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区域地磁场边界插值约束

    谭斌;林春生;

    针对区域地磁场模型存在的边界效应问题,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插值方法,对缺少测量点的边界区域进行插值约束。在某海区地磁场建模仿真试验中,利用该方法结合有限区域的地磁观测数据,得到了边界区域地磁场的插值结果,并建立了海区地磁场模型。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较补充国际地磁参考场值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小的均方偏差,为提高模型精度、改善边界效应提供了有效途径。

    2010年06期 v.7 65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科学论文引言的写法

    2010年06期 v.7 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小波变换在瞬变电磁数据去噪中的应用

    闫赛;郭恒庆;刘树才;苏林;刘燚;

    瞬变电磁法是当前煤矿水文电法勘探中最常用的物探方法之一。在瞬变电磁数据采集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传统的去噪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勘探精度要求。应用多尺度小波变换方法对瞬变电磁信号去噪处理,可有效地区分有用信号与噪声信号,经试算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去噪效果,实际应用中也表明小波变换是对瞬变电磁信号去噪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010年06期 v.7 65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中低阻屏蔽层影响物理模拟研究

    胡兵;于景邨;刘振庆;廖俊杰;蒋宗林;

    基于"烟圈"效应理论和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对井下瞬变电磁法沿探测方向上存在多个低阻体时,物理模拟浅层低阻屏蔽体瞬变电磁响应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沿探测方向上浅部存在低阻体或低阻薄层时,深部低阻体的瞬变电磁响应会受到表层的低阻屏蔽而被压制或掩盖,在感应电位多测道剖面图上表现为单一低阻体的响应形态及规律,使得隐伏在浅部低阻干扰体背后的目标体难以识别和分辨。矿井瞬变电磁法在实际探测中应尽可能避开巷道附近存在低阻体或低阻岩层位置,避免无法识别远处低阻目标体响应特征。

    2010年06期 v.7 66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导电矿物含量与激电二次场衰减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李世峰;齐朝华;

    影响激电探测结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矿物的成分、结构和含水性。本文从实验的角度建立导电矿物含量与激电二次场之间的分布规律,采用室内模拟完成相同介质、相同湿度条件下不同电极距的探测,以及同一电极距条件下不同导电矿物含量的激发极化探测。分析对比得出不同导电矿物含量与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二次场视极化率衰减规律与导电矿物含量为指数型函数关系。在各种反演图件进行宏观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数据优化得出视金属因素与导电矿物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2010年06期 v.7 667-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空洞

    陆云祥;王勇;徐岳行;周子泉;翟法智;

    高密度电阻率法因具有快速、信息量丰富、适用性广等特点,在工程勘查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实例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体积效应,在对地下空洞进行探测时的低阻屏蔽作用非常明显;只有少数空气充填型地下空洞在理想状态下相对周围介质显示高阻或相对高阻,部分地下水充填型显示低阻或相对低阻,大多情况下地下空洞相对周围介质均表现为无异常或显示不明显,且有效探测深度只有洞径的五倍以内。指出不宜一概采用单一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空洞。为提高勘查精度,应重视地质调查和现场资料收集,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强调多种物探方法的合理运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

    2010年06期 v.7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矿井瞬变电磁场井下人文噪声干扰物理模拟

    张欢;彭刘亚;

    矿井瞬变电磁测量在煤矿井下巷道中进行,干扰因素有别于地面瞬变电磁法。矿井瞬变电磁测量中的主要噪声为井下人文设施。本文依据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瞬变感应电磁场在均匀全空间条件下及巷道空间影响下的分布特征,通过巷道内有无干扰因素对比总结出巷道空间内铁轨、锚网及工字钢对感应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轨、锚网及工字钢的存在均使巷道内的探测信号增大,而且线圈处于巷道不同位置探测时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通过对人文设施异常规律的总结,为以后的矿井物探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10年06期 v.7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无线电波透视在工作面探测中的应用

    潘利洵;武俊文;卢海;

    能源经济高速发展,煤矿在全国能源构成上占主要部分。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问题日益突出,煤矿生产企业必须精确查明井下灾害情况。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无线电波透视法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探讨井下探测施工、资料处理、资料解释等项工作。以某矿1524工作面为例子,从综合曲线法和层析成像两种方法分别处理,精确解释工作面内的隐伏构造,为回采工作提供依据。

