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淼;鲁霞;张健;
采用第一类边界值条件下有限差分矩形等距网格法,对位场求解区进行网格剖分,探讨有限差分方程的建立、建模和计算原理。在同一种模型建立的差分方程下,使用Jacobian迭代和全选主元高斯消去法进行求解,统计计算时间和迭代次数,比较两者的均方误差。不同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两者求解结果基本吻合。
2010年03期 v.7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 赵永刚;陈利雯;
针对麻黄山西探区区域地质特征,分析和确定了该区块不同井区的视油柱高度,并从常规测井物理参数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参数,确定了用GR、DEN、RT、RT/R0、Rxo/RT及POR(D-N)的特征值来构建该区Bayes自动判别函数,并引入不同井区的视油柱高度来进行限定,以此实现在不同井区自动判别含油性的方法。判别结果与测试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其解释符合率达87.1%,取得了较明显的应用效果。
2010年03期 v.7 27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李来喜;
在矿山采空区等地下洞穴探测方面,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从方法过程和基本应用条件出发,结合工程实践,对观测系统设计,激发与接收,施工工艺,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环节的工作参数选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采空探测方面的良好效果。
2010年03期 v.7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 涂善波;毋光荣;裴少英;
大坝截渗墙属于地下隐蔽工程,由于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原因,其质量检测受多种因素制约。弹性波CT技术作为混凝土结构检测的常规方法,其理论基础与反演理论也日趋成熟。本文通过某水电站截渗墙质量检测的工程实例,采用跨孔弹性波CT技术方法,查找截渗墙墙体接头缝或混凝土不密实区,探讨弹性波CT技术在大坝截渗墙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010年03期 v.7 2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孙均;杨飞;汪超;孟凡权;
根据研究区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砂泥岩纵波波阻抗叠置,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无法有效区分岩性。文章在对研究区测井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应用Jason软件算出研究区砂泥岩的波阻抗之后,利用测井统计出的波阻抗与岩性的拟合关系,应用Strata软件剔除泥岩,生成砂岩数据体;再利用测井统计出的砂岩波阻抗与孔隙度的拟合关系,把砂岩波阻抗数据体换算成孔隙度数据体,从而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
2010年03期 v.7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曾婷;桂志先;何加成;易寒婷;章雪松;
根据研究区56口井,笔者对岩心、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等钻井、测井资料进行多种统计和交会分析,研究速度、密度、波阻抗、孔隙度与深度、岩性,波阻抗与孔隙度等的关系,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并作相关交会图,建立规律关系式。经比较得出利用波阻抗进行下一步的反演工作会比较合理。根据砂岩孔隙度与波阻抗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利用砂岩波阻抗估算砂岩孔隙度。为下一步储层预测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资料。
2010年03期 v.7 2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 梁生贤;张胜业;祁晓雨;石研斌;
实测MT视电阻率的静校正目前有多种方法,但它们的校正原理和对资料的要求各有不同,其校正结果也有所差异。通过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计算给定地质模型的视电阻率值和相位值,并分别比较空间滤波和相位换算静校正结果,结果表明:空间滤波法能够有效压制静态效应,但不能准确突出地质异常体的位置,而相位换算法能够弥补这一缺点,但它却依赖于人为判别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议根据具体地质信息结合不同方法来综合静校,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压制静态效应,突出深部地质构造。
2010年03期 v.7 300-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余亮;马火林;李荡;朱璐;
双频激电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频率域激电法。基于双频激电法的原理和特点,使用SQ-3C双频激电仪,采用偶极-偶极的电极装置,在水槽模型中测量了不同频率以及极距分别为2.5cm、5cm和10cm在不同电流的情况下,分别在自来水和含盐度3.5%的盐水中黄铜矿标本的视电阻率和视幅频率,以此来模拟其在海水中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电阻率法在海水中显示矿体异常不明显,而双频激电法可以很好地显示矿体的激发极化异常,使用偶极-偶极电极装置在盐水中也可以进行拖曳测量,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实验认为,在盐水中应该增强采集仪器的微弱信号检测和放大滤波的能力,有助于激电信号的检测。
2010年03期 v.7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林昀;
将可控音频电磁法(CSAMT)应用于宜(昌)万(州)铁路隧道路肩线所经过的基岩内的岩溶及断裂发育带。采用发射源的偶极距离为2.6km,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距离大于9km,所发射的频率为20~213Hz的14个基频以及11个谐频,接收沿测线方向的电场和垂直测线方向的磁场,采用带地形的2D平滑模型稳健的反演迭代算法获得电阻率剖面,结合工程钻探及地质资料,较为准确地推断出了隧道路肩线附近的岩溶、断裂发育带分布。
2010年03期 v.7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郭安民;潘利询;
