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斌;屈念念;
临沧-勐海地区受构造运动影响强烈,地质情况复杂,并且关于该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起步较晚,对于该地区的区域构造单元划分还存在较大争议。为了从区域地球物理的角度提出地球物理的划分方案,以1∶25万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综合推断了研究区内规模相对较大的主要断裂构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通过分析认为澜沧江断裂是古特提斯洋主缝合线的位置,临沧-勐海地区应以澜沧江断裂作为其区域地质构造格架的分区边界。此次研究为研究区内的构造划分提供了地球物理参考依据。
2020年03期 v.17 26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9K] - 王冲鹏;刘怀山;
微震信号初至拾取是微震资料处理的基础,针对微震资料信噪比低,传统方法拾取精度差、无法适应噪声强度变化、复杂波形拾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特征的微震信号初至拾取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震记录的信噪比进行估计,然后通过滑动时窗提取其提升小波包能量不纯度特征及改进的时窗能量比特征,根据构造的特征函数进行能量特征分析从而得到特征曲线,最后利用特征曲线的极值点拾取微震信号的初至到时。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信号和实际微震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抗噪性好,不受噪声强度变化的影响,能够准确拾取最大峰值有延时的微震信号初至。
2020年03期 v.17 272-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 韩博;吴礼明;陶长江;杨鹏程;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缘低幅度构造领域是TSN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工区北部山前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速度场复杂,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偏低、成像效果差,给地震解释带来了多解性,从而制约了圈闭落实和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通过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攻关,形成了平滑地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采用了DWT(回转波层析)构建表层速度场;综合应用地质、测井、VSP资料约束建立了中深层速度模型,采用井控各向异性参数提取、模型逐层迭代、道集拉平质控及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和成像的精度。通过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库车坳陷南缘低幅度构造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明显提高,目的层成像深度与实钻井分层吻合更好,偏移归位更准确,有效地指导了勘探井位部署。
2020年03期 v.17 283-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9K] - 郭淑文;周淑慧;彭雪梅;邢兴;肖娟;
歧口凹陷沙一下页岩油厚度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需要研究高分辨率反演及水平井轨迹精确控制技术。通过岩性交会分析,采用敏感页岩岩性曲线重建及低频约束高分辨率构形反演技术,有效提高地震反演分辨率,识别出岩性及不同页岩油甜点体的空间分布,高分辨率预测结果符合细粒沉积岩的横向稳定分布的沉积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三维速度场建模的水平井轨迹空变时深转换技术,可精确计算水平井轨迹深度。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平井控制点的深度计算误差,提高钻井成功率。
2020年03期 v.17 29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4K] - 李文花;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普及,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也日趋完善。目前,OVT域作为全新的数据处理域,因具有延伸全工区的单次覆盖、偏移后保留方位角信息、良好的一致性等优良特性而取代传统的分方位处理,成为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主流技术。此次基于淮北煤田某区的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从OVT原理入手对OVT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应用OVT分组、OVT域数据规则化、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及OVG集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技术方法,得到了保留方位角信息的叠前道集。与传统的共炮检距域道集相比,基于OVT域处理技术的数据解决了方位各向异性及覆盖次数不均匀造成的种种处理问题,改善了处理效果,提高了处理精度,为解决煤田资料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实现真正的宽方位地震处理奠定了基础。
2020年03期 v.17 300-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7K] - 刘志远;魏云飞;谭丁;韩亚彬;张合;刘国辉;
以河北省大厂县某工程为例,针对区内第四纪覆盖层较厚、发育其中的断层与周围岩土体弹性差异小、多具走滑构造性质、位移量较小和区内干扰较大等特点,开展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第四纪隐伏小活动构造的应用研究。通过采取高激发能量、小道间距、小采样率、小偏移距的方式,成功地发现了该断层,确定了其位置和产状。经后期探槽证实了本次勘探的有效性,为今后类似活动断层的探测提供了借鉴意义。
2020年03期 v.17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焦叙明;张鹏;陈磅;刘旭明;唐进;张兴岩;
涠洲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主力勘探层系为流三段,油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断层切割形成的断块油气藏。受流二段厚层泥岩和底部油页岩影响,现有拖揽采集地震资料落实复杂断块和油藏描述非常困难,无法满足勘探和开发需求。海底电缆采集技术是改善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针对涠西南凹陷典型构造,从地质模型出发,结合实际海底电缆地震采集资料,对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重点针对面元尺寸、接收缆距、最大偏移距以及空气枪震源进行了优化论证。靶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涠西南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复杂断块成像精度,保证了后续地震解释研究的可靠性,促进了该区域后续勘探开发,为涠西南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0年03期 v.17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2K] - 昌琪;
侏罗系作为孔雀河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之一,良好的储层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给今后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综合利用岩芯、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从岩石碎屑组分、沉积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低,分选中等—差。物性总体一般,总体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次之。研究区侏罗系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即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下部砂岩与其上部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和下侏罗统阿合组的砂砾岩与阳霞组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综合评价为Ⅱ类储盖组合。
2020年03期 v.17 319-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 尹德强;
