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汉春;曹震峰;
本文首先介绍探地雷达(GPR)方法原理、常见介质的电磁学特征,地下管线的探地雷达异常特征;其次简述了RIS-K2雷达的特点和参数选择、探测方法;最后对近间距平行管线、金属和非金属(给水砼、给水PVC、煤气PE等)管线雷达探测的各种典型图像进行了说明。
2007年05期 39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丁华;蔡香平;
由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基桩检测工程越来越多,而目前常用基桩检测方法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别介绍了三种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方法在基桩检测应用中的原理,并分析、探讨了其测试的可行性和操作要点,同时通过实例应用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应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基桩检测工程中,可以取得较佳效果。
2007年05期 400-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朱自强;彭冬菊;
滑坡和塌陷是常见的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地质灾害,各种工程设施中的边坡极易产生滑坡和塌陷。应用物理模型模拟边坡工程中存在的滑动层,探讨边坡工程中滑坡隐患的电场分布规律。无论物理模拟或实际探测,均可采用三极或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进行观测,利用电阻率测深剖面中的ρs等值线断面图中ρs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结合模拟条件和野外实际探测中所处的地质条件,圈定出边坡中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含水滑动层或塌陷。同时,对所观测到的ρs资料,采用反射系数K法进行解释,以提高区分边坡隐患的能力。通过对某厂边坡隐患的探测,利用不同地层的电性结构特点和分布规律,确定其滑动层的结构构造,并判断出滑动层的埋深、规模及性质,为后续的边坡隐患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2007年05期 405-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方斌;徐波;周立军;
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应用日益广泛。纵波反射波由于其速度较高,波长较长,勘探深度大,在石油等勘探领域应用较广泛;横波由于其速度相对较低,波长短,分辨率高,近年来,横波勘探已得到推广。在工程勘察中由于实际工作环境的限制,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针对不同的勘探目的与任务,单波勘探经常会有其局限性。采用纵、横波联合勘探既可以解决浅部地层的分辨率问题,同时又可以提高勘探深度。因此,采取纵、横波联合勘探,具有互补性。本文即通过纵横波勘探的实例对比,说明多波勘探的优越性,对提高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5期 41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3K] - 朱国强;黄立勇;
从分析岩溶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断面上的异常特征入手,对视电阻率异常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典型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从而建立了典型异常的解译标志。进而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异常的科学合理解释进行指导。根据视电阻率的异常特征对工作区内岩溶发育程度进行了分区,为江山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05期 417-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Ekoro Marius Blanchard;顾汉明;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比常规偏移具有方法简单、运算速度快以及可操作性强,而且可以应用到2-D和3-D地震数据偏移成像。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是高频近似条件下的偏移算法,可以利用射线跟踪技术可以获得地震波旅行时间,沿着该射线路径传播的时间积分求和来实现偏移成像。由于射线跟踪算法适应于横向变速介质,因此,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也适应横向变速介质。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南阳油田复杂构造的成像,该区构造产状不仅陡,断层也多,偏移结果表明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在该区可以获得较好的地震成像效果.
