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建新;刘小东;王昆;
对水利设施的现状进行检测,查明隐患及其存在部位,为水利工程设施的整治和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现代地球物理方法发挥作用的一个广阔领域。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的原理、特点及在云南东风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实际应用,说明该方法可以对坝体渗漏位置、断裂及破碎等地质构造进行有效探测。
2011年01期 v.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苏林;刘鑫明;刘燚;
煤层的富水区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探明富水区的赋存和断层、裂隙等导含水构造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矿井瞬变电磁法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煤矿富水区的探查,与其它探测方法相比,它具有对低阻地质体反映灵敏,纵横向辨率高,勘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等优势。本文结合在山东某矿瞬变电磁探测的具体工作,证明应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富水异常区效果良好。
2011年01期 v.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刘燚;刘树才;闫赛;苏林;
大定源瞬变电磁法目前已成为许多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首选方法。而煤矿老窑采空区出水已成为矿井突水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本文使用大定源瞬变电磁法对采空区的富水性进行了研究。作者基于电磁场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大定源瞬变电磁场响应分布规律,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证明了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富水性方面是有效的。
2011年01期 v.8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朱涛;王兰炜;胡哲;刘大鹏;
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相对于目前地震监测中普遍使用的单极距观测系统是一个进步。利用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经正、反演计算后可获得不同深度层的等效(真)电阻率值,可有效地排除因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表浅层干扰,从而获得可靠性高的电阻率异常。不过,在获得等效(真)电阻率之前,须获得台站的电性结构模型,而前人未对此进行详细研究。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山丹地震台为例,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结果和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详细研究了如何获得台站的初始电性结构模型及最佳电性结构模型,期望能为今后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2011年01期 v.8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段圣龙;
在铁路、公路、管道铺设等工程项目中,采空区的存在在线路选线、施工过程中都将产生各种安全隐患。根据采空区的不同规模所需采取的设计方案、整治措施各有不同,因而采空区的有效勘探成了后续工作得以顺利施展的前提条件。基于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几种不同地质条件情况下的采空区进行勘探,判别了测区采空区异常。依据物探资料布设了验证钻孔,经钻孔验证,见到了采空区,物探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证实了推断的正确性,后期施工顺利。说明该方法在采空区的识别中能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为工程项目采空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1年01期 v.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 范亮;钱荣毅;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对煤矿采空区做了正演模型,得出的异常响应对实际的资料解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分析多道电压感应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以准确的探测出采空区的位置。以山西灵石采空区为例介绍了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采空区的应用及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1年01期 v.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高卫富;翟培合;施龙青;
随着电法勘探规模不断加大,二维电法只能测得一条测线上的剖面,不能准确、完整的获得地下异常体的位置。三维高密度电法采用二级装置,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后,得到斑裂区的三维电性体。根据不同的需求,制成不同的切片,依据切片对不同的煤层做出高精度的数据解释,最后将漏水区域圈定出来,为注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矿井防水的目的。
2011年01期 v.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陈小红;白运;郑凯;李晓晨;
基于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正演理论和全区视电阻率定义,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取了全区视电阻率。为避开感应电动势求解早晚期视电阻率的跳跃性,采用瞬变电磁场求解全区视电阻率得到精度较高且连续的全区视电阻率。快速成像采用烟圈反演和快速一阶与二阶近似成像两种反演方法,进一步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尤其二阶近似成像能很好地反映地下深度和电导率,这对瞬变电磁正确研究地下一维电性的垂向变化特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1年01期 v.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张毅;何传江;
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野外工作中发射源的布设方法以及几个重要参数选择的总结,介绍了CSAMT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情况。同时,通过对金沙江石鼓水源Ⅰ号输水线路的大窑箐隧道和香炉山隧道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典型成果分析,论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应用效果及其可以解决的地质问题。
2011年01期 v.8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梁明;刘占兴;邓凯;
