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地雷达野外工作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

    邓世坤;

    概括了探地雷达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介绍了探地雷达现场工作测线(网)布置的基本原则,并总结了探地雷达野外测量时工作参数的选择原则。这些工作参数包括工作天线主频、采样时间窗的大小、空间采样步长(记录道距)、时间采样间隔、天线距大小。比较了“离散”测量与“连续”测量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在采用“连续”测量方式时天线的移动速度、仪器采样速率与所要求的空间采样率之间的关系。

    2005年05期 323-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全长锚杆的无损检测研究

    朱自强;何现启;

    锚杆是地下工程及边坡工程施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隐蔽性的重要工程,因而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锚杆检测主要采用动测法。全长锚杆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锚杆,对于全长锚固锚杆中锚固质量为优的锚杆来说,由于看不到底端反射,因而只能根据经验或依据能量衰减与锚固段长度呈指数关系,用测定能量衰减变化量来预测全长锚固锚杆的长度。全长锚固锚杆底反射变得很弱或消失,这是很有意义的信息,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锚杆的注浆饱和度测试仅处于定性或半定量的状态,不能精确定量地给出注浆饱和度值,但它对锚杆质量判断仍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更精确的定量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2005年05期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慢衰减电磁波在电磁法测深中的应用研究

    张锐;魏文博;

    现代电磁法勘探中,总是遇到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的矛盾,两者难以兼顾。本文介绍的一种基于特殊函数的高频电磁波源,它在地质体中的衰减速度慢于常规简谐电磁波。以此种电磁波作为波源可以大大提高探测深度,同时也保证了高分辨率。本文通过计算比较两种电磁波的趋肤深度,发现基于特殊函数的电磁波的趋肤深度远大于一般的简谐波。

    2005年05期 335-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一种快速准确求取复电阻率真频参数的反演方法

    蔡军涛;阮百尧;罗润林;

    复电阻率法评价极化体极化性质的依据是极化体与围岩的柯尔-柯尔模型参数的差异,因此根据目标极化体的视谱求其真柯尔-柯尔参数,是复电阻率法评价极化体性质时必须解决的基本任务。本文针对水平层状极化介质提出了一种复电阻率最优化反演和递推反演相结合的新的求取真频参数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只需测量四个不同频率的复电阻率数据就可进行反演。为了考查该方法的反演效果,与单测点视谱常规反演法及联合谱激电反演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对同一模型选取不同的初始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快速、稳定收敛,对反演初值要求不高,结果准确。

    2005年05期 338-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激电测深数据一维自动迭代反演进行拟二维反演解释

    刘海飞;阮百尧;柳建新;

    为提高野外激电测深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初步解释的精度,提出了激电测深数据一维自动迭代反演进行拟二维反演解释方法。本文所述的激电测深一维自动迭代反演解释,与以往的激电测深曲线自动解释方法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不用人工给定初始模型参数,即对实测电阻率曲线以采样间隔(如(lg10)/6)数字化后的点数作为层数,并且使其在整个反演过程中保持不变;以数字化后的相邻电极距的差作为层厚;以对应点的视电阻率值作为层阻,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同一断面的多条电测深曲线进行一维自动迭代反演。然后把反演结果绘制成断面图,对其进行二维地质推断解释。最后通过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其处理速度快,解释直观,对于作为野外激电测深数据的初步反演解释是可行的。

    2005年05期 34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地表上方电偶极源响应特征研究

    郑仁淑;钟宏伟;

    采用麦克斯韦方程的解析解对位于地表上方一定高度处的电偶极源响应进行研究。设计了五种不同参数的地球模型,分别模拟均匀的湿混凝土、干混凝土、湿泥土、干泥土和水媒质,用于分析不同媒质条件下天线与地面间电磁场的响应特征。通过对不同介质模型条件下天线不同离地高度时的电磁响应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的认识,对探地雷达天线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2005年05期 348-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磁梯度法探测非开挖金属管线的研究

    王水强;黄永进;李凤生;李波;柳林齐;

    介绍了利用磁梯度探测非开挖金属管线的方法。通过建立正演模型,研究水平金属管线在垂直方向上的磁梯度理论曲线变化的特征,并将工程实例中的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005年05期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地质B超中聚束波的振幅与频率特征研究

    桂志先;肖柏勋;