    2010年06期 v.7 684-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江苏油田G凹陷储层条件下岩石纵横波速度实验研究

    肖昆;邹长春;聂昕;徐晋;

    为研究江苏油田G凹陷储层的岩石纵横波速度变化特性,采集了76块岩石样品,在实验室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干燥、饱水和饱油三种状态岩样的声波测量实验,分析了温度、压力、孔隙度和密度的变化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饱水和饱油三种状态下,岩石纵横波速度呈现较好正线性相关性;压力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岩石纵横波速度与孔隙度呈负线性相关性;岩石纵横波速度与密度呈较好幂指数关系。实验结果可以为该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反演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0年06期 v.7 68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基于地震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思路

    张林科;覃丽君;张国焘;孙小琴;

    重点阐述了基于地震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方法。了解区域地质概况、沉积背景,选取完整的沉积体系;选取合适的时窗沿层提取地震属性(RMS,平均瞬时频率、有效带宽),利用RMS属性识别沉积体,平均瞬时频率判断物源方向,有效带宽推测沉积环境及地层的均质性;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绘制该层段的地震相平面图;最后将地震相转相为沉积相。利用该方法对尼日尔三角洲S工区进行地震相分析,识别出高弯度水道、水道-朵叶复合体、末端朵叶等沉积体的典型地震相特征,取得很好的效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0年06期 v.7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高精度地震散射波数值模拟

    刘铁华;

    随着地震勘探要求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散射波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具有广角性质的工程地震勘探中,基于非均匀介质理论的散射波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讨论了现阶段几种散射波数值模拟方法的各种利弊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扰论的FK域积分法,该方法求取总场后再通过FK域积分法求取散射场,在散射场的二次震源和空间能量衰减处理两方面做了改进,散射场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均得到了提高。

    2010年06期 v.7 699-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偶极横波资料在低孔低渗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丁世村;

    水力压裂至今一直是低孔渗储层改造的最有效措施。为了提高低孔渗油田压裂开发的整体效益和效果,为油层改造有针对性地提供施工层位和准确的储层参数,本文以胜利油气区渤南-孤北地区中生界、上古生界的低孔低渗储层为研究目标,探索、研究偶极横波测井资料在低孔低渗储层评价及改造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偶极横波测井资料提供的纵、横波数据,结合其他常规测井资料及压裂、试油资料,建立适合本区低孔低渗油藏特性的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和压裂预测模型,对所改造层位进行压裂高度及施工压力参数预测,为优选压裂层位和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现场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预测结果与现场压裂、试油验证结果一致性较好。

    2010年06期 v.7 704-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

    张庆;直钰平;

    地震资料覆盖范围广,在预测压力时可以得到压力分布的纵向和横向的全局特征。在钻前压力预测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利用地震方法预测地层压力,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对于存在异常超压的地层,相比正常压力的地层,其孔隙度一般较大,因此层速度会减小。同理,对于异常低压地层,其层速度会增大。本文主要是针对M地区得到的压力与速度的关系来预测地层压力。

    2010年06期 v.7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地震反射波CDP叠加技术在海域花岗岩孤石探测中的应用

    刘宏岳;

    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海域部分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掘进前,应尽可能地探查清楚掘进区域的大直径球状风化物的赋存情况,尤其是直径大于1m的孤石,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清除或制定穿越该处的方案。本文介绍了海域地震反射波多次覆盖CDP叠加技术,阐述了海上单道地震与CDP叠加技术的差别,从方法原理、震源选择、观测系统等方面分析了探测小尺寸异常体的关键技术,通过钻探验证了该技术在探测风化残留体中孤石的良好效果。

    2010年06期 v.7 714-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科学深钻立轴式钻机机上余尺检测方法研究

    夏阳;胡郁乐;张恒春;

    立轴式钻机是目前在岩心钻探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钻机,机上余尺的准确、快捷测量对钻探生产意义重大,对立轴式钻机机上余尺的自动快速测量一直是一个难题。作者结合科学钻探项目,提出一种机上余尺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钻机钻进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并用LABVIEW编写的检测程序对钻机的各种状态做出逻辑判断,能准确自动测量出机上余尺。

    2010年06期 v.7 719-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电成像测井资料裂缝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田飞;章成广;