工作面顶板和底板下隐伏导含水构造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研究,是目前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采用瞬变电磁法全空间探测技术,能有效地探测工作面顶板、底板或煤层内部的隐伏导含水构造,并能确定其具体影响范围。在多测道剖面上对应测点位置的感应值相对较高,对应的曲线部分呈凸起或上升趋势,异常体反应不明显。多测道剖面图多用于实测数据的实时处理显示,根据初步处理结果来调整测线或测点的布置。隐伏导含水构造在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中多呈封闭或半开口状,视电阻率值相对较小。
2010年03期 v.7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 赵智能;刘建;邢保国;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CSAMT与MT结合的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的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通过对宁武高速公路S4段隧道勘察,结合其它手段,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同时说明,该方法可对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赋存进行超前的宏观预测。
2010年03期 v.7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 陈家联;张毅;陈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属古生代扬子板块的南缘,东临华夏板块,西邻印支板块,处在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位。历史上火山运动剧烈,伴随不同时期的火山喷发及侵入作用,形成各种金属矿产,并且明显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本文根据最新卫星地磁场模型(NGDC-720),特别运用总磁场异常模量及小波多尺度分析等新技术,对广西地区区域地磁特征以及岩浆岩分布等进行了相关讨论。
2010年03期 v.7 327-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 王卫平;吴成平;
首先对国内外频率域航空电磁法软件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校正处理、多参数转换、正反演解释、以及综合解释等,通过国内外频率域航空电磁法软件研究方面的对比,指出了国内在此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今后应该发展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2010年03期 v.7 33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李红立;张华;汪传斌;徐红利;
溶洞是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其发育范围勘探是溶洞治理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溶洞发育特征和勘探环境,其次具体介绍了跨孔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最后针对一勘探实例介绍该方法的工作方法,并对验证成果做具体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跨孔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溶洞发育范围探测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准确性。结合探测过程总结该方法应用环境和发展方向。
2010年03期 v.7 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张光保;
用高密度电法来查明复杂岩溶地区路基的物性特征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广西境内某铁路路基进行岩溶勘测,查明了该段路基的地层结构和岩溶发育情况,解释结果与真实情况非常吻合,为以后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在复杂岩溶地区路基勘测工作中,高密度电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显示直观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好方法。
2010年03期 v.7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卢海;潘利洵;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利用岩(矿)石电学性质的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在工程、资源勘探方面应用,近年来在城市基岩勘探工作中应用频繁。本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三极(联合剖面)装置,在探测基岩中进行模拟实验。三极装置是一种测深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的特点,能较准确地反映基岩面的起伏情况,但对基岩中的低阻体反映不佳。利用视比值参数λ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高阻基岩中的低阻异常。
2010年03期 v.7 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王亮;张登藩;王秋菊;陈启飞;
通过黔东南某铅锌矿的勘查实例,说明这样一个地质问题,在贵州山区采用物探方法间接找矿,倡导采用大比例尺联合电法勘探是必要的。据工区地球物理条件,如瞬变电磁法(TEM)和双频激电法的结合,一来两种方法能互为补充、相互印证,二来可靠性、分辨率得到保证,去伪存真、找矿效果能体现,最终观测异常已得到钻探工程验证。所提取的物探电性异常与地质体露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2010年03期 v.7 352-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龚强;詹应林;李升福;陶德益;
