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凡彬;
针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内在特征,基于煤层厚度识别的地球物理基础,建立了煤层厚度的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分析,从理论模型上研究了煤层厚度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了煤层厚度变化在弹性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方面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煤层厚度变化在波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这样不仅能为物探设计提供参考,也为物探人员解决地震信息解释煤厚的缺陷提供了方向,为地震信息解释煤层厚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18年06期 v.15 67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3K] - 方诗;余信江;王军民;彭晓波;陈璨;刘威;
地震勘探是工程物探中一种重要的勘探方法,做好地震解释对于工程物探结果的分析十分重要。边缘检测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地震剖面地层的边缘,对于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效果显著。某工程物探项目要求探明该区域覆土层厚度及地层边界,不同地层波阻抗利用不同的原理进行反射波处理成图显示地层边界的效果不够明显。就边缘检测的6种常用方法,即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Laplace算子、LOG算子和Canny算子,在该工程物探地震剖面识别层界面的解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本项目中,采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效果最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地震剖面边缘检测效果有待进一步实验。
2018年06期 v.15 686-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3K] - 曹雄伟;姜富豪;司亚;王鹏;李富荣;张学银;黄元溢;李兆;
在黄土塬、高山区域,或者安全风险高的雷区,为了减少投资或者降低安全风险,会根据地震勘探的目的层构造走向,结合地表条件设计二维地震勘探测线为自由导线。为了提高测量组施工效率和炮检点设计精度,对自由导线炮检点的设计进行了3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同时对转弯处炮点偏移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方法实施,实现了自由导线炮检点设计中道距保持不变,最小化炮点在转弯处的位置误差,避免了转弯处炮点偏移时出现桩号倒序的现象。
2018年06期 v.15 692-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4K] - 杨凯;王冲;
海上拖缆采集记录存在因海水面反射引起的鬼波,使得记录频带变窄,需要采用专门去鬼波手段压制鬼波,而震源及拖缆沉放深度直接影响到去鬼波处理的效果,为此,根据鬼波产生的机理给出了震源及拖缆沉放深度原则,基于鬼波滤波算子的平均叠加脉冲响应谱分析优选出适用工区变深度缆最优参数,为海上宽频采集定量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实际采集资料去鬼波处理效果验证了海上拖缆宽频采集定量化设计的可靠性。
2018年06期 v.15 699-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5K] - 马德志;麻志国;张爱娟;
较好叠加剖面的获得和AVO信息的正确提取都要求消除道集上的各种时差,校平同相轴。实际中使用的各种时差校正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各种时差校正后的地震数据上仍存在有剩余时差。以相位替换法时差校正为理论基础,通过改变相位谱来改变信号的到达时。通过对理论模型的验证及对实际数据的分析,优化了相位替换法的两个关键参数,指出对于海洋地震勘探很难获取的零偏移距道,可以采用叠加后数据作为参考道,并在实际处理时采用各道分时窗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Focu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下剩余时差校正模块RPMO(Residual Phase Moveout),并对实际海洋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相位替换法对剩余时差校正后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8年06期 v.15 70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2K] - 孙斌;
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分布广泛,累积厚度大,其中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热演化程度适中,分布连续、广泛,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系。以川东南彭水—南川地区为例,探讨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特点以及甜点段选择依据。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利用测、录井资料准确拾取层位,做好层位对比;②利用不同计算方法预测地层倾角;③根据地质特征利用不同方法求取靶点垂深。在确定靶点空间位置后,入靶姿势的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施工难度,文章针对三种主要地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入靶策略。该地区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已完钻的28口水平井中,平均水平段长1 540m,优质页岩钻遇率达98.6%,纵向资源利用率在较高水平。结论认为,在充分的地质认识以及物探资料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不同地质导向方法可实现水平井准确入靶以及精准穿行。
2018年06期 v.15 713-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0K] - 黄雨阳;
为了探索和提高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纯油藏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必须研究分析影响该地区储层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该地区地质特征,然后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等来分析各参数如何影响储层产能。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储层产能的高低,且储层的有效渗透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储层产能的大小,另外纯油藏的原油黏度在高值时,对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2018年06期 v.15 720-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0K] - 赵亮;李慧龙;石孟常;马德志;吴超;陈磅;