    地质B超是基于医学上的B超思想,采用相控超声激发方式,使用多个波源,通过相控,使波在地下探测点聚焦,以增强能量,并采用连续扫描的观测方式成像。本文根据这种思想,分析了聚焦波的振幅特性和频率特性,由理论分析可知,聚束波相当于一个线性系统,具有低通滤波效应,当单波相位差较小时,聚束波能量显著增强,高频成分损失不大。

    2005年05期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测振技术在爆破地震烈度监测中的应用

    赵竹占;冯沾明;戚胜辉;

    由于人工爆破和打桩所引起的地振动,往往会给周围的建筑物、仪器设备和人们生活带来影响及危害,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有效监测地震动烈度,评价因地震动而引起的振动影响及灾害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场地受迫振动而产生地震波的岩土动力特性机理,并采用测振技术监测场地在爆破时的各测试点地震烈度,从而来评价爆破震动的安全度,为安全施工和居民的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05期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瑞雷波在块石强夯地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陈健;杨永波;张永;

    随着块石强夯地基的推广应用,解决如何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提供准确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具有重要的经济及安全意义。本文介绍了瑞雷波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及瑞雷波勘探在块石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瑞雷波法能全面、直观和快速地检测强夯地基的加固效果,提高强夯地基的质量,缩短地基检测周期。

    2005年05期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五极纵轴测深法探测黄河根石的效果分析

    吕鑫方;蒋传琳;陈相府;张宝森;

    通过介绍五极纵轴测深法探测黄河根石试验情况,说明五极纵轴探测黄河根石的有效性。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五极纵轴测深法较对称四极测深等方法探测根石有效及分辨率高的原因,且五极纵轴测深法设备轻便、异常显示明显、分层详细、精度较高、曲线直观、解释简单,可从野外资料中第一时间了解和解决一些急迫问题。以将五极纵轴测深法推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2005年05期 369-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进展

    李清松;潘和平;赵卫平;

    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是从一个井孔向地层发射稳定的直流电流,在地面或另一井孔接收,测量地层电阻率,是井中物探技术的前缘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本文从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原理出发,介绍和比较了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几种实现方法,如佐迪法、电流线追踪法、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等,并且分析了今后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发展方向。

    2005年05期 374-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基于WEBGIS的湖北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图的实现

    杨佳;罗显刚;黄菊;郑贵洲;

    通过对现行的地质灾害信息的发布的方式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WEB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矢量图的实现过程。阐述了该图实现中的数据库的选择及表结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图的两种类型图,即灾害等级色块图和降雨量等值线图,对它们的实现过程及成图判据给出了详细分析。另外,对于矢量预报图的图上功能,包括灾害点的信息检索、面积距离的量算、最优路径等的实现也作了详细阐述。本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图的实现对基于WEBGIS的湖北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005年05期 380-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曲线光滑的张力样条插值法VC实现

    邓曙光;李婉;

    在微机地理制图中,张力样条插值法是一种有效实现光滑曲线的方法。它既能保证曲线光滑又能避免曲线相交。本文采用张力样条算法并用VC++实现曲线的光滑,同时还可以动态改变曲线张力系数σ值,以使得节点间的曲线为最短,这样既能消除可能出现的多余拐点,又能保持曲线的光滑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2005年05期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GIS在非点源污染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郭昳;李星;邱玉宝;

    根据非点源污染的时空特征,本文介绍了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小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详细介绍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关系,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建立属性数据库,数字化图形资料,建立图形数据库包括小流域边界、水系、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形图等。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

    2005年05期 3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凌津滩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网跨河水准测量的实施

    徐勇;张永;薛武申;

    当水准路线需要跨越大的水面或宽的峡谷时,由于视线超出常规水准的长度或前后视距相差很大,就必须采用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以指定的精度等级将本岸的高程传递到对岸。这在高程控制测量中是重点也是难点。三角高程测量以其快速、简便且能保证一定精度而受测绘工作者喜爱,如果能以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跨河(湖、峡谷等)水准测量,这对于减少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05期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前方交会法监测位移对基线边精度要求的讨论

    徐卫国;张永;肖鸾;

    用前方交会法进行位移监测是测量中常用的方法。监测点的位移量是两期观测结果之差。两期互差可以抵消相同的误差影响。结合这个特点,本文分析了前方交会法中布设基线网的精度要求。对于中、小型位移监测基线网的布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05年05期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