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凯;李列;
基于深水崎岖海底地区的地震剖面建立崎岖海底地层地震地质模型;基于射线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分析研究崎岖海底影响下的下伏地层反射界面上的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对崎岖海底对下伏地层成像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崎岖海底对下伏地层的反射覆盖次数、反射能量以及入射角范围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波的动力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海上长排列加剧振幅的横向变化,指出在复杂崎岖海底地区地震勘探必须选择合适的排列长度和覆盖次数才能确保保幅成像处理。
2010年01期 v.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薛姣;
AVO(振幅随入射角变化)反演是一个非线性的组合最优化过程,运用弹性介质模型参数正演生成合成记录,以拟合观测数据。对于没有井资料的地区,结合勘探区域的地质情况对地震数据进行反演,最终得到勘探区域岩石物性参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AVO无井约束反演,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试算,证明了模拟退火算法在AVO无井约束反演中的可行性。在模拟退火过程中,控制参数选择是重要的一步,要针对所要处理数据进行试验来确定这些参数的合理范围,如果参数选择不当,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得到不理想的结果。
2010年01期 v.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万欢;但志伟;冯全雄;
外源信号与地震震源信号没有明显的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其频谱与有效信号频谱完全重叠,同时外源信号的反射同相轴符合地震时距曲线规律,因此用滤波等常规噪声压制方法无法压制外源干扰。本文提出一种外源干扰快速压制算法,利用外源干扰的时距曲线和正常时差可以得到外源干扰的信号源位置,再利用时距曲线模拟出任意位置处的干扰模型,以此校正炮集记录,拉平外源干扰。最后,应用LIFT去噪方法分离有效信号与外源干扰。LIFT去噪方法在信号模型建立和数据重构过程中提取估算剩余信号,能够获得更好的信噪比和信号保持。这种海上外源快速压制算法简便、高效,通过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1期 v.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吴长江;
地滚波(面波)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一种很强的规则干扰波,具有振幅强、频率低的特点。地滚波在单炮记录的远排列端呈现出双曲型,利用三维锥体滤波技术能够压制地滚波,突出有效信号。将地震数据进行三维锥体滤波去噪后的叠加剖面中地滚波基本被完全压制,而有效信号得到保持,剖面的信噪比明显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提高。应用三维锥体滤波技术,能够做到高分辨率的相对保幅处理,保证地震数据的可靠性。
2010年01期 v.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徐丽萍;
塔中地区奥陶系溶孔裂缝型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又受火成岩影响,其预测难度大,地震属性蕴含丰富的缝洞发育带及其分布特征的信息,由于属性种类很多,单因子判别存在片面性,而多属性人工综合工作量大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本文把多属性线性和非线性融合技术应用于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对与缝洞发育敏感的振幅变化率与反映流体性质敏感的频率衰减参数进行线性融合,对振幅变化率、相干值、均方根振幅、振幅方差、20Hz时频属性、能量半衰时等6种地震属性,基于人工神经技术进行地震属性非线性融合来综合预测储层发育程度及其储层厚度,其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对比得比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2010年01期 v.7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赵家福;田钢;叶建青;
沪杭磁悬浮交通线路工程场地地震安评近场工作属于线状并且是长线工程项目,该长线工程场地经过多条复杂活动断层。活动断层的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技术在沪杭磁悬浮交通线路工程场地地震安评近场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该长线工程沿线的城市干扰源及干扰源特征分析,总结一套应用于长线工程场地的野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以沪杭磁悬浮沿线塘栖—越东断层探测为实例,进一步证实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技术在长线状工程场地地震安评近场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长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坪、高速铁路等重大长线工程断裂活动性的探测提供方法和依据。
2010年01期 v.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陈学国;王全柱;
目前描述砂岩储层主要是基于测井约束反演的方法,而实际应用中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导致了测井声波不能较好的识别砂岩,即储层与围岩的速度相当,利用这种测井声波进行约束反演时,获得的声波阻抗难于识别砂岩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当地层不含泥质以外的放射性物质时,自然伽玛能够较好的识别砂岩,本文提出利用改造的Z-score法结合自然伽玛重新刻度的声波曲线GS(Gamma Sonicwave简称GS曲线)可以较好的识别砂岩。实际应用表明,用GS曲线做约束反演,反演结果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砂岩储层。