2007年05期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吴宝杰;张莉;杨桦;虞兴福;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非开挖岩土工程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日益迫切。探地雷达技术以其无损、快速、简便、高分辨率和经济的特点,正越来越引起岩土工程界的青睐。本文通过介绍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结合场地情况和探测任务,对探地雷达系统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避开环境干扰,在基坑周围布置了测线。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得出分辨率较高,反射界面较为清晰的探地雷达剖面,证明了探地雷达对基坑流砂掏空区的探测是可行和有效的,对施工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05期 425-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张进铎;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2-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井间地震技术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油气田利用井间地震技术预测高孔、高产的砂体位置,以及在油气藏开发阶段如何利用井间地震技术优化钻井目标的过程。
2007年05期 430-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 王文涛;漆立新;李宗杰;潘新志;朱培民;
在塔里木盆地轮台地区三维工区内,通过应用层位自动追踪技术、相干数据体和水平切片等多种手段,对本区内的主要地质层位(苏维依组、巴什基奇克组、卡普沙良群和三叠系顶面)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落实了小断块与低幅构造圈闭。同时,开展了本区横向变速分析,并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完成了准确的顶面构造图。
2007年05期 438-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黄理善;张胜业;陈长敬;刘迎;
岩石的复电特性起因于它的电导和介电响应。电导与自由电荷的移动有关,介电响应与孔隙--颗粒介面上的极化现象相关联。可见这种介面极化可以在复电阻率和岩石孔隙度之间提供一种关联,而岩石孔隙度又可以通过一个Kozeny-Carman型关系与岩石渗透率联系起来,这就在复电阻率与渗透率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本文计算了不同孔隙度的岩石模型的复电阻率和渗透率,从计算出的复电阻率和渗透率中进行分析,建立利用岩石的复电阻率来求取岩石渗透率的公式,验证了用岩石的复电阻率求取渗透率的可行性。
2007年05期 44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胡正旺;胡祥云;封晓明;
单井岩性柱状图作为油田和煤田地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图件,其绘制过程比较烦琐,传统的绘制软件各具特色但均有不足之处。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利用Grapher软件Automation功能绘制岩性柱状图所用到的对象及其属性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关键步骤的代码。该程序实现了绘制岩性柱状图的批量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弥补了前述软件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2007年05期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刘迎;师学明;陈晓玲;黄理善;
详细研究了Microsoft Visual C++6.0与MATCOM联合编程技术在数据可视化处理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三种途径:①使用MATLAB引擎函数;②利用MATLAB自身的编译器调用工具箱中的函数;③利用MATCOM调用工具箱中的函数。接着分析了这三种途径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个理论合成数据和实测超声波信号的可视化分析处理,就第三种混合编程途径即在VC编程环境中调用MATCOM的编程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剖析。结果表明,VC与MATCOM的混合编程,可以减轻编程的工作量,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2007年05期 45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张剑;师学明;刘梦花;武永胜;姚路;
地球物理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在反演时需大量的正演。为此本文选用了MATLAB作为编程环境,进行球体重力异常的人机交互正演。首先介绍了MATLAB的功能、特点与用户控件(Uicontrol)的制作,然后介绍了MATLAB GUI界面设计,最后对球体的重力异常的正演进行了编程。该程序界面简洁美观,用户可输入不同深度、不同规模、不同密度差参数,界面上可直观显示球体模型和正演计算的重力异常曲线,这为研究等轴状重力异常资料的反演与解释提供一个有力工具。
2007年05期 460-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曾歌明;张胜业;陈长敬;黄理善;
激发极化法是在以低阻高极化为特征的铅锌矿找矿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对某地铅锌矿的激电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研究,分析了当地铅锌矿的直流激电异常特征,探讨了应用直流激电法探测铅锌矿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该区铅锌矿与其它矿种的区分,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激电极化法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
2007年05期 46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杨祥森;林昀;崔德海;
宜万铁路沿线的大部分隧道位于岩溶强发育区,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地质灾害严重,为规避风险和确保营运安全,对岩溶隧道进行隐伏岩溶探测,查明隧底隐伏岩溶的位置、大小和空间形态,从而指导风险评估和岩溶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地震映像法的工作原理和解释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宜万铁路岩溶隧道的隧底15~20m深处进行了勘查,探明了多处溶洞和破碎带,证实了该方法在铁路隧道隐伏岩溶勘查中是有效可行的。