在海洋勘探中,空气枪是主要震源,能否为震源进行有效地质控直接影响采集地震资料的品质。首先对近场检波器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近场数据的来源及主要作用,通过子波模拟和实例对比分析的方法介绍了近场数据的应用情况。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表明,近场数据可以高效质控气枪震源的状态,有益于保证地震资料的质量和提高作业效率。近场数据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
2018年06期 v.15 726-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4K] - 方菲;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是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将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用于工程勘察的资料处理与解释。HHT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对工程勘察的资料进行多分辨经验模态分解和瞬时频率的求解,随后获得信号的时频谱,再利用提取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信息来分析地下目标物(比如在混凝土损伤与地下溶洞等情况)。以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缺陷物探快速无损检测现场1∶1模型为例探讨了HHT方法的有效性。
2018年06期 v.15 73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5K] - 米晓利;朱永山;周自涵;李青霖;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地热资源勘查中的重要手段,为探索在中国北方油田区人文环境复杂、干扰严重情况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介绍了首次采用大功率建场测深法在辽河油田红星地区开展地热勘探试验的情况,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说明该方法在高干扰背景地区可作为开展深层地热勘探的一种新的有效技术。
2018年06期 v.15 742-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6K] - 付士根;杜文利;胡家国;
渗滤液水位是影响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的高水位会引发填埋边坡失稳滑坡事故,为快速地了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基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含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特点,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探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温纳排列方式,电极间距6m,每条测线布置电极约80根。结果表明,新垃圾填埋区电阻率一般低于10Ω·m;新垃圾填埋场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约在40~80Ω·m之间,旧垃圾填埋场高阻区域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明显高于新垃圾填埋场。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进行探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为物探技术在垃圾填埋场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8年06期 v.15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 占文锋;张浩;
为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异常体的探测效果,设计均匀介质中水平相邻的高、低阻异常体模型,进行了不同装置正、反演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地电模型,由于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电极排列方式不同,数据采样方式及覆盖范围不同,结果也不相同。温纳装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采集数据分布最均匀,信号及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最高,但受数据采集及分布方式影响,其垂直方向分辨率优于水平方向分辨率。偶极装置水平方向数据覆盖较垂直方向覆盖均匀、密度高,水平方向分辨率高于垂直方向,随着隔离系数增大,数据密度减小、信号变弱、分辨率降低。斯伦贝谢装置模拟结果与温纳α装置模拟结果相似,但其水平方向对低阻异常的分辨率较温纳α装置强,在需要兼顾测深和不同方向精度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但随电极距系数n增大,该装置信噪比降低,抗干扰能力变差。二极装置勘探深度最大,但信号也最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辨率低,其反演的异常体大小和形态较差。三极装置信号比二极装置增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辨率有所提高,但会破坏结构的对称性,若综合考虑信号强度、分辨率及勘探深度等因素,三极装置为佳。
2018年06期 v.15 75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6K] - 安聪;毕文达;赵永辉;
抛石范围的探测对于港口建设、防汛墙加固改建、滨江改造等工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探测对象抛石位于水下,常规的地面探测手段难以实现或取得理想的探测效果。为解决上海市黄浦江沿岸某处水下抛石的探测问题,本文采用了跨孔电阻率CT方法开展探测试验,即通过在水域设置钻孔、并将电极放置入测孔中,充分发挥该方法传输路径简单、信号保真度大的特点。通过现场试验,在六个钻孔内采集了二个断面的视电阻率数据,并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探测区域内的电阻率分布。在其它验证钻孔的约束下,对探测区域内的抛石分布范围和埋深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探测结果表明,跨孔电阻率CT法可以有效地对防汛墙抛石范围进行探测,可以提供水域内抛石分布范围及顶、底界面等信息。
2018年06期 v.15 764-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2K] - 刘怡茹;陈龙舟;林兴元;