地面高精度磁测是可以间接找金矿的。它能够可靠地反映控矿地质体的磁性变化,了解隐伏的控矿岩体、构造和含矿蚀变破碎带的分布。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在甘肃某金矿区进行扫面测量,根据磁异常化极平面图圈定了5个花岗岩和灰岩的岩性接触带,从而了解了控矿岩体的分布范围;同时对磁异常进行化极、延拓和求不同方向的水平一阶导数,依据断裂带的磁异常特征,推测可能存在的4条蚀变破碎带;最后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地质解释,指出蚀变型金矿的磁异常特征。
2011年01期 v.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刘长会;刘树才;闫赛;刘燚;苏林;
在总结内蒙浅埋煤层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物探方法在探测浅埋煤层采空区方面的优势、局限性和不同物探方法对采空区所可能得到的异常反应特征等问题。同时在高分辨率和高准确度的勘查要求下,对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二维地震的观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验,对物探资料进行了处理和综合解释。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最终取得了良好探测效果,证明了在浅埋煤层采空区勘查中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有效性和优势。
2011年01期 v.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刘国辉;孙士辉;徐晶;王猛;
内蒙古东部处于得尔布干成矿带上,寻找以钼铅锌矿化为主的热液型隐伏多金属矿体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一直没有实现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突破。本文在某多金属矿区从事多年综合方法找矿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地质矿产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基于综合物探方法找矿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即:利用高精度磁测查明断裂构造,圈定矿体和矿化体异常带,利用电法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地球化学异常开展激发极化法异常查证,配合电测深和电磁测深法查明异常体的地下展布,合理布置钻探工作。利用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对指导本区找多金属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01期 v.8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 李建新;王云;张征;
新疆彩霞山铅锌矿区成为中-大型矿床,如今已进入开发阶段。本文分析了彩霞山矿区岩矿石物性资料特征,总结了矿区主要的物探成果,提出了"区域重力象鼻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次级重力异常"的找矿模式,为今后在大面积碳酸盐岩和各类砂岩分布区中寻找类似矿床提供了帮助。
2011年01期 v.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王志磊;郭红梅;
为解决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识别的难题,首先从响应机理上对中子测井与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与密度测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对于气层,中子测井响应值与密度测井响应值、电阻率测井响应值与密度测井响应值呈负相关性;而对水层,则呈现正相关性。据此提出了基于中子测井与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与密度测井相关关系的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识别方法,然后编制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全井段自动计算测井曲线的相关系数,进而达到识别致密砂岩气层的目的。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的7口有测试的气井进行的识别处理测井解释试油符合率达到80%以上。同时该技术也在老井复查中见到明显效果,发现了新的致密气层。
2011年01期 v.8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李黎;师学明;张金成;杨军;谭星宇;
井—地电位法是利用地下储层注水后岩层电阻率的变化来研究储层剩余油分布和注水的推进前沿、判断油田的注水分布和剩余油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本文阐述了井—地电位法监测地下注水裂隙的方法原理,研究和推导了水平管状注水裂隙的井——地电位异常的理论公式,建立了地下裂隙模型并在Matlab中计算地下不同长度、深度和方位的地下裂隙在地面的理论视纯异常值,画出了注水前后电位差视纯异常玫瑰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平管状注水裂隙的井——地电位法视纯异常玫瑰图呈苹果状曲线分布,视纯异常的最小值对应的是苹果状曲线的根部,苹果状曲线的根部所指向的方位对应的就是地下注水裂隙的方位。在供电电流为15A,地下裂隙深度在500 m,裂隙长度为50~100 m时,井——地电位法视纯异常的变化幅值在n×10nV~n×100nV之间。井——地电位法视纯异常的形状、幅值随着水平管状注水裂隙的方位、长度和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采用井——地电位法,监测地下水平注水裂隙的方位、长度和深度情况,从而为监测地下注水裂隙的注水情况及剩余油的分布情况提供地球物理资料。
2011年01期 v.8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李政;苏有财;卢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的铁路建设需要修建大量隧道,并向深埋、长大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地质问题也会更为复杂化,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则提出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地震波法做长距离预报,局部异常段采用水平声波反射法(HSP)进行中长距离复核探测,以地质雷达法和红外探水法进行短距离精确预报的综合预报方法。通过对贵州—广州高速铁路三都隧道的应用研究,本方案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有效科学的指导。
2011年01期 v.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覃丽君;张林科;张操;孙小琴;
储层横向预测的关键是波阻抗反演,各种基础资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反演精度。在构造解释成果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震资料对储层进行基于模型波阻抗反演,以波阻抗反演得到的砂体分布范围为依据,对泉一段进行横向预测研究。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为寻找有利目标奠定了基础,建立一套沉积相-地震储层预测-地震地质解释三位一体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新思路。
2011年01期 v.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董文波;刘恩君;杨洪;胡松;任宝铭;
