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映;
木文概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强有力的地球物理资料非线性反演的方法——人工神经元法(ANN)。比较系统地介绍了ANN的基本知识和两种基于不同原理的ANN反演方法。基于模式识别和基于最小方差的ANN反演方法。列举了这两种方法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中的一些应用实例、指出了该方法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008年03期 25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赵永贵;蒋辉;赵晓鹏;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目前TSP203技术在中国的用户较多,它采用一维观测系统,获得的地震资料是零偏移距反射道集,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分布,也不能准确推定反射地质界面的位置和力学性状,造成很多漏报和误报,亟待改进。作为改进对策,TST隧道超前预报技术采用二维和三维观测系统和偏移成像处理技术,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共散射点道集,同时利用走时和振幅等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速度分布、反射地质构造的准确位置和界面两侧围岩力学性状的差异,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克服了TSP203技术的缺陷,大大地提高了超前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预报的风险。
2008年03期 26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柳建新;王浩;程云涛;童孝忠;
本测区地貌极为特殊,位于西部地质条件复杂的锡铁山老矿区,其浅部已知矿开采殆尽,我们的研究任务是在矿山深边部找到隐伏矿。由于测区地形复杂,周边的电磁干扰较为严重,因此我们选用了CSAMT法,它具有勘探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首先,我们根据测区地质条件和岩矿石物性,布置了18条测线开展CSAMT方法的探测研究,接着通过原始数据反演和分析,发现了两个较大的低阻异常区,并推断了两个低阻异常间的关系,最后经推断解释认为:2号低阻异常应为成矿有利区域。
2008年03期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师学明;张剑;刘梦花;王长春;
小波变换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具有强大的时频分析能力,并广泛地应用到信号处理的各个领域。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小波变换原理及去噪方法,然后通过阻尼震荡信号、一维地质雷达合成记录和二维地质雷达合成剖面等模型,用db4小波进行了三阶分解,然后根据干扰波的特征进行了小波去噪和干扰波压制,结果表明,小波多尺度分解后,随机噪声主要集中在较低阶的小波细节之中,用小波变换去噪方法,可有效去噪和压制干扰波。对实测的地质雷达资料也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2008年03期 279-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孙天财;付志红;谢品芳;
论文推导了斜阶跃场源激励下,采样延时零时刻在发射电流关断起始点的高阻围岩中导电球体、不导电基底上水平薄板和均匀导电半空间的瞬变响应解析式,分析了发射电流关断时间对三种模型全程瞬变响应的影响。根据均匀半空间瞬变响应解析式,讨论了斜阶跃场源激励下的磁场、感应电压与全程视电阻率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全程视电阻率直接计算方法。此方法将发射电流关断时间作为系统参数参与视电阻率的计算,无需关断效应校正,可以方便地直接计算出中心回线装置下测量目标的全程视电阻率。理论模型及实例计算数据都证明了这种数值算法的可行性。由于斜阶跃场源技术的成熟,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08年03期 287-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乔玉坤;王仕成;张金生;王哲;
针对地磁辅助导航定位中基准图制备的需要,采用了建立区域地磁场模型的方法。分析了现有地磁场建模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选择泰勒多项式拟合法用于区域地磁场建模,对野值剔除原则进行了改进,对模型的验证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用泰勒多项式对某区域地磁场总强度F的数值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区域地磁场模型的均方偏差远低于世界地磁场模型和局部地磁场模型。
2008年03期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2008年03期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周翠;吴国平;
为了在圈闭的控制因素与油气藏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模型,使得能够可靠的评价油气圈闭,从而有效的拟定预探井井位,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谐振理论的油气圈闭聚类评价方法,并在油气圈闭研究区进行了圈闭分类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对油气圈闭的含油气性进行分类评价,在解决油气圈闭评价方面具有智能性,高效性,准确性,客观性。
2008年03期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正>~~
2008年03期 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郭华;
现在使用的双源距密度测井响应关系较理想化,很多影响因素都忽略了。为了推导双源距密度测井仪刻度的响应关系,采取对测井仪器进行一级刻度,得到仪器响应地层的计数率"脊-肋"图版。然后对图版进行研究和分析,选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图版数据进行拟合,并针对"肋"线分段精细拟合。经过多次反复拟合,得出了密度值和校正密度值的测井响应算法。将新测井算法应用于数控测井系统中并同现在的算法进行对比,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准确度较高,提高了工程测井的质量。
2008年03期 304-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2008年03期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赵晓鸣;张恩力;米晓利;何兰芳;余才盛;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简称CSAMT)标量测量具有很多优越性:相对于Magnetotellurics(MT)不仅测量更加快速,而且还可更少受到测区内人文噪声的干扰;又由于探测深度不是靠供电电极几何尺寸的变化而是靠频率的变化而实现,故深山陡谷或狭小的区域内都可进行探测。此方法在0.25~8192Hz的频率范围进行测量时,CSAMT法还可提供良好的深穿透能力,可从地表达到几公里的深度,还具有良好的横向分辨率,不容易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在实际测量中受地形和不均匀体的影响,会使CSAMT曲线发生畸变,即静态效应。这种现象如果在资料处理中得不到消除,就会造成资料解释的误差甚至错误。本文通过CSAMT在实际工程勘探中的应用,介绍了静态效应对CSAMT资料的影响、如何对CSAMT资料进行静态校正、对CSAMT资料进行静态校正后的效果。
2008年03期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肖明顺;昌彦君;曹中林;金钢燮;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实现探地雷达数值模拟时,边界条件的吸收特性对计算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应用于探地雷达数值模拟的吸收边界有:Mur二阶吸收边界、超吸收边界和完全匹配层,本文引入一种新的吸收边界:单轴各向异性理想匹配层(UPML),实现对有损耗介质中雷达波传播的数值模拟;并在激励源子波中心频率分别为100MHz、500MHz和1000MHz的情况下,以二维空间中的电偶极子辐射作为算例对Mur二阶、广义完全匹配层(GPML)和UPML吸收边界的全局误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频率下,UPML的计算精度都较Mur二阶吸收边界和GPML高;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两种常见的探地雷达模型进行正演剖面合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008年03期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 穆海杰;王红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采用明渠开挖自流引水方式,其沿线经过多个煤田地区,探明线路上的采空区尤为重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禹州采空区为例,阐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基本理论、野外工作措施,并结合该区地质概况,准确探明采空区的位置、深度。探测结果与煤田钻孔地质剖面图、采空区钻孔验证基本吻合。说明CSAMT法在复杂多个煤系地层探测采空区的有效性。
