度结构,实现对浅层不良地质体探测的目的。本次研究基于城市工程地质勘察中环境复杂的特点,将微动探测方法应用于城市基岩破碎区注浆勘察和人防工程勘察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微动探测方法能够适应复杂的城市环境,可以准确、有效地探测不良地质体,是城市工程地质勘察的一种有效手段。

    2020年05期 v.17 658-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