伴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供钻探的构造圈闭数量不断减少,岩性圈闭逐渐成为主要的勘探目标。滑塌浊积岩岩性圈闭是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重要的岩性圈闭勘探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储层预测的难点之一。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含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为解决复杂地质体的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区域地质概况、沉积相研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外部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浊积岩,再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浊积岩岩性圈闭及确定其展布,是在无井地区预测浊积岩岩性圈闭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1年01期 v.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李三福;肖为;朱美娟;蔡泽蒙;
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深水环境下塔礁、台内点礁、跨相带碳酸盐岩地震地质模型,基于炮域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获得叠偏剖面,分析不同形态、不同沉积相和不同储层孔隙条件的碳酸盐岩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等,为深水礁滩相储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2011年01期 v.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李凯;
回顾了瑞雷面波勘探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主动源瞬态面波的互相关法、表面波谱分析法、相位展开法、τ-p变换法、Prony法、多道面波分析法等处理法,被动源面波(微动)的空间自相关法、频率波数法、HV谱比法、折射微动法等处理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主动源和被动源面波法可确定横波速度结构,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动源和被动源面波联合勘探,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在频率相速度域合并,可以得到高精度的频散曲线,有效提高勘探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深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01期 v.8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张新军;刘鸿福;张和生;吕义清;贺鹰;
山西断陷盆地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榆次经纬厂一带位于该盆地中部,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应用CSAMT法进行探测显示新生代厚度约2500~2700m,钻探取样水化学分析矿化度极高,含盐度接近于海水。D、O同位素分析表明比值接近雨水线,氚值很低,说明地热水补给源较远,交替更新的循环周期长,水流速迟缓,在含水层内储存时间较长,地热水年龄较老,几乎没有近代水混入。综合分析认为榆次经纬厂一带地热水由于大断裂构造的存在,使得该地热井水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的较特殊的古沉积地球化学环境,与周边岩溶地下水系统联系较弱,为滞流型无氚老水的水文地质特点。
2011年01期 v.8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熊睿佳;胡万利;
扩频通信的种种优势源于伪随机码具有随机性,尖锐的自相关特性和较小的互相关值。文中介绍了伪随机码中最普遍的m序列的原理、性能和构造方法。考虑到计算机C语言普及率高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文中给出了基于计算机C语言m序列生成源程序和m序列基本性质的成图结果。
2011年01期 v.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张洪银;汪利;谢继香;
水准测量是测量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电子水准仪尚未普及时,繁琐的手工记录不仅使记录效率低,而且给测量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以装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为载体,设计了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程序,并用C++编程语言对其进行实现。用此程序进行水准测量能使记录效率提高,程序的自动计算和限差检核功能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2011年01期 v.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陈帅;游振兴;余飞;
在具体工程项目中运用何种变形监测技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改进监测技术以提高精度是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极坐标法在变形监测应用中的缺点提出了些改进措施。
2011年01期 v.8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胡郁乐;张晓西;张恒春;陈师逊;王鲁朝;
在岩心钻探过程中,对钻探生产过程的多个工作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深孔岩心钻探项目,研究了配套HXY-9钻探装备的钻进参数检测与监控系统,探讨了各过程参数的检测原理和方法;通过山东莱州4000m深钻现场的初步试验表明,该系统适应性好,功能满足钻探生产的要求。
2011年01期 v.8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丁征凯;徐景田;贺江梅;周乾;
随着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测量数据的管理,已经不仅限于电子归档和建库管理,还必须做到能基于网络发布测量数据及其属性数据,使数据管理更加直观、高效,甚至实现与客户端进行友好地交互体验。如今,AutoCAD图形文件作为测量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格式,实现其网络发布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将DWG文件转换为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专为网络设计的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格式文件,再将SVG文件在网络上发布,从而实现基于网络的测量数据共享。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DWG文件的数据格式,并采用Automation ActiveX二次开发技术获取DWG文件中图形元素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其次,分析了SVG文件的格式及其与DWG文件格式的图元映射关系,给出了部分转化代码。然后介绍了VectorControl.Net组件的使用,最后讨论了如何转换DWG文件到基于控件生成的SVG文件,便于网络发布。
2011年01期 v.8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