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速度快、勘探面积大、成本相对较低、能克服复杂地形条件的限制等优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航空瞬变电磁二次场电磁响应属于宽频带信号,容易受到多种噪声的影响,从而降低数据的质量,影响后期反演解释的精度。因此,对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去噪方法的研究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机器学习的思想,将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应用于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去噪。首先,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去噪研究,通过对模拟数据添加不同程度的高斯白噪声和天电噪声,其中高斯白噪声代表航空电磁数据中的随机噪声,而天电噪声是航空电磁中主要的噪声之一,经过模拟数据去噪效果发现,高斯过程回归对于其中的天电噪声、随机噪声都有很好的滤除效果。而后再对实测数据进行研究,无论是从单测点衰减曲线来看,还是从剖面数据上分析,都可以看出去噪后曲线相对更平滑,且幅值得到了相应地压制。
2018年06期 v.15 77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5K] - 王彬;刘伟祖;
在西部山区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常采用深埋长大隧道贯通隧址区,并且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复杂,所以需要对岩性以及地质结构进行高精度识别。用Bositck反演法作初始模型,由共轭梯度反演法完成六个地质模型的反演以及实际隧道的反演,并且选取最佳反演深度的剖面长度来精细刻画地质结果,使得反演结果可以准确区分异常地层电阻率的高低,降低异常边界相对模型体的畸变。通过对复杂模型的研究,期望能够在野外勘察中采用合理的采集方式,并对数据反演解释提供支撑以提高反演解释的依据。
2018年06期 v.15 780-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4K] - 郑军;闫浩;花蕾;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了分析该矿床岩(矿)石综合物性参数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具有不同地球物理或地质意义的岩石物性参数组合,研究矿床(矿)石物性综合参数特征及其找矿标志,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密度、磁性、电性资料,同时对该矿床中具有代表性的岩(矿)石进行了采集和测定,通过统计分析认为加里东期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复合型岩体)具有低密度、高磁特征,奥陶世多宝山组赋矿地层为高密度、低磁特征;对于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重力方法不具备找矿物性前提,磁异常也不具备作为直接找矿标志,但对成矿母岩、成矿构造、矿化蚀变带的识别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载矿岩石(蚀变花岗闪长岩、蚀变安山岩质火山岩)具有高极化率、中低电阻率电性特征,而且随着矿石含矿品位提高,极化率值明显增大,形态规则,强度一般为6%~10%的视极化率异常可以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2018年06期 v.15 78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8K] - 陈斌;
为适应闽北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需求,提高勘探精度,降低开发风险,特别是在隐伏储热构造区必须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在收集前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简称CSAMT)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钻探成果布设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简称AMT)、高密度电法和高精度磁法试验剖面,综合分析了隐伏储热构造在物探多方法上的异常响应特征,为闽北岩浆岩地区隐伏储热构造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年06期 v.15 798-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2K] - 刘阳飞;李天斌;孟陆波;
为了探究常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适用性,基于几种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各种预报方法的特点,结合作者工作实践的运用效果,以及前人的工作经验及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几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总结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可以看出,利用地震波反射法和电磁波反射法进行综合预报具有很好的探测效果。
2018年06期 v.15 804-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2K] - 吴茂林;胡富彭;胡雄武;
随着地上交通的发展及各种建筑物建筑面积的增加,城市地上可利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许多城市开始将视线转入地下空间,探索并积极开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和利用中首要任务是查明地下地质条件,确立各类地质异常体。在钻探基础上利用井孔之间透视条件,进行CT成像可得到精细的地质解释。文章利用孔间地震波和电磁波CT综合探查方法,对某城市地下岩溶及破碎带进行精细探查,获得了相应的成像结果。通过与钻孔资料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综合利用可以提高对地下岩溶、破碎带等地质异常的分辨能力,效果良好。该结果可为同类地质条件高精度探查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15 81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 张开伟;聂庆科;王亮;刘庆宇;
针对实际工程桩基存在的明置与埋置基础两种使用工况,利用电磁激振器对实际工程项目PHC预制管桩试桩及预制方桩试桩分别进行桩基竖向、水平回转向及扭转向稳态强迫振动试验,通过桩基振动动力特性测试,了解单桩的抗压刚度、桩基抗剪和抗扭刚度系数、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总质量、模型桩基与工程桩基的动参数换算要求。实际两种桩型模型基础地基动力特性参数测试成果显示,桩基模型基础在埋置工况下其动力特性参数数值都大于明置工况下对应的试验参数数值,桩基模型基础的第一振型共振频率竖向振动最大,水平回转向与扭转向接近,块体参振质量略大于基础本身质量,数据显示基础模型周围的土体也参与了振动,土体的参振质量在计算中不可忽略,土体的参振质量也会影响到地基动刚度的计算。
2018年06期 v.15 817-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2K] -
<正>~~
2018年06期 v.15 827-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