2010年01期 v.7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海洋;朱培民;曾凡平;
对巴楚露头地区下切谷和礁滩地层沉积环境岩样纵、横波速测量和密度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下切谷相中峡谷相的纵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均高于斜坡相,礁滩相中礁前相和礁后相的物性变化较大,礁核相的纵、横波速度以及密度相对较高。另外,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岩石的裂缝、岩石速度的各向异性、超声仪的测量精度以及密度仪对温度的灵敏度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尽管如此,通过对下切谷和礁滩沉积环境的物性分析,这些结果仍然能为塔里木巴楚一间房组沉积体系的精细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线索。
2010年01期 v.7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尹志勇;贾同福;汤洪志;谢宏桥;尹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勘探与薄层砂岩体有关的油气藏时,薄层砂体的识别和解释尤为重要,如果掌握了这些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反过来就可以更正确地、细致地解释实际薄层地震剖面上各种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建立不同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速度对各模型当中薄层振幅和相位特征的影响,总结了速度随薄层振幅和相位特征的变化规律,为实际薄层地震剖面资料处理和解释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v.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刘振明;顾汉明;詹凤林;
介绍了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和S变换的优缺点及其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详述了S变换的概念及性质,认为S变换方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时频分辨率,能提供高质量的时频谱信息。将S变换时频分析用于宜万铁路隧道地震映像法数据解释。结果表明,S变换时频剖面上的溶洞异常显示比时间剖面更为清晰,在推断岩溶的分布位置、大小、埋藏深度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S变换方法有助于提高地震数据解释的精度和准确性。
2010年01期 v.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张学强;郑公营;
VB具有易学、可视化编程简便,C语言具有灵活的数据结构表达、位运算,Fortran语言具有科学计算快速、灵活等特点。综合利用它们的优势可为物探资料处理、显示提供诸多便利。本文分别给出了C语言和Fortran语言生成动态库函数的步骤,详细地阐述了VB调用动态库函数时各种类型实参与形参进行传递的基本规则,并给出了VB应用程序打包时的注意事项。
2010年01期 v.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姬广忠;朱培民;方波;海洋;
软件开发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软件的维护和后期扩展,若不能扩展,则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用户原有地程序只能作废。另外,用户不能加进自己的功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使用上欠方便,对地球物理软件也是如此。插件技术可以十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插件技术,对于地球物理软件的扩展性会有很大的提升。本文介绍了插件技术的方法与实现,并编写了一个基于VC++6.0平台简单的应用插件技术的地震数据处理程序,测试证明效果良好。文章最后对如何优化地震数据处理插件系统提出了建议。
2010年01期 v.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闻剑秋;陈国俊;
利用信号和噪声的特征值差别,采用奇异值分解技术压制噪声,提出了基于多道相似系数大小来自适应地选择特征值个数,进而进行信号重构,分离信号和噪声,从而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通过对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2010年01期 v.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衡海良;杨帆;肖建玲;孙凤萍;
拟声波构建技术依据对储层敏感的非声波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即拟声波曲线,使之既能反映地层波阻抗和速度的变化,又能反映地层岩性的细微差别,可以较好地解决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岩性识别难题。针对张东古潜山地层实测声波时差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无法进行储层反演预测的问题,采用了拟声波构建技术,将对储层岩性敏感性好的自然电位曲线转换成拟声波曲线,以此为约束条件实现了储层预测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0年01期 v.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汪玉琼;孙宗龙;
简述了瞬变电磁法(TEM)和激发激化法在贵州某金矿勘探中的综合应用。文中介绍了TEM瞬变电磁法、激发激化法原理、工作仪器及工作中所采用参数及资料整理中所有分析解释软件,选择了贵州某金矿XX′线TEM剖面、岩性实测作为实例进行异常解释推断,对异常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2010年01期 v.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罗传华;昌彦君;陶喜林;李永涛;李彦军;