为解决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中的不适定性,提高反演精度和收敛速度,基于马尔柯夫随机域的领域系统及势函数建立目标函数,采用完全非线性遗传算法进行数值反演。主要研究遗传算法的改进措施,采用二进制与实数混合编码机制;应用无放回式余数随机选择,实现二进制多次交叉和均匀实数交叉策略,充分利用种群中优秀个体的有效模式,提高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依据保持种群多样性原则,采用父代与子代竞争及动态调整子代策略,引入更新概率,提高全局搜索能力,避免早熟收敛。结果表明,建立理论速度模型反演,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全局搜索性强,反演精度高,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能减少早熟收敛的概率。
2020年03期 v.17 32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马董伟;
以六安地区蜀山断裂探测为实例,在精心分析了收集的地质资料及现场场地条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地震反射和地震层析成像两种勘探方法的实际运用情况。野外根据两种方法试验情况,选择了准确的观测系统,并仔细对比了采集参数,取得了合格的原始数据;室内采用适当的处理软件和正确的处理参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图像。通过两种方法的成果比对,并结合钻井资料,阐述了蜀山断裂的位置及其性质。结果表明,两种地震勘探方法在该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
2020年03期 v.17 334-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 巩铭扬;周磊;严良俊;王新宇;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层勘探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对航空瞬变电磁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采用中心回线观测方式来研究磁场H_z的响应特征。首先验证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地层响应精度,模拟表明,数值解与解析解在0.1 s前误差基本维持在5%以内,可以有效地进行正演模拟。然后讨论了发射线圈参数(高度、半径、电流、匝数)对磁场H_z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值与发射线圈半径、电流、匝数成正比,不同发射线圈高度只是影响了早期响应,到晚期磁场H_z分量均趋向同一值;由于瞬变电磁对低阻异常反应更为灵敏,研究了埋有低阻异常体的起伏地形条件对H_z场值的影响,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2020年03期 v.17 340-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 张旭;张体强;邢健;周勐佳;
为了提高环形不规则重磁测线网的测线利用率和数据精度,提出了一种不区分主测线和检测线的环形不规则重磁测线网的平差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假设半系统差在总误差中的影响是显著时进行的半系统调整和最小二乘综合调差法是统一的,是对现有平差方法的拓展和完善。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平差处理后,交叉点不符值可明显减小,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环形不规则测线网难以调平的问题,更具普适意义和实用价值。
2020年03期 v.17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许航;蒋奇云;敬朋贵;肖继林;郝景宇;张乔勋;裴婧;
压裂电磁监测通过对电磁采集数据的实时获取及其解释成果的实时展示来指导压裂作业,而数据的实时解析是实时监测的前提与基础。基于Web平台利用Java语言,实现了电磁数据实时接收解析程序,可对电磁数据进行快速、安全、稳定的接收和解析。采集设备通过物联网4G模块将野外采集数据实时发送至云服务器,经云服务器封装后利用Socket通信实时将数据传输至解析程序,解析程序根据通信协议对数据完整性、一致性进行确认,并通过消息队列及多线程方式实时高效地处理数据。在实验室及野外环境中分别进行了软件测试,并针对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程序可以应对野外工作实际需求,满足安全、可靠、快速处理数据的要求,为压裂监测过程中电磁数据实时传输与成图奠定了基础。
2020年03期 v.17 35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覃良厅;卢胜辉;赖庆松;符平礼;
为扩大金矿区及外围的找矿远景,寻找深部矿、隐伏矿,进行1∶10 000高精度重力测量和磁法测量,圈出重磁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剖面测量工作。通过对重、磁、电异常综合研究,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后,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推断了6条断裂构造,圈定了3处隐伏、半隐伏岩脉,提出了今后找矿的方向和主要靶区。通过对比各方法的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结合已知地质资料,对三种物探方法在本工作区解决地质问题的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地质工作的部署及时提供了物探依据。
2020年03期 v.17 360-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0K] - 陈亚乾;李天;普新凯;李凯;
岩溶给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为直观分析岩溶分布规律,引入基于Matlab三维可视化功能的高密度电法立体成图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在某高速路和建筑物场地的岩溶探测项目中,获得了电阻率剖面的立体成果。同时通过对立体成果中视电阻率的异常形态、数值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区域的岩溶分布规律和范围。对比地质资料和现场情况,此次应用研究表明,高密度电法剖面的立体显示能够准确地反映岩溶等地质情况。
2020年03期 v.17 36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2K] - 蹇超;孙红亮;
为了解决心墙坝的库区渗漏异常检测困难、渗漏路径判断不准确的难点,引入伪随机流场法进行无损检测。该方法能快速探测堤坝渗漏险情和渗漏、管涌的进水口,为抗洪抢险现场快速决策和汛后整治提供依据。首先采用伪随机流场法对某心墙坝进行多次渗漏检测数据对比,然后通过后期的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地貌特征测量、水下机器人系统喷墨示踪、心墙钻孔综合物探检测等技术进行综合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对心墙坝渗漏入水点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特性,结合设计、地质资料推断的渗漏途径的可靠性,为该坝型的渗漏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年03期 v.17 37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王慷;钟飞;杨帆;
湖北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之一,防治形势严峻,然而地质灾害的信息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基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论文从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方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数据库标准,依此开发了网格、人员、隐患点管理多个APP应用,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及资料的互联互通,压实了网格责任,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2020年03期 v.17 380-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吕明;王永刚;杨明瑞;
某220 kV输电线路桩基施工过程中,塔腿侧壁遇溶洞导致垮孔。为准确判定该溶洞是否沿桩基底部发育,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采用高密度电法与五极纵轴测深法进行综合探测。通过剖面对比分析可以确定,侧壁所遇溶洞沿C腿底部发育,溶洞顶部埋深为9.8 m,高4.5 m,宽约2~3 m,且为独立封闭填充型溶洞。最后通过钻孔验证基本查清了桩基底部溶洞发育情况,为C腿底部溶洞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20年03期 v.17 386-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