2008年03期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贾正元;晋凤明;
井-地电法勘探是指在井中供电,在地面接受电磁场信号的一类电磁测深方法。该方法借助于井孔,将大电流供入地下深处储层位置,然后通过在地表测量,研究储层分布,因此,成为研究地下复杂地电模型的一种新型技术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然后讨论了井-地电法的观测系统;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在油田油藏评价中,给出了开展实际工作时的基本流程。通过对某油田一口生产井开展井-地电位测量,反演出储层的电阻率分布,并且结合其他信息,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布。井-地电法勘探不仅可以研究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而且可用于监测地下油藏的动态分布,为油田生产开发服务。
2008年03期 326-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李军亮;
针对研究区滩坝砂体薄互层、横向变化快、分布复杂的地质特点,基于相似背景的分离技术能够在地震资料上突出更多的薄层反射特征,为此,本文基于该技术优势,建立了滩坝砂体相似背景分离技术实现方法与处理流程。该技术应用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四段的储层预测的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揭示出更多的薄层地震响应,更准确地反映了主要目标层段的储层横向变化细节,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
2008年03期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 李雄炎;
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在深层火山岩气层显示较弱,从而使三孔隙度测井资料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较困难。本文提出视标准层差值法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该方法消除岩性、泥质和井眼的影响,突出气层与标准层的差别,放大地层含气信息。通过实际应用证实,视标准层差值法能很好地指示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层的信息。
2008年03期 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张晓敏;张学强;徐鑫;
石油地震采集的数据一般均采用SEGY(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Y)格式中的IBM32(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格式存储,商业化石油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可以直接读取。而在PC机上开发特殊处理模块时,通常要读的数据文件要求是按IEEE(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格式存储方式的数据。如果不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读取的数据会面目全非。为了适应两种地震数据处理软件之间的数据通讯,必须弄清楚两种数据存储方式的特征,并编制相应的互相转换程序。本文提供了两种数据存储方式之间互相转换的源程序。
2008年03期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张全元;戴光明;
背景的实时建模、车辆存在判定及车型特征提取是基于实时视频流的车型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首先从建模质量和建模速度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背景建模算法。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车辆存在判定、特征提取算法——"弹性松弛算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进行车辆存在判定,并能够实时的提取车型长度特征,从而完成车型识别系统中的车辆计数工作,为车型识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03期 34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刘祖强;张正禄;杨奇儒;刘彦杰;罗长林;
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对滑坡变形机制研究或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测量机器人(Georobot)技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若只对滑坡的长期趋势进行监测或精度要求较低,且滑坡范围较大时,采用GPS技术加测地面边的方法有较大优越性。三峡工程近坝库岸野猫面滑坡宜采用Georobot监测,而黄腊石滑坡监测用GPS加测地面边的方法更好。
2008年03期 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邓雄业;易顺民;
通过对近年来广东省大量崩塌灾害的统计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广东省崩塌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崩塌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演变作用的控制;沿海台地及丘陵地带以土质崩塌为主,粤北中、低山区以岩质崩塌占优,粤西和粤东地区以土质崩塌和土石混合型崩塌较多。崩塌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主要受降水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明显地受降雨周期、降雨时程和降雨强度的控制;从年际长周期活动特征看,年际崩塌活动的数量同年降雨量的时间分布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不同地区还具有年际崩塌活动的不均性和集中性特征;从年内短周期活动特征看,崩塌活动呈现出年内活动的雨季相关性和重复性;从一定区域范围的活动特征看,崩塌活动又呈现出特定区域性活动的群发性和局部个体活动的突发性特征;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崩塌活动的随机性强,在时间轴上呈杂乱分布。
2008年03期 356-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段虎荣;焦胜军;
结合重力测量的实际,论证了采用附有随机参数的方法内插重力数据,将其方法在计算拟合重力异常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将其内插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重力数据内插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08年03期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吕献林;胡友健;张兴;
介绍了机载线阵CCD传感器和POS/AV 510系统的基本原理;推导了GPS/INS(惯性导航系统)的外方位元素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获取了GPS/INS系统的外方位元素;重点介绍了用前方交会解求地面点坐标实现影像的直接定位方法。最后,对具体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2008年03期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郭峰;
以铜绿山边坡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采矿过程产生的卸荷力学条件与常规的加载力学试验参数、模型和方法完全不同。本文通过对卸荷岩体力学原理研究表明,对于采矿一类的岩体工程问题应该应用岩体卸荷的应力、应变路径来分析。本文从铜绿山遗址边坡的地质特征入手。在了解边坡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参照边坡的变形破坏现状,采用非线性弹塑性力学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古遗址边坡的采矿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与不考虑采矿过程做了对比研究。
2008年03期 37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