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源面波法在堰塞体上的研究及应用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Method on Barrier Body
熊友亮;高建华;彭军;
摘要(Abstract):
堰塞体具有物质组成复杂,结构不均一的特点,给传统物探方法应用带来局限性。目前国内外有关堰塞体的研究资料极少,为研究清楚堰塞体物质结构组成,指导堰塞坝病险情处置,笔者在堰塞体上进行了相关实验。由于常规电法及地震法不适宜开展,而天然源面波法具有场地适应性强,勘探深度大,探测结果分辨率高的特点。本文选用天然源面波的方法,通过分析其适应性,研究其在不均匀堆积体上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源面波法在堰塞体上有较好的频散谱,也能满足勘探深度要求。天然源面波速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堰塞体物质结构组成,面波速度高值对应大块径块石区,面波速度低值对应松散物质夹碎石。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到结论,天然源面波法在堰塞体上应用是可行的,其研究结果能为堰塞坝病险情处置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天然源面波;堰塞体;物质结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C1508500)
作者(Authors): 熊友亮;高建华;彭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蔡耀军,杨兴国,张利民,等.堰塞湖风险评估快速检测与应急抢险技术和装备研发研究构想与成果展望[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0,52(2):10-18.
- [2]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等.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181-189.
- [3] 蔡耀军,栾约生,杨启贵,等.金沙江白格堰塞体结构形态与溃决特征研究[J].人民长江,2019,50(3):15-22.
- [4] 张宗亮,程凯,杨再宏,等.红石岩堰塞坝应急处置与整治利用关键技术[J].水电与抽水蓄能,2020,6(2):1-10+25.
- [5] 汪志刚,杜奎.红石岩堰塞体及堰塞体坝基工程地质特性分析与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15,31(5):70-72+92.
- [6] 吴学明,高才坤,王俊,等.综合物探方法在红石岩堰塞体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8,40(3):364-371.
- [7] 李伟,李俊杰.高密度电法在隐伏输水隧洞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1,18(6):938-943.
- [8] 李建平,赵俐红,彭海洋.浅层反射波地震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道路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0,17(6):672-676.
- [9] 魏文博.我国大地电磁测深新进展及瞻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2):245-254.
- [10] 赵东.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与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0,34(6):759-764.
- [11] 肖柏勋,李长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研究述评[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1(1):38-47.
- [12] 李庆春,邵广周,刘金兰,等.瑞雷面波勘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3):74-77.
- [13] 黄嘉正,周鸿秋,关小平.工程地质中瑞利波法勘探的理论初探[J].物探与化探,1991,15(4):268-277.
- [14] 张子强.瞬变电磁法在隧道工程地质风险预测与评估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1,18(5):671-677.
- [15] 李娜,何正勤,叶太兰,等.天然源面波勘探台阵对比试验[J].地震学报,2015,37(2):323-334+370.
- [16] 张维,何正勤,胡刚,等.用面波联合勘探技术探测浅部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2 199-2 206.
- [17] 毋光荣,余凯,马若龙.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10(3):279-285
- [18] 周杰,李坤鹏,张琦,等.天然场源面波与高密度电法在地面塌陷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4):530-537.
- [19] 栾明龙,刘增,刘爱友,等.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0,29(6):651-662.
- [20] 李凯.面波勘探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进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8(1):97-104.
- [21] 王千年,车爱兰,冯少孔,等.高密度面波法在堆石体结构密实度检测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10):1 574-1 579.