2007年05期 470-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 严良俊;2007年05期 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吕博;佘勇;王贤勤;
为了在常规雷达上得到三维矢量风场,在基于雷达回波相关跟踪的TREC(Tracking Radar Echo byCorrelation)技术的基础上,文中发展了一种基于体相关的相关方法追踪雷达回波运动(Enhanced TrackingRadar Echo by Correlation)的技术,简称ETREC,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利用DirectX技术开发了一套三维风场显示系统。通过个例分析表明,ETREC三维矢量场能够显示出复杂气象条件下对流云系内的气流运动。
2007年05期 4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化希瑞;汤井田;任政勇;
研究锚杆体-锚固介质系统共同作用时弹性波的传播规律,采用与应变相关的阻尼器和与速度相关的阻尼器并行耦合来模拟锚固介质与锚杆体间相互作用,建立锚杆瞬态动测响应的数学模型,讨论其反射特性,通过该模型得出的理论瞬态响应曲线,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同时发现K1(等效应变阻尼系数)和K2(等效速度阻尼系数)与锚固介质和锚杆体间相互耦合效果相关,K1决定弹性波沿杆体传播能量衰减的速率,K2决定弹性波在杆体某处振动能量的衰减速率。
2007年05期 48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董震;潘和平;
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在井震联合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采集机制的不同使得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声波测井资料同地震属性的关系展开研究,详细地分析了影响两种资料差异的各种因素,并介绍了当前几种主要的匹配校正方法。另外,声波测井资料也常被用于合成地震记录以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这也成为当前测井地震联合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
2007年05期 48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杨迪琨;胡祥云;
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异常是地下水电磁法探测的物理基础,其异常特点为浅层空间连续性差,多呈非线性状态分布。电磁法探测地下水受地面条件影响较小,可以连续测量,成本低廉。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比较成熟的地下水探测技术;地质雷达和空间遥感雷达如果在振幅、频率信息利用和遥感定量多约束反演研究上有理论突破,将大大提高地下水探测的分辨率。近年来地下水电磁法勘探从模型到技术,再到反演,均呈现明显的"联合"、"移植"和"借鉴"的趋势。地下水研究的电磁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定性化多定量化少、一维近似多高维模型少、传统手段沿用多现代技术应用少、单一方法研究多综合影响考虑少。
2007年05期 495-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钟文祥;张延青;高宗军;吴立进;
文章讨论了化学灌浆在威海市垃圾处理厂截污坝防渗帷幕中的应用及效果。截污坝是垃圾处理厂的主要部分,其防渗能力直接关系工程的优劣。采用水泥灌浆后所做的压水试验证明,岩土的渗透性能虽然得到改善,但是达不到设计要求。尔后通过中间夹单排化学灌浆补强的布孔形式改进了施工工艺,进行了防渗的再处理。结果表明,结合化学灌浆后大大提高了岩体的防渗能力,效果明显,达到了设计要求。
2007年05期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余俊聪;余其品;瞿国旭;
以江华公路K4+570~770路段滑坡为例,论述滑坡变形的观测方法、布网技术,以及监测在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三个阶段的应用技术,监测成果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施工各阶段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7年05期 506-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蒋淑芬;向淑晃;
正余弦变换是Fourier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基于近期国际上高振荡函数数值积分高效算法的研究成果,本文首次采用Gradimir V·milovanovic的复积分方法来对正余弦变换进行数值计算,将其转换为求解∫+∞f(x)eiwxdx,通过例子与原有算法进行比较,证明能提高计算效率,而且精度很高。
2007年05期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李峰;张捍卫;吴晓明;邓园园;
主要介绍了通过对GPS差分数据进行无控制点或少控制点的内业空三解算结果的分析得出,基于GPS差分技术的无控制或少控制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航摄测图的精度要求。
2007年05期 516-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 赵攀;田宜平;刘军旗;刘志峰;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是计算机技术在地质中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它将大量地质资料和地质人员分析判断结果抽象为可视化的地质模型,使复杂的空间关系可视化,通过对模型的旋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形象直观,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和分析的手段,将数据的输入、规模指数的计算、模型测算、成果输出综合为一个数据流,实现了全数字化信息处理,为快速、有效、准确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提供良好的现代化工具。本文以GeoEngine软件为建模工具,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过程以及模型的可视化方法。
2007年05期 520-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