井间电磁波技术具有分辨力高、施工方便,相对其它电磁法受地面电磁干扰较小的特点。针对矿区居民区房屋出现裂缝的环境地质问题,文中给出了利用井间电磁波技术开展地下洞穴调查中的应用案例。分别介绍了井间电磁波技术的基本原理、野外方法技术、数据处理、CT剖面特征及地质分析,最终结合工程钻孔取芯结果,基本查清了该区的洞穴发育分布情况。对该区地基稳定性进行了合理的评价,为后期房屋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2010年01期 v.7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甘伏平;黎华清;卢呈杰;韦吉益;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在对重要建筑物的基础详勘时,除了采用常规的勘察手段外,还需采用探测精度较高的跨孔电磁波透视技术,以查清岩溶(溶洞、溶槽及裂隙带)的分布特征。本文以广西境内的黎塘分输泵站场的地基勘探为例,介绍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探测和评价储油罐岩溶病害地基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为后期的场地评价、确定桩端持力层以及地基加固处理等提供详细、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2010年01期 v.7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詹应林;昌彦君;刘磊;曹中林;
基于各向异性大地频率域电磁测深的正演计算,研究了二层大地模型中水平电偶极源下各向异性参数对电场Ex分量的振幅和相位曲线的影响。计算出在不同各向异性系数下电场水平分量的振幅和相位值,通过对其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对野外资料的解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1期 v.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王亚清;武毅;查恩来;
随着国家对古文物遗址保护的日益重视,对遗址的修缮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无损检测以其无损、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特点,在考古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探测古建筑基础和地下洞室。本文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山海关古城墙隐伏缺陷墙体探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方法对古城墙砖体内隐伏空洞裂缝,古城墙底与夯土基础间隐伏塌落和空洞,以及古城墙基础下原状土体陷落等不良缺陷的勘测是可行和有效的,最后将古城墙隐伏缺陷进行标定的图件提交,为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了地质参考。
2010年01期 v.7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 胡正旺;许顺芳;林维芳;陈超;
生态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物理学的又一分支,它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对各种生态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来进行观测,从而监测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本文具体分析了生态地球物理研究的三个方面:①微生物活动对地下介质的作用改变了地下介质的哪些物理性质;②对于这些变化可以应用哪些地球物理物理方法来探测;③生物地球物理的应用领域研究。最后本文还提出当前生物地球物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对于这门新型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0年01期 v.7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梁艳;
详述了一个GIS三维显示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步骤,在Visual C++平台下运用OpenGL缓存切换技术实现三维坐标下图形的动态显示,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刷新速度,其数据通过ADO数据库编程连接SQL Server2000软件提供。
2010年01期 v.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莫云;岳昊;胡斌;吴北平;
以武汉地铁二号线虎泉站至名都站区间施工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时间函数模型,对由地铁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拟合分析。根据拟合结果,确定了该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沉降量Logistic时间曲线的5个关键点及3个未知参数,从而建立了针对该区间隧道地面沉降的Lo-gistic时间预测经验模型,将该模型用于预测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果。
2010年01期 v.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肖威;沈华;李玥;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塌岸已经成为库区普遍、典型的、影响移民工程安全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总结了库区库岸结构与塌岸形式,论述了塌岸预测思路与方法。以三峡库区某库岸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法,对c、φ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讨论了多种工况下,多个库岸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塌岸宽度。在工程地质类比的基础上,采用图解法进行塌岸宽度预测,根据现场变形监测资料,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评判,得到塌岸预测最终结果。
2010年01期 v.7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