为探测地下复杂地质构造情况,经过实地踏勘以及方法可行性试验后,可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勘察手段,在对野外资料进行圆滑滤波以及静态校正后,以卡尼亚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为实际勘察资料,在作出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地质推断解释剖面。结合工区地质平面图资料以及物性参数,对地下复杂地质结构进行了推断解释。在重点勘探1000m深度范围内划分了断裂构造,圈定了岩体,划分了地质界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深入找矿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2010年03期 v.7 359-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余世根;张光武;柳海波;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隧道工程在开挖过程中面临着断层、溶洞、涌水、涌泥等各种地质灾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能够探测隧道前方不良地质条件,优化隧道开挖和支护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快速施工。但目前各种预报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单一预报方法预报精度较低,不能保证安全施工要求。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方法能发挥多种预报手段的优点,提高预报精度,当预报方法与地质条件相适应时更是如此。结合椿树垭隧道工程实际,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分析、TSP、GPR等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通过与开挖情况对比,分析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合理性,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2010年03期 v.7 363-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乔磊;马火林;陈海红;余亮;
介绍了岩层真厚度模型的构建,并利用VB(Visual Basic)调用Matlab(Matrix Laboratory)制作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的方法开发一个方便实用的软件。该软件能够计算岩层真厚度的值,并显示岩层真厚度的三维图形,形象地展示岩层的视厚度、真厚度、倾角,以及岩层走向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0年03期 v.7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张丽霞;
运用地震减灾、地理信息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等综合手段,以广州市地震前兆、震害预测、地震活断层等数据库资料为基础,建成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该库具有应急响应和管理系统、城市活断层数据展现系统、农居和活断层管理系统等功能。本数据库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将为广州市震前和震时监测及震后救援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应急处置信息。
2010年03期 v.7 37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杨洪志;万爱华;黄军明;陈功;
随着境外勘测工程的增多,迫切需要获得这些地区的基础地理信息,但是大多数地区地理信息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何获取相关信息,成为当前勘测项目的难点。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例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日渐成熟,利用遥感影像等多源遥感数据制作影像地图成为一种可能。本文介绍了遥感影像地图的原理与处理流程,并且以某境外送电线路工程为例,描述了其制作过程,最终成果表明基本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2010年03期 v.7 37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 范晓燕;周乾;
多路径效应存在于GPS高精度定位和授时中。特别是在高精度GPS定位中,多路径效应是影响其精度的主要误差源。本文综述了多路径效应产生的原理、作用特性、影响规律以及目前国内多种关于多路径误差的处理技术,并从三个层面对这些处理技术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
2010年03期 v.7 38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杨勇;张东方;王运生;
基于锚固体系的锚杆动力学及应力波运动学理论,研究了锚固体系的振动特征和锚固体系中瞬态应力波传播的能量衰减规律,进而提出瞬态应力波法是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它是通过锚杆锚固质量检测仪接收瞬态应力波反射信号,通过数据信号分析,从而获得表征锚杆锚固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即锚固长度、波速及密实度。文章论述瞬态应力波法的基本原理及传播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检测规律。
2010年03期 v.7 3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丁华;朱谷兰;汪大鹏;
随着地下管线非开挖施工技术的大量使用,深埋管线探测技术成为了一个新课题。结合工程实例,分别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瞬态瑞雷波探测和地震映像等物探方法应用到深埋管线工程探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可为同行业内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0年03期 v.7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李卫民;冯琳;周玲玲;胡桂明;
通过对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金矿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一段及二段玄武质熔岩底部,受断层旁侧的节理、裂隙控制金矿体在断层破碎带内呈顺层和穿层两种状态产出。此外,通过对贵州省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和玄武岩之间的凝灰岩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研究,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区域性控矿构造如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成矿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局部性构造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最后提出在该区寻找相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
2010年03期 v.7 394-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