    利用裂缝图像的颜色(或灰度)和产状特征,结合岩芯标定和常规测井资料,可以有效地识别裂缝,定量判断出裂缝位置、发育程度及裂缝性质,进而定量求取裂缝参数,为探索充填缝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2010年06期 v.7 723-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

    黄超;章成广;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是非常常见且十分重要的一类储集空间类型,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裂缝的识别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新疆某油田为例,通过岩芯观察及成像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出了不同类型裂缝对常规测井的不同响应特征。通过实际应用,识别效果良好,证明用测井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裂缝是可行的。

    2010年06期 v.7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布

    吴俊林;何诚;徐敏;罗慧芬;

    地震相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在地震剖面图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征的总和,是沉积和地震之间联系的枢纽。利用不同相带的井在地震剖面上的标定结果和声波时差统计,在常规地震剖面和瞬时相位剖面初步得到相带划分图。根据地震反射层的外形结构、频率、振幅及连续性等特征,建立三种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模式,分析沿目标地层顶界地震属性切片,筛选对相带边界表征清晰的属性,确定出地震相的分布区域,这对以后的储层预测和生物礁的发现提供技术支持。

    2010年06期 v.7 73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滨里海盆地A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陈振龙;刘春雨;李树静;张珊;

    地震反演技术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是开展储层预测常用的反演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测井约束反演的技术原理,以滨里海盆地A油田为例,首先从岩性、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三方面,对工区内储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然后分析了测井约束反演中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合成记录与标定、子波提取和建立地质模型等一些关键技术环节,结合得到的反演结果,对有利储层砂体的展布、厚度等进行初步分析,发现砂体发育的总体趋势为西南侧厚,东北侧薄。最后认为工区的西南部埋藏较深处为有利的目标区域,为该区今后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0年06期 v.7 736-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张波;孙波;武清钊;

    由于水平井中流体的流动相态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造成常规的产出剖面测井技术难以适应于水平井,因此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研究难度大、生产迫切需求的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及爬行器施工工艺,应用该技术成功完成了塔河油田TK109H等三口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并总结了施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应用该技术评价生产层段产出状况提供帮助。

    2010年06期 v.7 740-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锥形桩的纵向动力响应

    卢志堂;刘东甲;杨晓峰;李浩;

    主要研究了锥形桩这一典型变截面桩的桩顶纵向振动响应。桩身为均质线弹性有限长杆,桩顶受纵向冲击力作用。桩周土和桩底土用Kelvin?Voigt模型表示,假设桩周土剪切波速随深度线性变化。根据上述桩土模型,推导出简洁的波动方程。由Laplace变换得出了频域的解析解,然后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求解Laplace逆变换,得到了时域的半解析解。通过与差分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求解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了解了桩顶振动速度导纳曲线的变化特征,还说明了截面渐变程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阐述了变截面效应。锥形桩的变截面效应表现为:桩身横截面的渐变会对频域响应的低频波部分产生影响;桩身横截面渐变时会引起桩身渐变的反射,而且截面渐扩(渐缩)程度越大,反射越明显。

    2010年06期 v.7 745-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

    2010年06期 v.7 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江苏某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周晓明;朱亚军;江卫宁;

    利用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地气测量等综合物化探找矿技术,在第四纪覆盖地区的江苏某多金属矿进行金属矿产勘查,在分析矿区实施复电阻率(CR)法与地气测量所获参数异常特征,并结合区内地层分布和成矿条件后,表明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深部多金属矿的勘查,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推断的成果与钻探结果基本吻合,对后续详查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010年06期 v.7 751-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某混凝土大坝裂缝深度的测定

    楼加丁;韩道林;杨正刚;

    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因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浇筑初期温度的变化及养护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难免会产生裂缝。当出现较深的混凝土裂缝时,表面无损检测方法显得无能为力。本文结合某混凝土大坝工程实例,采用声波对穿的方法,通过测量波速、振幅及频率,测定裂缝发育的深度和倾向,确定合理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2010年06期 v.7 757-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 综合施工地质预报法在隧道施工预报中的应用

    赵桂林;张桂涛;孙洋;

    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地处山体内部或地下,往往存在极为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情况,使得勘察设计阶段围岩级别难以准确预测或预报,这就给隧道的施工开挖过程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困难。为此,较为准确地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对调整支护结构以及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以椿树垭隧道为工程实例,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能够有效指导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

    2010年06期 v.7 764-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第1期至第6期总目录

    <正>~~

    2010年06期 v.7 77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